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a)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是個人投資逐利向外匯市場自然滲透的表現。近年來,國家放寬了個人用匯限制,個人持有外匯資產數量明顯增加,隨著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在股市低迷和儲蓄利率走低的情況下,個人外匯買賣成為一項新的理財方式,它以其較低的風險和匯差和利差雙向盈利的特點而深受青睞,個人外匯買賣日趨活躍。北京、上海、溫州、廣東等地已成為個人外匯交易量最大的幾個地區。據粗略估計,2003年1-9月,北京地區的累計單邊交易量達211億美元。1-月溫州則為253億元。北京地區居民外幣持有量達170億美元左右,上海為120億元。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個人外匯買賣投資群體的規模比較龐大,人數可能僅次于股民,僅北京地區就達10余萬人。 b)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是金融機構面對市場競爭壓力而主動供給的產物。隨著人民幣走向完全可兌換和個人用匯限制的減少,居民個人金融資產的幣種結構將會逐漸發生很大變化,個人外匯投資及投機需求增大。外匯儲蓄增長和“炒匯熱”使外匯買賣業務成為一項炙手可熱的業務,各家銀行都盯住這一市場,紛紛推出外匯理財等產品,這樣做既可以贏得市場先機,也可以在金融業不斷開放的情況下,增加業務和利潤增長點,爭取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結構性外匯產品的出現正是一個重要表現。 c)金融機構因外匯貸款劇增而解決外匯資金不足而加大吸儲力度。受人民幣利差和升值預期的影響,2003年國內外匯貸款大大增加,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境內銀行重新擺布金融資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顯示,由于預期人民幣升值和美元利率達歷史最低點,在過去的2年里,中資銀行在海外的資金減少了200億美元。而國內居民也看好人民幣,減持外幣資產,造成國內外匯儲蓄存款的下降。個人外匯買賣是吸納外匯儲蓄的最有效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吸攬外匯存款的力度,通過增加外匯存款的收益來吸引個人外匯儲蓄。。

熱心網友

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出現的主要原因有:a)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是個人投資逐利向外匯市場自然滲透的表現。近年來,國家放寬了個人用匯限制,個人持有外匯資產數量明顯增加,隨著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在股市低迷和儲蓄利率走低的情況下,個人外匯買賣成為一項新的理財方式,它以其較低的風險和匯差和利差雙向盈利的特點而深受青睞,個人外匯買賣日趨活躍。北京、上海、溫州、廣東等地已成為個人外匯交易量最大的幾個地區。據粗略估計,2003年1-9月,北京地區的累計單邊交易量達211億美元。1-月溫州則為253億元。北京地區居民外幣持有量達170億美元左右,上海為120億元。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個人外匯買賣投資群體的規模比較龐大,人數可能僅次于股民,僅北京地區就達10余萬人。b)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是金融機構面對市場競爭壓力而主動供給的產物。隨著人民幣走向完全可兌換和個人用匯限制的減少,居民個人金融資產的幣種結構將會逐漸發生很大變化,個人外匯投資及投機需求增大。外匯儲蓄增長和“炒匯熱”使外匯買賣業務成為一項炙手可熱的業務,各家銀行都盯住這一市場,紛紛推出外匯理財等產品,這樣做既可以贏得市場先機,也可以在金融業不斷開放的情況下,增加業務和利潤增長點,爭取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結構性外匯產品的出現正是一個重要表現。c)金融機構因外匯貸款劇增而解決外匯資金不足而加大吸儲力度。受人民幣利差和升值預期的影響,2003年國內外匯貸款大大增加,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境內銀行重新擺布金融資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顯示,由于預期人民幣升值和美元利率達歷史最低點,在過去的2年里,中資銀行在海外的資金減少了200億美元。而國內居民也看好人民幣,減持外幣資產,造成國內外匯儲蓄存款的下降。個人外匯買賣是吸納外匯儲蓄的最有效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吸攬外匯存款的力度,通過增加外匯存款的收益來吸引個人外匯儲蓄。。

熱心網友

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出現的主要原因有:a)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是個人投資逐利向外匯市場自然滲透的表現。近年來,國家放寬了個人用匯限制,個人持有外匯資產數量明顯增加,隨著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在股市低迷和儲蓄利率走低的情況下,個人外匯買賣成為一項新的理財方式,它以其較低的風險和匯差和利差雙向盈利的特點而深受青睞,個人外匯買賣日趨活躍。北京、上海、溫州、廣東等地已成為個人外匯交易量最大的幾個地區。據粗略估計,2003年1-9月,北京地區的累計單邊交易量達211億美元。1-月溫州則為253億元。北京地區居民外幣持有量達170億美元左右,上海為120億元。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個人外匯買賣投資群體的規模比較龐大,人數可能僅次于股民,僅北京地區就達10余萬人。b)結構性外匯存款產品是金融機構面對市場競爭壓力而主動供給的產物。隨著人民幣走向完全可兌換和個人用匯限制的減少,居民個人金融資產的幣種結構將會逐漸發生很大變化,個人外匯投資及投機需求增大。外匯儲蓄增長和“炒匯熱”使外匯買賣業務成為一項炙手可熱的業務,各家銀行都盯住這一市場,紛紛推出外匯理財等產品,這樣做既可以贏得市場先機,也可以在金融業不斷開放的情況下,增加業務和利潤增長點,爭取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結構性外匯產品的出現正是一個重要表現。c)金融機構因外匯貸款劇增而解決外匯資金不足而加大吸儲力度。受人民幣利差和升值預期的影響,2003年國內外匯貸款大大增加,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境內銀行重新擺布金融資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顯示,由于預期人民幣升值和美元利率達歷史最低點,在過去的2年里,中資銀行在海外的資金減少了200億美元。而國內居民也看好人民幣,減持外幣資產,造成國內外匯儲蓄存款的下降。個人外匯買賣是吸納外匯儲蓄的最有效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吸攬外匯存款的力度,通過增加外匯存款的收益來吸引個人外匯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