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雙鴨山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完達山脈北部的安邦河畔, 地理位置在東經130°54′至131°46′與北緯46°20′至46°46′之間,由東南至東部與寶清接壤,東北部、北部至西部與友誼縣及集賢縣相連,西南至南部與樺南縣毗鄰。全境總面積1767平方公里,其中:有1192平方公里的面積為莽莽林海所覆蓋,占67.45%;水域面積4平方公里,占0.23%;可耕地面積291平方公里,占16.47%;建設用地面積66平方公里,占374%;其它土地面積214平方公里,占12.11%。雙鴨山現轄集賢、寶清、友誼、饒河四縣和尖山、嶺東、四方臺、寶山四區,共有42個鄉鎮;境內有12個國營農場,40個國營林場。總面積224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767平方公里。 雙鴨山市總人口150萬,市區人口51萬。在全市總人口中,漢族人口占98.67%,其余的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赫哲族、壯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畬族、西納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15個少數民族的人口共占全市總人口的1.33%,其中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朝鮮族和蒙古族。 雙鴨山市匯集了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種東西方宗教流派,其中以佛教為代表的寺院建筑和佛教文化尤為突出。位于集賢縣福利鎮的大菩堤寺、青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九峰禪寺和普渡寺、雙興生態旅游區佛母山腳下的中道寺等佛教建筑群,座落在青山碧水之間,建筑依山就勢、規模龐大、氣勢雄偉。自然景觀與人文之妙無不令人賞心悅目,是各界人士觀光旅游和佛教信徒朝山禮佛的圣地。 雙鴨山市地處中高緯度,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長、寒冷而干燥,夏季短、溫熱而多雨。據市氣象部門自1956年以來的統計,歷年年平均氣溫為3.4℃,年平均最高值4.5℃(1982年),最低值1.1℃(1969年)。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溫為-18.1℃,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21.7℃。歷年平均降水量在540毫米左右,年最多降水量達857.2毫米(1981年),年最少降水量僅302.8毫米(1975年)。最大積雪濃度為56厘米(1985年2月)。歷年平均日照在2480小時左右,最多的達2782小時(1958年),最少的為1920小時(1983年)。歷年主導風向為偏南風,平均風速為4.3米/秒,春季風速較大,平均為5.1米/秒,夏季風速較小,平均為3.5米/秒。 雙鴨山資源潛力巨大,以煤為主的礦產資源是其立市產業,素有“煤城”之譽,煤炭遠景儲量110億噸,精查儲量25億噸。雙鴨山市工業基礎實力雄厚,由中直、省直和地方工業三部分組成,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30戶,形成了以能源工業為主體,以冶金、建材、化工、機械、綠色食品加工、制藥等為支柱,生產360多種產品的工業產業群體。 富饒的三江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產糧區,被譽為“北大倉”。雙鴨山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境內有12個國營農場,耕地面積100多萬公頃,人均占有土地6.8畝,是全國平均水平(1.3畝)的5.2倍。盛產大豆、玉米、水稻、烤煙、紅小豆等糧食和經濟作物,是我國北方旱糧的主產區,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及科技含量及高,發展農業觀光潛力巨大。在這片富饒的黑土地上,隨處可見現代化高科技種植園,綠色蔬菜、瓜果,花卉已遠銷海內外,并已成為農業觀光的勝地。 雙鴨山市農村經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化,總量增長顯著,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3年糧食供應作物產量279.3萬噸,其中大豆產量70萬噸;玉米58萬噸,水稻132.8萬噸,小麥18.5萬噸。經濟作物產烤煙8085噸,甜菜48.4萬噸,紅小豆4.8萬噸,白瓜子5.6萬噸。黃牛存欄19.9萬頭,生豬存欄58.4萬頭、奶牛1.8萬頭、羊存欄58.6萬只,禽存欄761萬只、大鵝500萬只。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2家,帶動基地農戶5家,5000萬元至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龍頭企業23家。生產加工型企業27家,商貿流通型企業5家。全市大豆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都為油脂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豆油、豆粕,年實際加工量在50萬噸左右,原料來源本市及周邊市縣、農場,年產豆油約9萬噸、豆粕38萬噸左右,豆粕大量外銷。 大自然孕育了雙鴨山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肥沃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和旅游資源。雙鴨山市煤炭儲量豐富,累計探明儲量100億噸。可供利用的煤炭資源儲量達75億噸,且煤炭資源勘探程度高,儲量大,煤層貯存穩定,極具開發價值。屬低磷、低硫、中低灰分、高發熱量的優質煉焦配煤和優質動力用煤,2003年,實際生產能力1540萬噸。雙鴨山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其它資源有全省唯一的大型磁鐵礦以及黃金、石墨、白鎢、大理石、石灰石等;以松、樺、楊等天然林為主的森林面積8632平方公里,活立木儲量1150萬立方米。草原植被以大小葉樟、五花草等為主,為牧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牧場。45萬畝七星河葦塘,是黑龍江省三大蘆葦基地。山參、刺五加、山葡萄、彌猴桃等野生植物和中草藥十分豐富。蕨菜、薇菜、黑木耳等山野菜大量出口;1200萬畝肥沃良田,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糧和經濟作物基地,2003年糧食作物產量279.3萬噸。596公里的撓力河流域形成了七星河、長林島、雁窩島等17萬公頃的廣袤濕地,面積占三江平原濕地總面積的40%,是三江平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和原始性的濕地,有以風景秀麗的烏蘇里江、聞名中外的珍寶島為代表的界江旅游區,極具開發價值。雙鴨山的國家一類客貨口岸――饒河口岸,年過鏡人數可達50萬人次,過貨能力100萬噸。 置身在這森林這天然的大氧吧里,不但可以欣賞自然美景、消閑避暑,還可以體會到狩獵、滑沙、滑草、攀巖等森林旅游項目帶來的驚喜和刺激。以青山、七星峰、龍湖等為代表的森林公園都是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和林業科普為一體的好去處。 作為龍湖森林公園重要組成部分的龍頭橋水庫坐落在完達山脈北麓、撓力河上游,是中日合資修建的國家大二型水庫。庫區水域面積5,034公頃,總蓄水量6.15億立方米,是集防腐劑洪、灌溉、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庫區水利資源、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基礎設施條件優越。現已開發水上樂園、動植物養殖觀賞、垂釣、森林浴等養生保健旅游項目。它與興凱湖、鏡泊湖、蓮花湖遙相呼應,形成了黑龍江東部完美的旅游體系。 雙鴨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饒河小南山1971年出土的石器、玉器證明了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居住。作為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群的中心區,雙鴨山現已發現遺址1005處。根據有無防御設施而將之分為"城址"和"遺址"兩類。其中城址多為山地城址,少有平原城址,有一至九道不等的城垣。遺址除了不同規格的聚居址之處,還有祭祀遺址、防御遺址和了望遺址等。目前較為重要的遺址(點、群)包括炮臺山古城遺址、鳳林古城遺址、仁合遺址群等。雙鴨山的漢魏時期遺址分布密集、保存完整、類型豐富,在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是罕見的,是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研究東北地區古代史、東北邊疆史以及與中原關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了當時獨特的地方民族文化及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證明距今2,000年左右,在黑龍江東部地區已產生了國家,并跨入了文明時代。 雙鴨山地處中高緯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初霜平均在9月29日出現,終霜期平均在5月14日結束,冬季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好,冰雪資源極為豐富。現已開發含冬季旅游項目的在內的旅游景區(點)三十余處,形成了冰雪游樂、冰燈雪塑觀賞、自然生態冰雪景觀等一批特色冰雪旅游產品。冬季來雙鴨山,在欣賞銀裝素裹的自然美景和造型各異的冰雕雪塑之余,還可以滑冰玩雪,體驗冰雪娛樂帶來的新鮮和刺激,品嘗獨特豐富的冰雪飲食,感受具有常有北方特色的冰雪習俗,盡情地體味充滿北方魅力的冰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