我國的海上力量部署很不均衡,比如北海艦隊沒有核潛艇,而現代級、基洛級都部署在東海,167-169和僅有的2艘神盾艦都部署在南海,不像小日本那樣,各艦隊防空艦、反潛艦、潛艇甚至直升機都大致均衡。我國如此部署有什么原因嗎?

熱心網友

中國海軍兵力部署現狀  由于實行近海防御的戰略,我國海軍只是一支黃水海軍。嚴格說來,只能在黃水游弋的海軍,只配稱“水師”,只有真正能走向藍水才稱得上“海軍”。我國現在從北到南設置了3個艦隊:北海艦隊負責黃海、渤海的防務,主要任務就是守衛北京的海上門戶;東海艦隊負責連云港以南、臺灣海峽南端以北的東海海區,主要是方向是臺灣海峽;南海艦隊防區最大,概念上包括臺灣海峽以南直達曾母暗沙的全部南中國海域,負責維護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洋權益和島嶼的防衛。從三大艦隊的兵力配置看,太過重視首都圈防衛,對中國的海洋權益重視不夠。因此,在艦艇和海軍航空兵的分布上,北海艦隊最強,擁有全部的核潛艇和我國最強大的驅逐艦支隊,東海艦隊次之,而擔負維護廣闊南海權益的南海艦隊力量最弱,只是近幾年南海上不斷有事端發生,才給南海艦隊配備了一些大型艦艇。  北強南弱的弊端  七十年代的西沙之戰,面對南越的幾艘不大的軍艦(最大的軍艦也就1千7百噸),南海艦隊竟用最大才五百號級的獵潛艇去應戰。雖然憑著海軍戰士的勇敢和機智,最終收復了西沙的大部分島嶼,但那種捉襟見肘的場面實在是令國人汗顏。盡管那時軍力配置以陸空海排序,海軍最不受重視,軍力最弱,沒有幾條象樣的軍艦。但北海艦隊還是擁有4 艘五十年代從蘇聯買來的二千多噸的“鞍山級”驅逐艦,其時卻貓在旅順軍港里睡大覺。無論是在臺灣海峽與國民黨海軍作戰,還是西沙、南沙的中越之戰,海軍始終是拿最差的家伙在作戰,配置最強大的北海艦隊始終沒有在戰場上露過面。八十年代,中越在南沙永暑礁的戰斗,要不是西沙之戰時,蔣介石老先生著眼一個中國,放行東海艦隊的531等幾艘護衛艦通過臺灣海峽南下,南海艦隊的海軍兄弟恐怕還要重現西沙之戰,用手榴彈去打越南的軍艦哩。由此可見,我國現行海軍兵力部署存在著重大的戰略缺陷。  海軍現有的家當  海軍是以軍艦為作戰平臺的,海軍的部署就是軍艦的部署。因此,談海軍就得先了解軍艦。中國海軍擁有的軍艦號稱是世界上最多的,總共有2500多艘大小船艇。但量雖多質卻不高,即使在亞洲,可能都要排在日本,印度后面當老三,在聯合國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惟有中國沒有航空母艦。  綜合《艦船知識》、《現代艦船》和英國《簡氏防務周刊》(Jane`sDefenceWeekly)等軍事雜志介紹,部署在我國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的主要大型作戰艦艇有:導彈驅逐艦23艘,導彈護衛艦40艘,常規潛艇70艘,大型坦克登陸艦16艘,核潛艇6艘。其中只有十來艘驅逐和護衛艦配置艦載直升機,弦號為406長征6號彈核潛艇,擁有中程導彈的潛射能力,是我國海基核武器的發射平臺。大部分軍艦只有國外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只有幾艘達到國際八十年代的導彈驅逐艦、導彈艦和常規潛艇。 海軍作戰區域的劃分  我國海軍部署是“近海防御”戰略的產物,把海軍作戰區域分北中南三個作戰方向,分別有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負責警戒。作戰視點主要落在12海里臨海線內外的黃水海域,力圖通過“拒敵于國門之外”來守護海疆的安全,特別是北部首都的門戶。這種劃分海軍戰區的思路,最早是有晚清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提出的,他認為中國海區一水相通,分三個方向部署海軍,可以做到“一路正兵,兩路奇兵,飛馳援應”。不過,這完全是一種消極的防守戰略,甲午海戰的失敗和北洋水師的最終覆滅,與這樣的消極防守思想是有著密不可分的的聯系的。而積極的防御,首先是要采取武力威懾政策,用威懾來壓制敵人的作戰動機,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戰爭不可避免時,則要主動尋找消滅敵人的有利戰機,一旦尋得有利戰機就是主動出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如果采取積極的防御戰略,我們就應該把防御前沿由海岸推進到包含我國所有海洋權益的第一島鏈內海區的地理特征劃分海軍的作戰方向。第一島鏈內的海洋權益可以分為兩大塊:第一塊,從遼東半島到臺灣海峽南端的黃海、東海兩大海區,釣魚島、臺灣全部位于該區域內;第二塊,全部南中國海,南海諸島位于該區域。也就是說,中國海軍作戰方向可以分為兩個,而不是三個。在北部作戰方向,近期目標是統一臺灣、收回釣魚島;在南部作戰方向,近期任務是收復南沙諸島,維護中國對南海海底的大量油氣資源和礦藏的開采。如果完成了近期目標,第一艦隊就可以走出第一島鏈,駛進西太平洋,牽制美國第七艦隊和日本海軍的活動,威懾日本南下航運路線,伺機從日本手中奪回包括沖繩在內的全部琉球群島,徹底敞開中國通向太平洋的大門;而第二艦隊可以西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將來一旦發生印邊界戰爭,擁有航空母艦的印度很可能禁止中國商船駛往中亞、非洲和歐洲的海上航運通道。中國海軍有能力走出第一島鏈,就可以為我們的商船護航,甚至派出艦隊去安達曼海打破印度海軍的封鎖,用我們的“鷹擊”導彈為商船開辟海上航行的通道。當然這是遠慮,近期戰略目標應該是收復南海諸島和取得臺灣海峽的制海權,中期目標則是從手里奪回釣魚島,遠期目標才是為中國商船在大洋上護航以及收復被日本占領琉球群島。 。

熱心網友

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以前主要裝備北海艦隊。而那是買回的船也都配給了北海艦隊,去南海必須經過臺灣海峽,而那是我軍能力有限,就只能裝備給北海艦隊。80年代后隨著國家的壯大,和南海問題日益嚴峻。我海軍的主要裝備配給了南海。例如現代 。可我們的備好也是很強的,小日本為什么會買100架PC-3那就是因為我們的北海艦隊潛艇呀!還有四艘核動力的呀!

熱心網友

既然國家高層這樣配置,必是有他們的道理。

熱心網友

自古以來我們都喜歡縮回拳頭來打人~

熱心網友

這是戰術,要抓住敵方的軟肋,力量均衡沒有特長是不行的

熱心網友

基洛級都部署在東海?不是吧。636就在北海!艦艇的配備是由其對象的。我不是專業人士,有些又涉及秘密,不多說了。再說二句:中國各艦隊配備,和日本的88或9-10不同,那是遠程洋作戰艦隊再有,你想想114和115吧。

熱心網友

基洛級都部署在東海?不是吧。636就在北海!艦艇的配備是由其對象的。我不是專業人士,有些又涉及秘密,不多說了。再說二句:中國各艦隊配備,和日本的88或9-10不同,那是遠程洋作戰艦隊再有,你想想114和115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