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DV帶里拍攝的視頻文件傳輸到電腦里頭?只用USB線可以嗎,那個軟件怎么用?還有其他辦法嗎?如何把DV帶里拍攝的視頻文件傳輸到電腦里頭?只用USB線可以嗎,那個軟件怎么用?還有其他辦法嗎?
熱心網友
轉靚兩篇文章給你: 新手必看-DV的采集、編輯和壓縮[教學] 影片拍好了,可以直接放在DV帶上保存,以后就用DV機回放,也可以采集到計算機里,編輯后回錄到DV帶上,還可以采集到計算機里,直接把DVAVI文件刻到CDR上去保存,也可以壓縮成MPG,刻成VCD或者SVCD,DVD保存。MPG是有損壓縮,不管是壓縮成什么格式,對畫質都有損失,但是刻MPG盤保存還是最常用的方式,我想主要是這么幾個原因:1、DV影片的回放在電視機上的表現遠強于在CRT上的表現,盡管CRT的分辨率要高得多,主要是因為電視的設計就是為了顯示動態畫面,所以在亮度、色彩鮮艷上都比顯示靜態為主的CRT要好,而普通電視的顯示分辨率只有320線,那么DV的高達720x576的分辨率根本用不著,不管是VCD的352x288還是SVCD的480x576都夠了,所以盡管壓縮成MPG畫質有損失,但是在電視上基本是看不出來的。在電腦上看,SVCD的分辨率也足夠清晰了。2、DV帶的保存是個問題,畢竟是磁帶,DV帶還用得時間不長,但是以前的錄音機磁帶時間長了粘連和發霉大家估計都見過的。而CDR光盤藍盤、綠盤一般是保存30~50年,金盤號稱能保存100年,雖然光盤也有發霉的可能,但是畢竟好得多。3、播放的方便性上,也是光盤強,DV帶就得把DV機搬出來,還只能在電視上看,對磁頭也是個磨損,倒帶也很麻煩,而VCD,SVCD光盤有多方便就不用我說了。4、再算個經濟帳,DV帶是25~30一盒,CDR是1。5一張,象我3月買機到現在,已經刻了45張左右的SVCD,CDR成本是不到70塊,如果換成DV帶,大概要30盤左右,就算用LP模式也要20盤,這就是好幾百塊啊?,F在1394卡和刻錄機都很便宜了,而且這兩樣東西買了也還可以做別的用的。要做什么想好了,下面就是該怎么做了,現在的DV機上一般都有兩個連接計算機的接口,其中一個是接串口或者接USB口的,這個一般是采集靜象用的(有些帶MPEG1壓縮的DV可以通過USB口采集MPEG1格式,不過效果較差),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采集DV視頻要用到的1394口了,全稱是IEEE1394,也叫FIRELINE(火線),SONY機上叫I。LINK,在DV機上是4針的小口,一般電腦上的1394口是個6針的大口。采集的第一步是安裝1394卡(當然有了1394口的計算機就沒這一步了)。把卡插在你的計算機的PCI插槽里(筆記本要買PC卡的外置1394卡),然后開機,WIN98SE、WIN2000、WINXP這些**作系統都可以自動找到1394設備并且自動安裝驅動程序。如果發現1394卡不能正常工作,請先把計算機的主板驅動和補丁程序裝齊,不行再試試修改一下沖突設備的中斷或者換個**作系統。必須說明的是,1394卡有不同公司的芯片,不是所有的1394卡都可以兼容所有的主板的,一般來說TI芯片因為做得比較早,和主板兼容性比較好,而VIA芯片的卡和VIA自己的主板當然沒問題,但是在和別的主板配合時容易出問題。如果辦法都用了還是不能正常工作,那就是主板和1394卡不兼容。所以購買1394卡時要和商家說明,不兼容的卡包換包退。1394卡安裝后,在設備管理器里能看到正常工作的1394設備就OK了。1394口是支持熱插拔的,不過我的習慣是計算機不用關,但是DV還是關了再插線,主要是我覺得DV比較嬌貴,計算機反正是個粗笨的東西,隨便折騰。采集的軟件有很多,會聲會影,PREMEIRE,DVSTUDIO7都是比較常用的。一般認為,采集功能上DVSTUDIO7是做的最好的,界面很漂亮,而且采集的畫質也比別的軟件好那么一點點。不過DVSTUDIO7是品尼高的軟件,不是所有的1394卡都能用的,一般用會6或者PR6也就可以了。采集對計算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一般的塞樣CPU,5400轉硬盤都可以做到不掉幀,有些朋友采集的效果不好,一般是因為主板芯片組是VIA或者SIS的,這些公司芯片的主板磁盤性能不如INTEL的,而且需要裝主板驅動才能打開DMA,如果DMA沒打開磁盤性能會很差,一般情況下硬盤是不需要設置的,不過有時硬盤的DMA也沒有打開,就需要到硬盤生產廠的網站上下載一個設置程序進行調整。采集時不要做別的事,也盡量減少后臺程序的運行。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普遍比PC機差,特別是磁盤性能,筆記本的硬盤現在也只做到4200轉,單碟容量又小,老一點的筆記本采集掉幀很正常。所以筆記本來做采集編輯不是件明智的事情。采集和視頻制作推薦使用WIN2000系統,穩定,而且是NTFS文件格式,WIN98的FAT32文件格式最大只能生成4G的文件,DV采集1小時大概是14G,所以在FAT32下一次采集只能限制在18分鐘以內。NTFS就沒有這個限制了。1394口采集到計算機里是未壓縮的DVAVI文件,建議先編輯再壓縮,壓縮成MPG后再編輯當然也可以,不過要反復解碼編碼,速度慢很多。編輯軟件一般家用就用會6就可以了,界面簡單,容易上手,基本功能都有,買個正版也很便宜。追求一點準專業效果的可以考慮使用PR6。5,功能很強,還可以帶各種插件增加功能,不過學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一般的編輯就是加點字幕,加點配音,調調亮度,做一點片頭和轉場,不過要記得一點,轉場效果不要濫用,開始是新鮮,用多了就看得眼花繚亂沖淡了主題。學習軟件的使用多看看幫助文件,特別是會6,全中文的幫助文件很詳細。至于PR6,網上有電子教材可以下載。編輯完了后,可以回錄到DV帶,一般就要開始壓縮成MPG了。推薦壓縮成SVCD(SUPERVCD)格式,VCD是MPEG1編碼,效果比較差,達不到播放要求。而DVD格式現在DVD刻錄機還很少,刻在CDR上腗iniDVD也不好,首先是MINIDVD和真正的DVD還是區別很大,5。1聲道是沒有的,而且MINIDVD相比SVCD畫質的提高并不明顯,但是存儲文件卻大了很多,性價比(這里借用這個詞)不高,做MINIDVD還不如直接保存DVAVI文件算了。所有的編輯軟件都可以壓縮,不過效果最好的還是TMPGENC,是個日本人寫的免費軟件(MPEG2功能要注冊,不過可以破解),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小日本。新版本的TMPGENC都帶了模板,模板中已經存儲了各種壓縮格式的參數,一般情況下這就是最佳參數了,所以不是真的很懂不要去自己調了。TMPGECN壓縮的速度比較慢,因為壓縮的速度和畫質是成反比的,又快又好的軟件是不存在的(又慢又差的倒是有可能),如果對畫質要求不高,要求快一點,有很多軟件的壓縮速度都比TEMGPNC快得多,大家可以自己試試。我還是用TMPGENC,把多個項目文件做好,打開批處理,把項目文件加進去,然后運行,再選上壓縮結束后自動關機,然后關掉顯示器睡覺去,計算機又不怕辛苦,最多是多費點電而已。PR6編輯過的AVI文件可能TMPGENC不認,這個問題只要在TMPGENC的系統設置里把DIRECTSHOW的優先級調高就可以了(選了DIRECTSHOW后按右鍵就知道怎么調了)。TMPGENC還有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它用來做MPG文件的剪切拼接是最方便不過了,在MPEG工具里就能看到,由于不進行重新編碼,速度很快。談到這里,講講視頻編輯用什么計算機好,其實采集本身對計算機要求很低,視頻編輯對CPU和硬盤,主板性能都要求比較高(但是對顯卡的3D能力完全不需要),論壇上也討論過用INTEL還是AMD的CPU好,我的個人看法,還是INTEL,我知道AMD的東西價格便宜量又足,但是有三個原因讓我選擇INTEL:1、我看過微型計算機的測試,同頻的CPU中INTEL的P4在視頻流媒體處理上還是高出一籌。2、AMDCPU配的主板性能太差,特別是在對視頻制作很重要的磁盤性能上,不管是VIA、SIS還是AMD自己的主板,都比INTEL的BX、815、845這些主板差一些。3、就是AMD的CPU發熱大,而且溫度保護做得不好,象我前面說的自己睡覺讓計算機去壓縮,換了是AMD的CPU我就會擔心了,萬一風扇不轉了是會燒機器的,INTEL的最多死機而已。壓縮成MPG了,就要刻盤保存,當然還是刻SVCD盤,如果直接把MPG文件刻到盤上,就只能在電腦上看了。據說最好的刻SVCD軟件是VIDEOPACK,我一直用的是刻錄機帶的NERO,我覺得也很好用,選了SUCD格式,把MPG文件拖到文件窗口就可以了,NERO會檢測一下文件格式,如果不符合標準格式會要求重新編碼,TMPGENC出來的文件都不會有問題,如果是什么超級解霸做出來的MPG一般就不認了。談DV影像的采集(1394卡使用體會)來源: 作者:st730117 2004-04-28 16:16:59 拍攝的DV帶越積累越多,就想著該刻成VCD永久保存了?;叵氲谝淮谓佑|DV的時候實在可笑,以為象電腦一樣帶著一個硬盤,拍完了直接轉到電腦里就行了,直到掏錢買時都不知道還有什末DV帶,商家問我要什末配件時我才大吃一驚,有種被騙的感覺,趕緊搶回我的錢落荒而逃…我感到很奇怪,商家和廠家好像有種默契,都認為凡是購買DV機的客戶必定都是DV攝像的專家,只是宣揚數碼攝像機多末的好功能多末的全,而單憑一臺攝像機不能辦到的事情全都含糊不說,等你買了機器再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還要添加什末配件等等等等…象上邊的小問題你在廠家的產品介紹和宣傳畫冊上是很難查到的,真不知是為什末。我曾經去sony的網站上查如何把攝像內容制成清晰的VCD影碟,一大堆的技術術語把我搞得云山霧罩,看了半天也不知道USB線到底能不能實現我的愿望,如果沒有朋友幫助,我還得走一大段彎路,而我的那位朋友是走了一大段彎路,吃了一肚子苦水才搞明白的。用USB線轉制的VCD影像畫制模糊,畫面不連續,無法觀賞,要想獲得清晰的VCD影像,要另購DV采集卡(1394卡)來采集錄制的影像至電腦中,經過剪切和編輯,最終刻錄成自己的VCD作品長久保存。 談談采集卡的原理吧,目前有很多與電腦相連的外部設備都是用USB線,象數碼相機,打印機之類,在這些設備上運行的電腦文件類型大多是照片、WORD文檔等等,文件都很小,而USB線相當于一條窄馬路,這些小文件通過USB線傳出傳入電腦是不成問題的。數碼影像是連續的畫面數據流,非常大,通過USB這樣的窄馬路進入電腦會造成堵車而不能完全快速的進入,就是我們常說的失幀現象,制成的VCD當然就不清楚了。要想讓錄制的影像數據快速的完全的進入電腦,就要使用火線+1394卡(火線是設備連接線,購卡的時候是隨卡配件),也就是構建一條寬大的馬路,讓數據流暢行無阻。當然接收這末大的數據流,電腦本身的配置要求也是很高的,下面我慢慢再講。買什末樣的采集卡這里再談一下吧,攝像機目前家庭還未普及,因此采集卡大多是電視臺,專業影像工作室使用,這些都是高端產品,動輒數千數萬元,品牌不被大眾熟知,說實話我知道的也不多。這兩年家庭級別的采集卡生產廠家冒出許多,多是國內和臺灣的小廠,牌子多的讓人記不清,買這種卡要注意下面幾點:1。家庭級的僅用于DV采集的不知名的1394卡價格在100—300元之間,高于300小心被坑2。板卡上的核心是一塊芯片,美國德州TI芯片比較好,VIA、NEC、PHILIP等也可以 3。板卡做工要考究,我見過一塊雜牌卡,電容焊的東倒西歪,焊點大小不一且有毛刺,商家要280,劃價到140我沒敢買 4。使用兩個芯片比一個芯片的兼容性好一些,采集卡在裝好后有時認不出你的DV機,這是DV與板卡不兼容,購買前注意跟商家提一下 5。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單向輸入或雙向輸入輸出的板卡,單向輸入是指僅能把DV影像輸入至電腦,雙向是指還能把電腦內的影像輸出至DV 6。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直接把DV影像壓縮成MPEG格式(也就是VCD格式)后輸入電腦的板卡,這種卡一般很便宜,采集速度快,占用電腦硬盤空間小,缺點是影像質量稍差,尤其是采集后再對文件進行編輯,等于對影像進行了二次渲染,畫制多少會打折扣。另一種卡是直接采集DV影像至電腦,通常為AVI格式采集,這種方式采集的畫面效果最好,然后對文件進行編輯也不會影響畫面質量,編好后再轉換成MPEG格式,等于對影像只進行了一次渲染,缺點是速度慢,占用電腦硬盤空間大,60分鐘的DV影像約用13G的硬盤空間?! 橘I塊好卡我跑過不少地方,采集卡的知識也點點滴滴的搜集到了一起,我把知道的該注意的都寫出來了,等待大家指正和補充吧。我最終買的采集卡是品尼高DV采集卡,價格在500元左右,這是聽了朋友介紹后買的,聽說這個牌子在國內算是較知名的,只是產品價格普遍偏高,大家選擇什末樣的卡,自己掂量著看吧。 說說使用體會吧,說明書太簡單了,尤其是安裝軟硬件部分,基本沒有什末有用的東西,好在該公司的熱線電話服務還可以,能幫著你分析一下安裝問題,我這里是天津,不知別處怎樣。WINDOWS98能自動認出1394卡并配上驅動程序,應用軟件 Studion version 8 SE視頻編輯軟件還是不錯的,易懂易用?! 傞_始采集,采集速度能達到1:1,失幀數為零,心中不免暗喜,大約采集了13分鐘左右失幀數開始急劇上升,采集畫面和DV機器畫面不能一致,采集畫面不連續如機器人在動,連忙停止,經反復測試感覺是電腦內存不足,無法長時間采集,我便采用每次5分鐘的一段一段的采集,心中不免擔心能否把這些小段完美結合在一起,編輯軟件時才發現擔心是多余的,最好就是把影像采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這樣好編輯,每小段你可以隨意刪減,加配音,加音樂,加字幕等等,然后把編好的各小段拖到時間表上進行無縫連接,存盤并轉換成MPEG格式(VCD格式),再買個刻錄機刻成光盤就行了?! ∠襁@樣的應用軟件還有很多,每種采集卡配備的軟件根據廠家選擇也會不同,目前比較流行的好像叫“會聲會影”,這是個臺灣軟件,我沒有用過,估計大同小異,聽說小日本出的軟件更好一些,大家自己選擇吧?! ≡僬f說電腦配置,我用的是CPU:AMD雷鳥1600+,128M DDR266內存,希捷7200轉40G硬盤。感覺機器還是慢,雖然算不上不能用,但用的時候感覺不是很爽。內存太小了,一定要256M以上,硬盤也有些小,至少要空出一個15G的分區,這也僅夠采集一盤錄像帶的,硬盤的轉速一定要7200轉的,否則也會造成數據流的堵塞而影響采集效果,7200轉的硬盤也只是1394卡采集數據的最低要求,真要是手上寬松,可以買更高速的專業級硬盤。CPU大家自己看著辦吧,我就不多說了??傊?,為數據流的采集創造一條寬闊的高速公路,這樣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