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電磁炮、激光炮還是膨脹波火炮?

熱心網友

是電磁炮、激光炮都是現?r最有可能裝備的武器,但電磁炮和激光系統在未能突破其主要?I限,重量及體積過大等??題之前,最代現有火砲似乎言之尚早。 但?煞N都必?湯m發展走向實用階段,以下有點資料,不防看看。令普通火炮“汗顏”的電磁炮 提起“炮”,人們往往會把它與“火藥”聯系在一起,稱之為“火炮”。這是因為過去的大炮都是靠火藥爆炸時產生的巨大推力,使炮彈以極高的初速從炮口飛出。很早以前,科學家們就設想著發明一種不用火藥且有會發生膛炸的高速炮。自1831年,英國科學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以后,各國軍事專家深受啟發。隨即考慮利用電磁力發射物體的原理來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是電磁炮的是線圈炮。1845年已有人用線圈炮把金屬棒拋射出約20米。1898年美國一位發明者斷言線圈炮可將炮彈射出230千米。20世紀初,挪威奧斯際大學的物理都授克里斯坦·勃克蘭獲得了3項電磁炮專利。1901年他制造的世界第一臺線圈炮長10米、口徑65毫米,能把10千克重的炮彈加速到100米/秒。他還制定了一項電加農炮研制計劃 ,要用具有3000個線圈、27米長的線圈炮發射2000千克的炮彈;但是由于當時難以產生和轉換3000伏、60萬安的大功率電源,只好使這項計劃告吹。   電磁炮中的另一類重要分支——電磁導軌炮的研究,要晚于電磁線圈炮,大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炮才開始上馬研制,二戰中,德國漢斯勒博士開展了對導軌炮的全面研究。到1944年,研制出長2米、口徑20毫米的導軌炮,能把重10克的圓柱體鋁彈丸加速到1。08千米/秒;1945年他又把2門導軌炮串聯起來,使炮彈速達到了1。21千米。二戰期間,日本研究過感應加速式電磁炮,并把2千克的彈丸加速到335米/秒。   二戰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內,因材料和電力等關鍵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以致使電磁炮研究中斷了很久。從70年代起,隨著一些技術難題相繼被解決,使得電磁炮的研制得以東山再起。1970年德國的哈布和齊默爾曼用單極線圈炮把1。3克的金屬環加速到490米/秒。1976年,前蘇聯科學家本達列托夫和伊凡諾夫把約1。5克的金屬環加速到4900米/秒。197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物理學家理查德·馬歇爾和約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長的導軌炮,以可供1。6兆安電流的550兆焦耳雙層單極發電機為電源,取得了將質量3。3克的塑料彈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發射成功的突破性進展。   澳大利亞的成功進展,給各國電磁炮研制者以巨大的鼓舞。荷蘭從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電磁發射、脈沖功率和材料等技術的研究。英國從80年代初起也加入了電磁炮研究行列。日本早于1977年就開始研究電磁炮,并從1980年開始得到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振興調整費”的支持。在電磁炮技術發展取得突破的1978年,美國國防部先后成立了電磁炮發展研究顧問委員會和技術工作組,開始評估電磁炮技術現狀及應用潛力,并建議集中和協調國家的資金來發展電磁炮。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把電磁炮看得很神秘,其實它的基本原理說起來很簡單,與我們平常見到的電動馬達相似。眾所周知,電動機是一種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器具。它由“定子”和“轉子”兩部分組成。通上電以后,“定子”和“轉子”分別產生了不同的磁性,根據相同磁性相互排斥。不同磁性相互吸引的原理,就產生了一種無形的電磁力,因而,能推動轉子地旋轉起來。在電磁導軌炮中,有兩條平行配置的導軌,它好比是電動機中的定子;有一個只有幾克重的彈丸,好比是電動機中的轉子。彈丸安放在兩根導軌之間,當強大的電流從一根導軌流入,通過彈丸從另一個導軌流出時,就會在空間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將重量很輕的彈丸迅速地從導軌上推射出來。這時,只見一道白光劃過天際,“轟”的一響,人的耳朵還沒有反應過來,炮彈就飛得無蹤中影了。彈丸體積雖小,但由于初速特別高,所以具有很大的功能,足以穿透厚厚的鋼板。   電磁炮發射時要耗費很多的電能,因而需要較大的儲能設備。通常是將發電機(或蓄電池)輸出的電能貯存在一個特殊的容器中,而在發射炮彈時將電能集中釋放到感應線圈中,從而產生強大的脈沖磁場。正是借助于這個強大的磁場產生極大的推力,將炮彈發射出來。這種電磁炮被稱為“電容器貯能軌道炮”,美國目前正在加大力度發展。另一類是“強制貯能電磁軌道炮”,它的動力源是由一種被稱為強制貯能系統提供的,不需要使用貯能電容器,不也不需要為獲得平穩的動力脈沖而設計的線圈。這種電磁炮美國現也在研制。再一類是“高效線圈電磁炮”,炮管本身就是一個線圈,并增加了導向裝置。據報道,這種線圈炮發射的能量是軌道炮的100倍。   有關專指出,要使電磁炮具有巨大的威力,不僅需要有性能優良的發射系統,而且需要有殺傷力很強的彈丸。可以說,在電磁炮彈丸研究方面,美國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到90年代,美國已經研制出多種具有實戰應用價值的電磁炮炮彈。   總之,利用洛侖茲原理制成的電磁炮,除了有不用火藥發射的長處外,還有許多令普通火炮相形見絀的優點:它的重量輕,但動能卻很大,真有點“稱錘雖小壓千斤”的意味。如今有的國家,正加緊研制把1000克右左的電磁炮彈加速到20千米/秒,不僅可攔截空間的衛星與導彈,也可打擊海面的戰艦和陸地上的裝甲戰車;在需要時,它還可以用來發射航天飛船和人造衛星。 波音747裝上激光炮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美國和日本正在共同研發一種新型空中激光系統。該系統實際上是在波音747這樣的大型客機上裝備大功率的激光炮,將其改造成一座空中激光炮臺,或者說是激光戰機。這種激光戰機可在距敵方導彈基地數百公里的空中,用強大的激光束擊毀對方正處于上升階段的彈道導彈。報道稱,美國空軍已經與波音公司簽訂合同,由該公司負責研發此類武器,為降低成本,日本方面將提供高技術支持及援助,該計劃也是布什政府推行導彈防御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空軍雜志》指出,激光戰機有著很好的偽裝,外表與普通波音客機相差無幾,其實機頭加裝了一個圓柱形的“黑色鼻子”,這是一種激光炮,可射出功率達百萬兆瓦的高能激光束。激光戰機利用機上360度視角的被動紅外傳感器探測目標,一旦發現來襲導彈,飛機就會發射激光照明器進行追蹤。目標鎖定后,“激光炮”會向導彈射出3—5秒的氧碘化學激光光束,擊穿導彈。激光戰機每次執行攻擊任務最多能夠發射35次激光。  激光束耗能巨大,主要來自氯、碘和過氧化氫等化學物質的強烈反應所產生的光爆炸。此反應需要大量的化學物質以及各種復雜的化學儀器與光學設備參與,因此只有諸如波音747之類的大型客機才能成為理想的搭載者。整個飛機的后艙就像一個化工廠,塞滿了各種儀器,為避免化學物質泄漏造成的危險,易揮發物質都保存在雙層罐中。  據美國媒體介紹,這種裝載著“激光炮”的波音飛機可在1。2萬米高空巡邏。強大的機載“激光炮”射程為300—600公里,能擊毀被五角大樓列入威脅名單的29種導彈中的任何一種。美軍準備到2008年部署7架激光戰機,組成一個完整的機群,具備對單個戰區提供彈道導彈防御的全面作戰能力。另外,日本自衛隊也準備采購數架激光戰機,用于從空中擊落來襲的導彈和戰機。一些專家指出,激光戰機看起來只是一種“以剛克剛”的防御武器,但實際作戰效果卻是相當恐怖,美軍真正目的在于通過在敵國上空用激光擊毀其導彈,使導彈搭載的爆炸物,甚至是核、生物或化學彈頭在敵國上空散落,使對手遭受大面積的污染。 附圖:機載激光武器。。

熱心網友

電磁炮、激光炮

熱心網友

電磁炮或導彈

熱心網友

未來取代坦克滑膛炮的應該是電磁炮。

熱心網友

obviously電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