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非對稱作戰的另一種含義是“非常規的作戰”,如1997年美國防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提到的“美國在常規的武器競爭中的優勢促使對手使用諸如不對稱的方式來攻擊美國”。 非對稱戰爭的特征有多種,如作戰時間的非對稱、作戰空間的非對稱、作戰力量的非對稱、技術水平的非對稱、作戰手段的非對稱、作戰樣式和戰術戰法的非對稱等,其中最明顯的是作戰力量的非對稱。以科索沃戰爭為例:戰爭的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另一方是力量弱小的南聯盟。雙方總體經濟實力相差700倍,總體軍事實力相差400倍,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相差一二代,這種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被稱為“毫無懸念的戰爭”。而在這種形式的戰爭中,相對弱小的一方,完全可以使用與對方作戰方式截然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對抗平衡。比如,可以采取攻擊對方民用互聯網致使其癱瘓并進而造成對國內經濟運行和管理的影響的辦法等。飽和攻擊,指超出對方防衛能力的攻擊方式。比如在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中,假設對方可以使用的攔截方式中,能攔截的導彈數目為100,則我方可以發射大于100的數目,保證至少有1個或1個以上的攻擊武器不被攔截,這就是超飽和攻擊。。

熱心網友

不可能

熱心網友

非對稱作戰就是說白了,不按套路打.飽和攻擊說白了就是打瞎巴掌,就你防上,防不了下.

熱心網友

我也來說:"非對稱"概念用于戰爭始于伊拉克戰爭,世界各國在目睹了美伊對抗后,發明了"非對稱戰爭"這個概念。簡氏軍事年鑒2004上這樣解釋:當戰爭雙方在戰爭的某一個要素或多個要素上存在明顯的差距時,這樣的戰爭就是非對稱戰爭。也就是說,當作戰雙方在兵力,裝備,作戰技術,指揮等任何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時,戰爭是非對稱的。飽和攻擊:軍事上,這樣定義飽和攻擊:向目標一次性施放超過目標所有防御能力總和的火力的攻擊方式。由此衍生出了過飽和攻擊,就是向目標一次性施放顯著超過目標總防御能力的火力的攻擊方式。飽和攻擊和過飽和攻擊的意義在于:一次性即將即定目標消滅,使之喪失任何戰斗功能和戰術意義,短時間內無法修復,重建甚至報廢。對于一些重要的戰術或戰略目標:如雷達站,指揮\通信中心,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在非對稱作戰條件下,接近它們是很困難的,所以一旦得到攻擊的機會,則必然采用飽和或過飽和攻擊,因為上述目標通常都有愛國者或宙斯盾等強大的防護系統,些須零星的攻擊很難損傷它們,只有一次性將其消滅,才是最有效率的。哪怕浪費一些彈藥。

熱心網友

我有個朋友也愛好軍事。他說見文章說如何如何對美軍航母進行飽和攻擊,問什么是飽和攻擊?我知道他剛入門,就這樣跟他解釋:一個人在離你20米處用一塊石頭打你,你可能躲得過。十個人在離你20米處同時用一塊石頭打你,恐怕你躲不過全部的石頭,這就是飽和攻擊。中國的現代級“杭州號”向美國“小鷹號”航母發射一枚導彈,可能被攔截。中國的幾艘軍艦同時向“小鷹號”發射導彈,同時空中有十架FBC-1向它發射導彈,海中有五艘潛艇向它發射魚雷。“小鷹號”恐怕躲不過全部的導彈和魚雷。假設只有一枚導彈命中航母。航母發生傾斜,傾斜度超過艦載機的起飛條件,航母就失去戰斗力了,在這常戰斗中就基本沒用了。

熱心網友

 非對稱作戰的另一種含義是“非常規的作戰”,如1997年美國防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提到的“美國在常規的武器競爭中的優勢促使對手使用諸如不對稱的方式來攻擊美國”。 非對稱戰爭的特征有多種,如作戰時間的非對稱、作戰空間的非對稱、作戰力量的非對稱、技術水平的非對稱、作戰手段的非對稱、作戰樣式和戰術戰法的非對稱等,其中最明顯的是作戰力量的非對稱。以科索沃戰爭為例:戰爭的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另一方是力量弱小的南聯盟。雙方總體經濟實力相差700倍,總體軍事實力相差400倍,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相差一二代,這種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被稱為“毫無懸念的戰爭”。 而在這種形式的戰爭中,相對弱小的一方,完全可以使用與對方作戰方式截然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對抗平衡。比如,可以采取攻擊對方民用互聯網致使其癱瘓并進而造成對國內經濟運行和管理的影響的辦法等。飽和攻擊,指超出對方防衛能力的攻擊方式。比如在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中,假設對方可以使用的攔截方式中,能攔截的導彈數目為100,則我方可以發射大于100的數目,保證至少有1個或1個以上的攻擊武器不被攔截,這就是超飽和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