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位仙劍迷們 請問仙劍里面的“道”是什么意思緊急啊
熱心網友
轉自“百度貼吧”——1[原創]《仙劇》…建立在老子思想上的電視劇 《仙劇》已經開播了一段時間~~ 對于我們這些仙劍迷來說~~這是莫大的欣慰~~ 論壇中討論仙劍的帖子眾論紛紛~~ 本人在2月初看完仙劇也寫了一篇原創的文章:“教你看懂《仙劍》談情說道~”~~但是過了這段時間我覺得對仙劍的理解還是不夠深透~~為什么那么多人對仙劍有那么多的不滿~~說月如在劇中為什么會自己尋死~~劍圣為什么在大決戰中不出現,以至讓這么多人犧牲~~等等~~當然這樣編仙劇有著它劇情的需要~~也有著仙劇必須和《仙劍》游戲相聯系的需求~~如果你仔細想想~~就仙劇本身的劇情考慮下它是有它的道理的~~ 首先說下《仙劇》的確是一部很成功的電視劇,當然,成功的一大部分源于《仙劍奇俠傳》這款被世人稱為“永恒的經典”的游戲體裁,這是一段以悲劇為主導線的愛情故事。 在游戲中,《仙劍》的悲劇其實是一種隱含的悲劇:月如在最后一幕懷抱憶如站在雪地的大樹下等待逍遙的歸來;靈兒在與水魔獸的大戰后消失了,但她真的死了嗎?這只有留給廣大仙劍迷去猜想,也許在今后大宇研制的單機版《仙劍》中會給我們驚喜;然而月如在《仙劍2》中就更明顯的被提到她沒有死,但似乎也不能說是一個活著的人,她需要傀儡蟲和藥效來維持生命。《仙劍》這款RPG類游戲的最后結局似乎是留給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間。 而在《仙劇》中,靈兒躺在逍遙懷里死去,月如死后逍遙憶月如,就連酒劍仙和阿奴也加入了陣亡的行列,這是一種徹底的悲劇,目的也許是要引起大家感想和觸覺上最大的震撼力,讓凄涼和悲情達到極限,以達到讓看過電視劇的人難以忘懷,甚至看了還想看的目的,也許這就是《仙劇》的劇情改編在《仙劍》基礎上的升華,但是聽說唐人要拍《仙2》,不妨我們自己認真結合《仙劇》來想想,在《仙劇》中酒劍仙,劉晉元死后有讓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墓,而月如這個第二女主角卻沒有提到,在最后的大戰后,圣姑并沒有犧牲(也有仙2劇情所需要的緣故吧),我們可以想想如果唐人在拍《仙2》開頭時是否會從月如的復活講起呢?阿奴和唐鈺只是變成了一對比翼鳥,《仙2》劇情中還需要阿奴啊,不過對于《仙劍》這個以神話為背景,仙術為理念的世界中,連動物都可以成妖再轉為人型,何況本身就是人的鳥再變回來也不是難事吧! 不管怎么說這也許只是我們仙劍迷所期待的,如果想看到這些決定權在唐人和大宇,但至少就《仙劇》的悲情效果上來看,它是一部很成功的電視劇。 不說那么遠,切入正題。《仙劇》的最大升華是引用了“道”,這對《仙劍》這部以愛情為主流的故事來說,“道”給它做了個很好的詮釋,也給我們人生一些很好的啟發。 “何為道?”———這是《仙劇》的另一個主題。 我們不妨來看看《道德經》中“老子”對“道”的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話。前半句的“道”和后半句的“名”其實都是指“道”,區別是前半句的“道”是指抽象意義上的“道”,而“名”則是“道”的一種稱謂,一種相對實體的東西。 就許多人簡單的理解“道”是道路的道,但這只是道字面上的意義,不是它真正的含義。究竟何為道??? 其實這是無法解釋的,無法解釋也是“道”的一種解釋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可以用語言來表述的‘道’,它就不是恒常不變的‘道’。可以用語言來表述的‘名’,它就不是恒常不變的‘名’。” “老子”認為“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是根本無法定義,也根本不需要任何定義的,如果要“定義”,那就根據各種人不同的感悟和生活經歷去自己下“定義”吧! “道”包含了“有”和“無”兩種具體存在的形態。“無”不是虛無,不是空無一切的無,而是指“道”在生成宇宙萬物過程中那種無以名狀,混濁一體的形態;“有”則是指“道”在形成宇宙萬物時的具體存在。“道生萬物”,“老子”認為“道”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它是萬物演變的規律,所以說它是恒常不變的,在這里還需要再次提出的是“道”沒有定義,也沒有形態,它是不需要定義的。 作者: lx198682 2 [原創]《仙劇》…建立在老子思想上的電視劇 大家不要誤解《道德經》的意思,所謂“道德”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其實是“道”與“得”(“得”同“德”)“老子”就是以“道”在論述,最后告訴大家:你有所悟必有所得,總的概括《道德經》就是講的“道”。 上面的大家可以理解了我們就結合起來談談《仙劇》,其實《仙劇》中許多觀點就是引用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思想,由此得以升華。 首先把《仙劇》中出現的所有在《道德經》中的原話選出來,做個解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解釋:天下之人在知道了什么是美的同時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都知道了什么是善的同時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惡。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解釋:具備完善德行的人就要像水一樣,水的特性是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居于眾人所厭惡的底下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解釋:委屈反而能保全,彎曲反而能伸直,謙下反而會充盈,破敗反而能生新,取少而能得多,貪多反而迷惑。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解釋:道永遠是不能用一個名字來稱謂的,它處于質樸的狀態,雖然小,天下卻沒有什么東西能支配它。 “以其終不自以為大,故能成其大。” ———解釋:由于它始終不自以為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大。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解釋:將要收攏它,必先暫且擴張它。 “老子”的思想就是以“無為”為中心,圣人之無為,他主張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不自私自利,把自己置之度外,最后反而能成就自己。 這也正是《仙劇》中劍圣的思想,在《仙劇》中,他告訴青兒要對萬物博愛,放下他們自己的愛情利益來拯救蒼生,而在最后的逍遙,靈兒與水魔獸及拜月的大戰中他卻不幫忙,從游戲或電視劇的角度看這是劇情的安排規律,而從實際道理的意義上說,這正是劍圣“圣人之無為”的處世態度讓他袖手旁觀:其一:劍圣已近老年,道行深厚,與世無爭的無謂思想使他覺得沒必要去跟拜月爭高下;其二:拜月就是要滅世,然后重造人類,對于劍圣來說他最相信的就是道,道是什么?是萬物演變的規律,那么也就是說他相信這個規律;其三:首先說說《道德經》中提到過,這本書就是要指引人們如何確定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尋找自己在世上生存的位置,劍圣道行深厚,他對道慘悟得透,他知道李逍遙他們有著自己的道,也就是他們自己的生命意義,價值和位置,有著他們自己的生命規律。綜合以上三點,其實劍圣并不是像大家說的是個壞人,只不過我們不能以凡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如果大家非要認為他是個壞人的話,那也許只是大家想為自己中意的仙劍續集劇情做鋪墊。 再回到《道德經》,里面有一句很好的話,也可以說概括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做了又一中解釋,此話如下: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釋:天地長久存在,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它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所以它能夠長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最后,結果自己反而占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結果自己反而生存了下來。不正是因為他不自私嗎?反而卻成就了自己。 這句話概括了前面所講的意思,也進一步讓我們明白劍圣他是知道這些的所以才那么去做。 再來說說《仙劇》的三大主人公: 逍遙,一個從小頑皮,不愿被世俗所束縛的少年。一次奇遇見到了靈兒,內心少年的情欲發芽了,她們一起踏上了尋親之旅。蘇州,千金小姐月如與逍遙邂逅了,靈兒卻屢遭劫難,在這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是女媧的后裔。逍遙月如為尋找靈兒走在了一起,他們風雨同路,經歷了江湖的種種磨難,半年過去了,逍遙知道自己兒時想成為大俠的道路并不好走,在壓抑中,月如的關懷感應了逍遙,他們的感情由相知到相愛。月如變成風飄走了,這時,也許月如已經不想與逍遙風雨同路了,在三個人的電影里她消失了,在愛情上他徹底的失敗了,她此時更希望逍遙和靈兒能幸福的漫步在仙靈島六月的雨中,月如將化為風漂浮在逍遙和靈兒的柔情蜜意周圍,看著他們幸福快樂,看著逍遙幸福,這也許也是月如自己的幸福。月如注定為偉大的愛而生,她讓愛的精神留給了人們更多的啟示。她不惜一切的愛體現了愛的價值,這就是月如生命在世上的位置,月如自己的道,可她卻與最重要的戰斗無緣,也許這是就她生命的規律(道)! 作者: lx198682 3 [原創]《仙劇》…建立在老子思想上的電視劇 然而造化弄人,月如所希望看到逍遙與靈兒的永遠幸福還是沒能實現,在月如的道里沒有拯救人類的使命,這個更艱巨的任務是屬于逍遙和靈兒的,靈兒和逍遙的愛是矢志不渝的愛,他們之間一直深愛著對方,但靈兒卻一直誤解了自己的道,以為要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世界才是自己的道,可是她錯了;逍遙的想法也錯了,他以為自己不需要去追求什么道不道的,只想戀戀紅塵,能和深愛的人在一起享受愛的滋潤,仗劍江湖就行了。他們兩個都錯了,以致與他們總是失散,總要鬧別扭,也許這些都是對他們大戰前的考驗,也是他們領悟自己的道的過程吧!不管怎么說他們最后都懂了,他們的愛是從相愛到相知(也許這也是月如失敗的原因吧),逍遙和靈兒在最后的大戰前明白了:他們的道就是要把對對方的愛和自身的力量結合起來!(在大戰前靈兒娘親就對靈兒和逍遙說過:最可怕的就是沒有一個明白你的心愛的人戰在旁邊支持你)這時他們兩終于明白了。先前的逍遙和靈兒只懂得一半,當他們懂得了另一半的含義再與自己原先所懂的一半結合起來他們也就懂得了他們自己的道。(這應該是逍遙和靈兒之間的吊墜含義) 畢竟道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它不容你逃避。靠愛的力量來拯救大地才是逍遙和靈兒的道,這時的逍遙也知道了“道”才是真正的生命價值,是他們自己的生命規律。 世界恢復了以往的平靜,靈兒卻離開了,紅色蒲公英還是像十年前那樣漂浮在天空,可它的花瓣已不像十年前那樣在夕陽的照耀下那么美麗,而是離愁的傷感。李逍遙抱著懷里的憶如踏上了回家鄉的道路,在曾經經過的路上劍圣正等著他的歸來…… “你明白嗎?” 此時的劍圣仰望天空,逍遙完成了他的使命,這時的他所慘悟的道也許比劍圣還深,劍圣心里滿是欣慰,他心想:“畢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啊,后繼有人了,逍遙自己的道終于成就了他。” 逍遙的心里卻在問:“你真的明白道的最深含義嗎?真的是需要自己去拿起放下嗎?為什么不讓他順其自然,任其規律自然演變?你的道是這樣的嗎?” 這也許就是劍圣所領悟的道還比不上逍遙的原因,當年他勉強自己放下與青兒的愛情,去追求道,認為他們兩人都有自己的道,可他卻放棄了愛情,愛情其實也是一種戰斗的力量,青兒那時成功了嗎?她只不過勉強換來了十年的和平,十年后卻對她女兒說:“最重要的是身邊要有一個能真正懂你的人和你站在一起支持你。”可見他們比不上逍遙和靈兒,但也許逍遙和靈兒的成功也得益與前人的經驗吧! “老子”思想中的“有”與“無”在這里又得以體現,劍圣太注重“有”這種形式與規律上的實體,卻忽略了“無”這種無以名狀,渾濁一體的精神需求,這就是他的不足。 “道”這個東西看似復雜卻很簡單,說它簡單卻又很復雜,與其深究它的含義,不如順其自然,完成我們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面對我們現實的這個社會。還是那句話“畢竟道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它不容你逃避。” 《仙劇》雖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卻可以從其中折射出許多給人以啟示的內涵,它的成功與借鑒“老子”思想離不開,所以真的可以說《仙劇》是一部建立在老子思想上的電視劇。 。
熱心網友
上善若水
熱心網友
聽聽殺破狼看能悟出點什么來
熱心網友
道就是自己心里的良知 你如何將它轉化為現實能接受的行為
熱心網友
道!道可道!非常道!
熱心網友
也就是所謂的"大愛",要愛世人.但是我不喜歡劇集里的這種處理,弄得好象很高深的樣子,但其實是莫名其妙.完全糟蹋了這個游戲.
熱心網友
理
熱心網友
我也不清楚啊不過聽上面的人回答現在知道了搭車
熱心網友
道非道,魔非魔.道是指舍棄兒女情長,專心干一件大事
熱心網友
就是:每個人有每個人該走的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任務,靈兒的道就是保護南昭國的子民
熱心網友
~道~是不能夠用我們的話來說的,我們看的很~膚淺~。里面很~深奧~,根本看不穿。首先了“道可道,非常道”我就沒法解釋!只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要“明白”和“參透”其中的“內涵”。我想以我們這些常人,很難做到。有時間多看看書,如果有可能去旅游勝地“武當”上玩玩。親身體驗一下,那收益是”菲比尋常”呵呵,就這些了。說了些沒用的~(~
熱心網友
是啊,我覺的好深奧,好想知道~
熱心網友
好象是體會和經歷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