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6個月了,最近舌苔白而厚,口臭,不太愛吃飯,怎么辦呀!!

熱心網友

 不少母親在喂養寶寶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一件頭痛的事:孩子老是消化不良。這是什么原因?   要了解這個問題, 首先得從小兒生理與病理特點說起。我們知道小兒階段是人體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無論在體重、身長、頭圍、牙齒以及小兒體格、智力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用“一日三變”來形容。這么快的生長速度,食物質量自然要比成年人高。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均應均衡攝取。因而他們進食次數較成人為多。但是小兒脾胃不足,其消化腺發育不全,部分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弱。且小兒“神怯氣弱”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功能調節不足。以這樣的生理基礎與他的生長快、變化速、營養要求高,就易產生矛盾。如果此時在喂養上掌握不當,未能在飲食的質和量上與各個時期的要求恰當地配合,過饑或過飽,都足以影響脾胃功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導致出現消化不良,甚至還會出現“疳積”癥。   要減少小兒消化不良的發生,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喂養要定時、定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對較大的幼兒應鼓勵其養成自動取食習慣。   2。克服偏食,注意營養全面性。葷素配合要適當,克服以零食為主的壞習慣。避免濃茶、咖啡、酒類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兒的食欲。因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況下,進食才最為有益。要保持小兒好的食欲,必須注意進食環境不能過于嘈雜,更不能邊看電視邊進食;注意不要強迫進食或對小兒飲食限制過嚴;不要飯前吃糖果;避免進食時小兒過于疲憊或精神緊張;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盡量減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6。注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注意食物清潔新鮮。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難消化食物,不宜邊看書邊進食。   如果母親能夠注意以上幾點,小兒消化不良的發生將會明顯減少。 幾乎每個成年人都過有口臭的經歷,寶寶口臭也并不少見,常常令家長擔心不已。確實,這種擔心并不是多余的,寶寶口臭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反應,爸爸媽媽們可一定要引起重視!聞臭尋源:口腔作為人體的所需物質的入口,四通八達,口內有牙齒、牙床、咽、扁桃體、各種唾液腺,上通鼻腔,下達消化道和氣道,橫貫中耳,因此這些部位的疾病都可以導致口臭。唾液的氣味也提供某些內臟的疾病信息。口源性:口腔內有積奶或積存的食物殘渣未能及時洗凈;牙齒有大齲洞,內有腐敗污物;牙齦發炎、出血,或有牙齦瘺管出膿;口腔潰瘍、扁桃體炎、咽炎等。食物殘渣、壞死組織和膿液受到細菌作用后,產生吲哚、硫氫基及胺類,可散發出腐敗性口臭。鼻源性:鼻炎、鼻竇炎,寶寶玩耍時把異物塞入鼻腔引起鼻炎、鼻出血而致口臭也是常見原因。消化道源性:胃腸功能障礙所引起的一種消化不良,常在噯氣時聞到這種酸臭味。進食大蒜、洋蔥等食物可有該類食物的特殊臭味。寶寶過多的進食甜食、高蛋白、高脂肪食品也常致口臭。呼吸道源性:氣管炎、肺炎、肺膿瘍、支氣管擴張,呼出氣體可帶腐爛臭味。耳源性:寶寶如患有中耳炎也會導致口臭。 聞臭辨病:臭雞蛋味:常提示消化不良,肝病。腐敗性臭味:多為口腔內炎癥,口腔衛生習慣不良。爛蘋果味:提示酮癥酸中毒。膿性口臭:多為寶寶鼻腔異物、萎縮性鼻炎、鼻竇炎、化膿性扁桃體炎、肺膿瘍、支氣管擴張等疾病的病灶處形成潰瘍、糜爛、化膿引起。 酸味:多見于寶寶胃腸功能紊亂。血腥味: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氨水味:肝昏迷 防臭治臭:1.培養孩子從小重視口腔衛生的習慣,做到飯后漱口,早晚刷牙。2.飲食要有規律。多吃蔬菜水果,粗細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3.防止消化不良。當出現消化不良時,可適當服用一些助消化和胃腸動力藥。4.注意預防并及時治療齲齒及排列不齊。少吃甜食,特別是睡前不吃甜食。5.用中藥蘆根、薄荷、藿香煎液,或1%的雙氧水、2%的蘇打水、2%的硼酸水等,選擇其中一種含漱,可減輕或消除口臭。 溫馨提醒寶寶持續性口臭延誤不得,要找有經驗醫生作仔細檢查,找出病因,對癥下藥,方可消除口臭。[。

熱心網友

寶寶消化不良一直是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如何讓寶寶“食得樂”呢?家長可能為此做過多種嘗試而未湊效。營養專家指出寶寶消化不良的誘因以及解決方法。  消化不良的誘因  引起寶寶消化不良主要有3個原因。  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由于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吃他能消化吸收并愿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等)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面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淀粉的消化能力比較差,需要特別注意;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輔食,一定要爛、細、軟;對2~3歲的幼兒,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  給太多新的食物。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的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過程。  食物搭配不合理。嬰兒4個月過后,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食,要注意給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也是身體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合理搭配給孩子的食物,做到多樣化,避免食物過于單調。   糾正飲食行為是根本  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家長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  定時定量,少吃零食。養成孩子定時定量吃東西的習慣十分重要。如果給孩子太多的零食,一會吃糖,一會吃餅干,胃里不空,到正常吃飯的時間,孩子就會沒有饑餓的感覺。  家長可以通過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特定餐具和話語來讓孩子意識到要吃飯了。這是通過條件反射的方式來給孩子有吃飯的意識,當熱氣騰騰的飯菜放在桌上時,他就會意識到“吃飯的時間到了”。其次,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壞習慣。   專心吃飯,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許多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玩具,其實這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利的。吃飯需要專心,父母必須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對于吃飯的興趣。在吃飯時可讓幼兒自己參與,捧飯碗、拿小勺,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  營造吃飯的愉快氛圍。有的孩子吃不下飯或不想吃飯,父母就會大打出手,甚至辱罵批評   孩子,造成孩子每次吃飯都淚水漣漣。這樣孩子就會在潛意識里討厭吃飯,害怕吃飯。吃飯就成了一件不開心的事情。  專家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愉快的吃飯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愿意吃或不想吃,不要勉強他,就讓他餓一餓,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健康喂養  選嬰幼兒奶粉竅門  最近,因食用劣質奶粉導致不少嬰兒變成“大頭娃娃”甚至死亡的消息曝光后,不少年輕家長表示,對如何選用優質的嬰幼兒奶粉有了解的必要。  嬰幼兒奶粉是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嬰幼兒的營養需要進行設計的,以牛奶、乳清粉、大豆、飴糖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其他營養物質,經加工后制成的粉狀食品。   在選購時,注意要“一看、二查、三壓、四搖(捏)”。  “一看”就是看奶粉包裝物。產品包裝物印刷的圖案、文字應清晰,文字說明中有關產品和生產企業的信息標注齊全;然后是看產品說明,無論是罐裝奶粉或袋裝奶粉,其包裝上都會有配方、執行標準、適用對象、食用方法等必要的文字說明。要根據寶寶不同的生長階段來選購不同的產品。盡量選購較知名的品牌。  “二查”就是查奶粉的制造日期和保質期限。一般罐裝奶粉的制造日期和保質期限分別標示在罐體或罐底上,袋裝奶粉則分別標示在袋的側面或封口處,消費者據此可以判斷該產品是否在安全食用期內。   “三壓”就是擠壓一下奶粉的包裝,看是否漏氣。由于包裝材料的差別,罐裝奶粉密封性能較好,能有效遏制各種細菌生長,而袋裝奶粉阻氣性能較差。在選購袋裝奶粉時,雙手擠壓一下,如果漏氣、漏粉或袋內根本沒氣,說明該袋奶粉已潛伏質量問題,不要購買。  “四搖(捏)”就是通過搖(捏),檢查奶粉中是否有塊狀物。罐裝奶粉可通過其上蓋的透明膠片搖動罐體觀察,奶粉中若有結塊,則證明有產品質量問題。袋裝奶粉的鑒別方法是用手去觸捏,如手感松軟平滑且有流動感,則為合格產品;如手感凹凸不平,并有不規則大小塊狀物,則為變質產品。在臨床上經常見到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小病號,給家長帶來很多麻煩。其實,飲食調理得好與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依據什么來調整孩子的飲食呢?    祖國醫學認為,舌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許多臟腑的精氣上營使之靈活,所以臟腑的病變,往往能從舌象上反映出來。觀察舌質和舌苔是中醫診斷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家長如果能經常觀察孩子舌苔的變化,及時調整飲食,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正常小兒的舌象應該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有干濕適中的薄苔。一旦患病,舌質和舌苔就會相應地發生改變。當出現以下幾種變化,應及時調整飲食,并仔細觀察是否有病態,是否要去醫院診治。     ⑴舌質淡白,舌苔薄白:多為寒證,見于感冒早期,可選擇性質偏溫的飲食,如紅棗糯米粥等,以軟食、羹食為宜。副食選擇清淡性溫的牛肉湯、羊肉湯、蛋花湯、紅蘿卜、洋蔥、紅糖等,并用醋、姜做為調味劑。水果可吃蘋果、蜜桔等。少吃性偏寒涼的食物,如涼拌菜、黃瓜、冬瓜、綠豆芽、蟹、螺、鴨蛋等。忌吃冷飲。    ⑵舌苔白膩,或白厚膩:多為寒濕,應選用溫胃健脾、散寒化濕的食物,品種同上。少用甜膩厚味的食品,否則會導致腹脹及食欲減退。    ⑶舌苔微黃,或黃膩:為脾胃濕熱或腸胃積滯所致,見于感染、發熱或消化功能紊亂,常伴有口舌干渴、煩躁、大便干結等癥狀,飲食上應選用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白蘿卜、西紅柿、絲瓜、藕粉、綠豆或薏仁煮粥,水果可選用山楂、梨等。    ⑷舌苔薄少或光滑無苔、或舌苔部分剝落:多因胃腸濕熱或陰虛火旺所致,見于寄生蟲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選用百合湯、雪梨、西瓜等有滋陰降火、生津止咳作用的膳食,避免吃辛溫的食物,如羊肉、蒜、洋蔥等。。

熱心網友

是屬寒濕,選食些溫食健脾散寒化濕的食物少吃甜食,試試王氏保赤丸,還可以的。

熱心網友

寶寶有點上火,吃點每伴嬰兒清火寶,或是熬點藕梨湯給寶寶喝。每伴嬰兒清火寶:沖水喝,微甜,不苦,可消食去火;藕梨湯:藕、梨,加點冰糖,另外,用紗布蘸清水,給寶寶擦擦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