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重慶”號巡洋艦1949年2月25日晨,國民黨海軍最大的戰斗艦‘重慶號’巡洋艦駛離吳淞口,倒戈奔向解放區,起義成功。‘重慶號’,原名‘黎明女神號’,1936年9月在英國樸茨茅斯船塢建成下水,是英國海軍當時在裝備和性能方面堪稱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巡洋艦。二戰期間,中國招商局在香港訂制六艘艦艇,被港英當局征用并轉用于歐洲戰場。1948年5月,英國政府把‘黎明女神號’艦作為補償交給國民黨政府。8月13日,該艦抵達上海吳淞口,改名為‘重慶號’。‘重慶號’排水量五千二百七十噸,艦員六百人,是國民黨海軍中裝備精良,火力最強,航速最快,排水最大的一艘。淮海戰役后,該艦受命調防長江,停泊于上海吳淞口,在中共黨員畢重遠領導下,艦長鄧兆祥率全艦官兵五百四十七人起義,26日早晨七時到達解放區煙臺,加入人民解放軍,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的嘉獎。‘重慶號’起義后,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遭撤職留任,英國政府也收回了租借給國民政府的另一艘軍艦。國民黨政府多次派出飛機偵察和轟炸倒戈的‘重慶號’。當時,由于駐煙臺的人民解放軍沒有防空部隊,經中共中央批準,‘重慶號’離開煙臺駛抵東北解放區葫蘆島深水港。為了減少人員傷亡,上級決定艦上僅留下百余人準備護艦作戰,其余大部分船員撤離。3月15日,東北軍區正式任命‘重慶號’原艦長鄧兆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號’艦長。在以后的幾天里,不斷有敵機飛來觀測‘重慶號’的方位。這時,由于‘重慶號’上的燃料已基本用盡,只能停靠在三號碼頭而無法轉移。3月18日,國民黨多次狂轟‘重慶號’。3月19日,國民黨空軍轟炸機群繼續飛來攻擊。為了保存人才,解放軍決定留人不留艦,艦上官兵奉命全部撤到岸上待命。艦長鄧兆祥帶領船員在敵機轟炸間隙登上軍艦,奮力搶拆艦上的羅經、雷達、通信和帆纜器材以及輕型艦炮、魚雷發射管等武器裝備。20日零時許,幾名水兵奉命打開‘重慶號’前后機艙、彈藥庫的海底門,軍艦進水緩緩下沉,三個小時后向三號碼頭東側海里傾倒沉沒。1951年6月,人民海軍耗資三千五百多萬元,將‘重慶號’打撈出水,但因該艦機器零件損壞嚴重,更換造價昂貴,已不能繼續使用,便將艦體拆卸,而‘重慶號’艦牌則存放在青島軍用五號碼頭倉庫中,至1982年7月,捐贈給軍事博物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精品。 。
熱心網友
重慶啊
熱心網友
長見識了~~
熱心網友
重慶”艦塵封的記憶 1949年初,在人民解放軍的凌厲攻勢下,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不愿意繼續追隨蔣介石打內戰的國民黨陸、海、空軍部分官兵紛紛起義,加入到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中來。“重慶”艦在國民黨海軍中首舉義旗,重創了國民黨的海上力量,打擊了美蔣憑借其優勢裝備,向人民猖狂進攻的囂張氣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重慶”艦從起義、對空作戰到沉船、打撈出水,已經過去50多年了,掀開塵封的記憶重現這段歷史,對我們今天仍是很有意義的。 一、國民黨海軍最大的戰艦 “重慶”艦是抗日戰爭勝利后,英國政府贈送給中國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的輕型巡洋艦,原名“震旦”號,1936年9月20日在英國下水,國民黨政府海軍接收后,命名為“重慶”號。該艦標準排水量5274噸,滿載排水量7500噸,長約165米,寬16。7米,航速32節,續航力達4000多海里,攻率6。4萬馬力,裝備有152毫米雙聯裝主炮6門,102毫米四聯裝副炮8門,40毫米高炮8門,20毫米高炮12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是當時國民黨最大、戰斗力最強的艦艇。艦長鄧兆祥,全艦官兵574人。 1948年5月,國民黨政府從英國樸茨茅斯軍港接收該艦,于同年8月返國抵南京。1948年11月至12月參加反對人民解放戰爭,于東北沿海掩護國民黨軍隊從葫蘆島、煙臺、營口等地撤退。1948年末返上海江南造船廠修理。1949年2月中旬,受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指使,鎮守吳淞口,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 二、吳淞口外首舉義旗 “重慶”艦艦員絕大多數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學生,當時,國民黨統治已風雨飄搖,艦上官兵紛紛考慮另謀出路,不愿參加反人民的內戰。在這種形勢下,艦上的進步官兵和中共地下黨員開始進行秘密串連,醞釀起義,很快組成了“士兵解放委員會”(以下稱“解委會”)。中共上海局通過各種渠道對該艦一些人員進行了爭取工作。1949年2月25日凌晨1時30分,“解委會”成員首先切斷無線電和電話電源,同時將甲板上的哨兵及司令走廊上的值更士兵誘至雷達室繳槍拘禁。原定擔任警戒的人員立即進入預定的崗位,行動組的人員拘禁了尉以上軍官。 鄧兆祥艦長事先并不知道下屬官兵在醞釀起義,但他有進步思想基礎,在“解委會”宣布起義后,他毅然參加,親自下令開航,并指揮航行,率艦起義成功。 “重慶”艦平安抵達解放區港口后,3月5日鄧兆祥率全體官兵致電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鑒于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重慶號全體官兵,不甘再助紂為虐,咸愿秉誠贖罪,報效人民,乃于2月25日在國民黨腹心地區內吳淞口外,毅然首舉海軍義旗,北駛開入解放區港口,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今后誓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貫徹毛主席八項和平主張,為徹底摧毀美蔣勾結的對中國人民的統治,完成全國人民解放大業而奮斗,為徹底改造自己,根除一切不利于人民事業的思想作風,建立一支強大的新中國人民海軍而奮斗。相信我們重慶號已走過的航路,數百艘國民黨海軍艦艇,萬千有志的海軍青年,必將跟蹤而來……”。 3月24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復電鄧兆祥艦長并轉全體官兵:“熱烈慶祝你們的英勇起義。……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而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祝你們努力!”。 “重慶”艦起義在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蔣介石于1949年4月11日下令,斥責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事先疏于防范”,“處理亦欠妥善,實屬咎有攸歸”,“著即撤職留任,以示懲儆而察后效”。事實上歷史的車輪是誰也阻擋不了的,繼“重慶”艦起義后,1949年4月23日,國民黨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25艘艦艇、1271名官兵在南京江面起義。1949年9月19日,“長治”號軍艦在長江口外大戢山海面起義。 三、頑強抗擊敵機轟炸 “重慶”艦的起義,對國民黨及其軍隊是沉重的打擊,國民黨統治集團必欲除去而后快,多次派出飛機偵察,決心將其炸沉。2月25日晨5時45分,“重慶”艦從吳淞口起錨,26日上午抵解放區煙臺港。3月3日下午離開煙臺,次日晨6時30分抵葫蘆島。 “重慶”艦到達葫蘆島后,當即在遼西軍區副司令員朱軍同志直接領導下,展開護艦工作。除決定由陸上調兩個連的高射炮兵前來協同防御外,并就當地材料條件許可之下,進行以漁網、松枝、麥桿等偽裝全艦。此種偽裝非但會妨礙指揮臺與各高射武器的運轉,并易招致火災,一旦起火又難以撲滅。10日下午,在朱軍同志召集下,重新研究偽裝,決定改用油漆,把全艦成陸地色彩,但因無法獲得若大一批土黃色油漆,只好采用艦上保存的灰色和黑色油漆。11日開始油漆,工作進展遲緩,到16日敵機第一次偵察時,兩弦大部、指揮臺與艦橋等仍未油漆完。 3月16日下午2時,敵機第一次來偵察,派出的是1架民航機,當“重慶”艦發現敵機已逼臨上空,各部署人員才匆匆就位,又以為是和平談判者所乘的飛機,遲疑不決,待準備要打時,敵機已飛出“重慶”艦的艦擊的范圍以外,岸上高射炮打了4發,“重慶”艦1發未打。 3月17日上午10時左右,敵機1架第二次偵察時,從右弦160度燈塔方向飛來。當即,第5號奧利根射手發現,即一面射擊,一面指示目標給其他炮火,并招呼四寸炮注意,因指揮臺尚未發現敵機,不能隨便發射,即喊指揮臺注意敵機,等指揮臺聽到后,忙亂中竟把方向轉錯,后來轉回來,又找不到目標,敵機從艦尾越過“重慶”艦右側方向轉向海面逸去。由于16日晚有50多名官兵派去沈陽參觀,防空部署又重新編組,許多重要崗位不得不調任新手,戰斗力更為削弱。 組織上已預料敵機在第二次偵察后,一定會有大批飛機來轟炸,在朱軍司令員“全人”的指示下,凡不必要留艦人員130多名18日晨調去沈陽,以避免傷亡,艦上只留下對空作戰及機電供給等必需人員。8時左右敵偵察機1架從右弦水面飛來,炮火即開始射擊,幾分鐘后,另有3架美制B29轟炸機從右弦135度侵入,斜穿過“重慶”艦上空投彈,彈中艦左前方高射炮陣地附近。此后敵機即以同樣方式高空空襲。平均20分鐘轟炸一次。炸彈皆中于碼頭或海中,上午最后一次轟炸時有數枚炸彈落于右弦(艦腹)30碼外,發電機被震停電,計算臺因之不能應即用跑表(STOPUWATCH)計算,285雷達被震壞,但馬上修好,炮火始終未停。敵機于11時45分暫停轟炸。 由于上午敵機投彈很多,均未命中,同志們情緒很高,其中包含著輕敵的成分。午后1時左右,敵機又向同方向來襲,各炮開始射擊。第三次敵機5架由海面飛來,被我炮火一擊立即分散,許久敵機未來,同志們以為敵機不會再來,但仍未離開崗位。3時45分敵機1架由“重慶”艦尾180度死角方位侵入,等“重慶”艦發現時,敵機已在瞄準階段,四寸炮只能打在敵機兩側,敵機于高空斜穿”重慶”艦首尾線投彈,順右弦邊落下,在水面上即炸,以致后艙、后計算室皆有彈片穿過甲板,小洞很多,最大一個洞半徑約8英寸。在右弦四寸炮下面計算室10位同志9人受傷,最重者頭部受傷。四寸炮位上兩名同志被震死。第5號奧利根上射手左腳踵被炸去,另一射手肚子被炸受重傷,死于錦州醫院。右乓乓機關炮上射手胸部被炸重傷死于錦州醫院。另一射手眼睛被炸瞎,一輪機兵被炸死于司令走廊下面。四寸炮因仰至80度受劇烈震動而不能俯下。右弦第4號汽艇被炸起火,因內中汽油及油桶未于作戰前取下,艦長汽艇也起了火。輪機部門又將電自動停閉,艦上各部署人員都著了慌。“解委會”同志即組織部分人員滅火,水龍頭因停電無水,只有用水桶從海中打水與用滅火機(有的滅火機藥水干了)等滅火,火約1小時被撲滅。 四、為保住軍艦、碼頭而自沉 為了保住軍艦和避免碼頭損失,朱軍同志請示上級要求沉船,但在未得到答復的情況下,18日晚下令人員離艦,搬往商船學校舊址。連夜由陸軍同志協助搶運工作,主要是拆雷達、奧利根機關炮、指揮塔上儀器、槍支、圖書等至19日凌晨3時左右。鑒于敵機輪番轟炸,決定在半夜1時左右開始放水沉船,水進入武器彈藥艙及火藥艙。5時左右為防備敵機空襲,人員撤離軍艦。9時左右敵機又來轟炸,四寸炮與煙囪兩側木料起火,敵機于12時左右離去,部分同志前去滅火。但火未被全部撲滅,敵機于1時左右又來空襲,滅火人員離去,敵機仍是輪番轟炸,“重慶”艦未受損,午后3時敵機離去。同志們又去滅火,5時左右將火撲滅。晚上又連夜搶運物資,12時前后機艙與前火藥艦開始放水,20時凌晨船仍未沉。20日晨6時又放水入前后鍋爐艙,船漸向右弦傾斜,至12時船側臥沉于水中。9時敵機又來連續轟炸,港口火炮未還擊,但敵機仍不敢低空投彈,多于碼頭上,敵機于11時離去,后再未來空襲。 五、“重慶”艦的打撈修復 1949年8、9月份,中央軍委派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安東海軍學校副校長的張學思同志赴蘇聯,商談聘請蘇聯顧問幫助中國創辦海軍學校問題,同時提出請蘇聯派遣工程技術人員幫助打撈“重慶”艦艦體事宜。由于蘇聯對打撈“重慶”艦一事遲遲未做答復,于是產生了組織國內力量打撈的意見。1950年5月,海軍司令員肖勁光與朱軍同志一起到中南海居仁堂,向朱德總司令和聶榮臻代總長匯報打撈工作。匯報后首長決定打撈,并派朱軍同志找華東海軍協助在上海組織打撈力量。1950年7月25日,中央軍委電示東北局和海軍司令員肖勁光,蘇聯方面通知外交部,同意打撈“重慶”艦,于8月1日派人到葫蘆島。 為了保證打撈工作順利進行,政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成立“‘重慶’艦打撈委員會”,朱軍同志擔任打撈委員會主任。 1950年10月26日,蘇聯對外貿易部工程處與中國進出口公司簽訂了打撈“重慶”艦合同。1951年4月初正式動工,1951年6月13日打撈工程完成,6月18日拖至大連船塢修理,我方支付蘇方打撈費55萬盧布。 關于“重慶”艦的修復問題,1951年10月蘇聯政府派出了以普斯丁切夫同志為首的專家小組,經過兩個星期對“重慶”艦進行檢驗,又于1953年12月間派出以米哈依洛夫同志為首的技術檢查組,來華收集“重慶”艦的相關資料后,經列寧格勒設計局研究結果,認為全部修復“重慶”艦原有的武器裝備及機器裝置是困難的,最好的方案是利用現在的船體進行全部改裝,約需經費2億盧布,需要4至時間。 鑒于當時全國解放不久,正值抗美援朝之際,國內經費異常困難,加之“重慶”艦即使修復,所需要的武器彈藥、油料等消耗品仍需從西方國家進口,當時他們奉行的是對新中國的全面封鎖政策。因此,軍委做出了延期修復的決定,海軍遵此對“重慶”艦隊的人員處理提出方案,1955年2月總部正式批準了海軍的方案,即留下少部分人員繼續在艦上做維護保養工作;適合在艦艇工作的同志調往其它艦艇部隊,不適合在艦艇上工作的調往陸勤部隊或機關、院校工作;要求轉業的同志,安排地方工作,使他們各得其所。至此,“重慶”艦的打撈修理遂告結束。 在“重慶”艦起義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志,以后成為建設人民海軍的骨干,有的成長為海軍各級領導干部,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