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膽囊炎病因癥狀膽囊炎臨床常見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女性發病率偏高,發病年齡多數在20-50歲之間,發病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和膽道阻塞及膽固醇代謝失常。急性膽囊炎可能是第一次發作,也可能在慢性膽囊炎基礎上屢次發作,發作時病人常呈急性病容。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常發生于飽餐后的晚上,一般都很劇烈,呈持續性,有時呈陣發性加劇,...

熱心網友

膽囊炎病因癥狀膽囊炎臨床常見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女性發病率偏高,發病年齡多數在20-50歲之間,發病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和膽道阻塞及膽固醇代謝失常。急性膽囊炎可能是第一次發作,也可能在慢性膽囊炎基礎上屢次發作,發作時病人常呈急性病容。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常發生于飽餐后的晚上,一般都很劇烈,呈持續性,有時呈陣發性加劇,開始時主要在上腹部,逐漸轉移至右上腹,部分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發熱,體溫常在38℃-39℃之間。同時可兼見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和大量噯氣等胃腸道癥狀。慢性膽囊炎往往缺少典型癥狀,亦可無癥狀,若無急性發作史,往往不易確診,癥狀常表現為輕重不一的腹脹,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適,持續鈍痛或右肩胛區疼痛,胃部灼熱,噯氣,泛酸等消化不良癥狀,在進食油脂類食物后,癥狀可加重。中醫認為本病是由于飲食不節、進食油膩炙燉之食品、寒溫不調、情志不暢及蟲積等因素,導致肝膽氣滯、濕熱壅阻、通降失常而成。自療注意事項(1)注意飲食衛生,食不過飽,平時以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為主,不吃肥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核桃、花生仁、腰果等含油脂多的食物也不宜多服。(2)宜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近代醫學認為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膽作用。(3)一切酒類及刺激性食物或濃烈的調味均可能導致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宜慎之。(4)保持情志舒暢,避免精神刺激。(5)多吃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6)適當進行體力勞動與體育鍛煉。(7)保證每天水分的攝入量。(8)如伴有膽石病,應積極消除結石。(9)如有寄生蟲病史者,應采取積極措施驅除寄生蟲,以消除隱患。(10)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者,宜臥床休息并禁食。(11)寒冷季節注意保暖。自治療法1.成藥自療法(1)去氫膽酸片0.25克,每日3次。(2)膽酸鈉片0.2克,每日3次。(3)消炎利膽汁,每日3次,每次服4片。2.驗方自療法(1)郁金粉3克、沒藥粉3克、綿茵陳30克。茵陳水煎取汁,送服前兩味藥末,1日2次。(2)郁金粉15克、魚腦石粉12克、芒硝粉15克和勻,每日3次,每服5克。(3)金錢草30克、絲瓜絡10克,水煎服,每日2次。3.飲食自療法(1)赤小豆50克、綠豆30克、鮮蘆根100克,水煎飲服,每日2次。(2)粳米50克、苡仁30克、茵陳15克。茵陳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苡仁煮粥食之,每日1次。(3)粳米100克、淮山藥50克、蓮子肉50克、生苡仁30克,一起煮粥,分2次食之。4.外治自療法(1)膽囊疼痛者可用指壓法,壓迫膽俞穴及膽囊穴。(2)大黃30克,冰片2.5克,研成細末,用適量醋調成糊狀,敷于膽囊區(右乳直下肋緣邊左右),1日數次。5.其他自療法(1)每天打太極拳1-2次。(2)自我按摩腹部及兩脅肋,早晚各1次,每次約30分鐘左右。避免誤診本病常因癥狀不明顯或類似于“胃病”而被誤診,延誤治療,故應仔細鑒別。患者常以為有病就該用補藥。其實,本病更為多見的是肝郁氣滯、濕熱壅阻、通降失常,切不可盲目進補。有些患者,擔憂發病而減少活動,飽餐后坐臥少動,反使膽汁排泄不暢而增加疼痛。引起慢性膽囊炎的原因不一,所以不可簡單處之,而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療措施,方能事半功倍。慢性膽囊炎伴反復多次嚴重急性感染者,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