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想起來很有意思。我第一次買股票為了體會到營業部操作的全過程,特別報名參加單位組織的獻血,因為獻血可以休息。于是剛獻完血,我就打電話給我弟弟(老股民)讓他立刻請假到營業部和我碰頭,買股票時他先打了一個買三的價格,過了10秒,沒戲,讓他重買,于是他撤單打買一的價格,又過了5秒,還沒戲,又讓他重買。他直說:沒見過這樣的!只好直接打賣一的價格。這下可買上了。我特別高興。頭也不回地跑出營業大廳,買了機票,第二天去旅游了。
熱心網友
第一單:上海石化!賺了21塊!買只燒雞慶賀一下!
熱心網友
亞丁老馬精神可嘉,單位獻完血又去股市獻,在單位一定是積極分子吧。開個玩笑,請別見怪。我大約是94年入市,只有1000元,不知買什么好,經請教別人,填了交易單(1元1張),交給柜臺,報價員通過電話報價,買了1手申能股份,被套。后又加了些錢進去買了1手浦東金橋。全部賣出后略有盈利。從那以后便陷入歧途不知回返。過去交易方式非常落后,現在許多人恐怕感到好笑。例如:買賣股票要填寫交易單,交易單要1元1張;營業部要通過電話向上海證交所報價;報價以后不許撤單;行情好時由于人多報價須排隊;遇到停電或線路故障,常看不到錢龍盤實時行情;有三萬元便可進大戶室,還可享受透支待遇(我曾親眼看到有人6元多買入5萬股北京北旅——現名航天長峰,2元多割肉,欠營業部20多萬),等。
熱心網友
我們當年是填寫買(賣)股票申請單,交給柜臺,根據大盤股價變化判斷是否成交,收盤后,進行交割。歷史一去不復返。
熱心網友
說的很生動!
熱心網友
劃卡,紅色背景為買入,輸入密碼,證券代碼,數量,價格,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