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
熱心網友
中國工商銀行獲國務院批準,10月25日改制成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行)。 次日,國務院副總理黃菊不待工行28日正式掛牌,即親臨工行視察。他對工行的指示是,成立股份公司只是開始,下一步工行還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任重而道遠。 據了解,工行將承繼原工商銀行的業務及相關資產負債,注冊資本共計2480億元人民幣。中國政府擁有其全部股份。原工行行長姜建清出任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原工行常務副行長楊凱生出任副董事長、行長。 工行股份公司的迅速成立表明工行股改進程加快,其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的大門也將開啟,這為其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奠定了基礎。 神速改革 工行股改進程可用“神速”二字形容,從啟動股改到成立股份公司,僅耗時6個月,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用時8個月和9個月。 工行的兩大股東為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這種股權結構根源于,國務院2005年4月21日批準工行啟動股份制改革時,匯金對其“輸血”,注入資金1240億元,財政部則保留了原有1240億元的資本金。 工行這種股權結構和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之前的中行和建行,有明顯差別。中行的股東當時僅匯金公司一家,建行的股東則是由匯金和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組成。 《財經時報》了解到,工行已和全球知名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為首的財團初步達成戰略投資協議,后者斥資大約36億美元購買工行10%左右的股份,此交易以工行增發新股的形式進行,匯金公司和財政部的持股比例將相應地下調。財團的其他成員還有德國安聯集團和美國運通公司。 比較而言,工行引資進程快于中、建兩行。對此,楊凱生透露,工行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啟動了引資工作,并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光盡職調查積累的資料就多達80噸;在幾個月以前,他們已經和一個投資團簽訂了備忘錄。 中國銀監會相關權威人士透露,這一交易正向匯金公司提交申請,按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引資進程來看,估計工行最終完成這一引資交易還需兩個月時間。 工行的引資策略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也不太相同。前者引資對象更像財務投資者,后兩者率先引進銀行類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 投行企圖 在普蓋茨律師事務所張建南律師看來,國際大行真正想投資中資銀行的并不多,工行在中、建兩行之后引進戰略投資者,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不容易。另外,工行未來的戰略安排,也將決定它對戰略伙伴角色的選擇。 從目前工行的引資意向來看,混業經營將是工行未來的發展方向。投行業務極可能是工行今后的主攻方向。 2002年,工行成立了目前中資銀行唯一的投資銀行部。該部門業績發展迅速。其部門總經理李勇曾預計,2005年該部門收入將突破15億元。高盛是全世界最為著名的投資銀行之一,它的戰略加盟無疑十分契合工行投行業務的發展。 此外,中國保險市場和信用卡市場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工行引進德國安聯集團和美國運通公司,將有助于提升工行拓展保險和信用卡業務市場。。
熱心網友
中國工商銀行能否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商業銀行? 10月28日下午5點,剛剛履新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建清最愿意與記者討論的是這樣一個問題。 姜建清給本報記者發了新名片——從“行長”到“董事長”,雖然新名片只作了三個字的改動,但中國工商銀行,這家資產規模超過6萬億的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已經在這一天實現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第一階段的標本意義。 一直以來,姜建清以不慍不火的風格在領銜操作工行股改的每一個環節。工行股份公司的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匯金公司與財政部分別持有50%的股權,其雙足鼎立的兩大國有發起股東的結構,與建行五大發起股東、中行一大發起股東的結構各具特色,體現了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一行一策”的主導思路。有人說姜建清可能是三大行中最需“平衡藝術”的董事長,在工行股份董事會中,匯金與財政部的派出股東各占三位,下一步引入戰略者后,兩大發起股東的股權結構“不會改變”、股本也不會稀釋,將會以增加新股的方式引入外資股東。對此,姜建清回復:由行長的角色轉變為董事長,這不需要“平衡藝術”,需要的是“三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在運作過程中如何將工行引領至“公司治理結構最完善”的目標。 已在工行服務20年的姜建清,是三大行股改這一場“只允許成功”的硬仗中,惟一一位在正行長職位上堅守至順利掛牌的銀行最高層管理者,其職業命運已與企業命運融為一體。 兩年前,當中、建兩行剛剛獲得注資準備開始股份制改革時,工行已經走上了改革路;一年前,當中、建兩行成立股份公司時,工行已經開始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準備工作;半年前,當中、建兩行準備上市時,工行股份制改造方案才被批準。現在,建行上市了,而工行的上市路也已經開始。 對此,姜建清自言“并不在意上市時間的先后”,關鍵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什么才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對上市時間、地點有何設想?從行長到董事長,姜建清又會怎樣轉型?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后,姜建清接受了本報專訪。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
熱心網友
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
熱心網友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熱心網友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熱心網友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
熱心網友
中國工商銀行能否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商業銀行? 10月28日下午5點,剛剛履新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建清最愿意與記者討論的是這樣一個問題。 姜建清給本報記者發了新名片——從“行長”到“董事長”,雖然新名片只作了三個字的改動,但中國工商銀行,這家資產規模超過6萬億的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已經在這一天實現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第一階段的標本意義。 一直以來,姜建清以不慍不火的風格在領銜操作工行股改的每一個環節。工行股份公司的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匯金公司與財政部分別持有50%的股權,其雙足鼎立的兩大國有發起股東的結構,與建行五大發起股東、中行一大發起股東的結構各具特色,體現了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一行一策”的主導思路。有人說姜建清可能是三大行中最需“平衡藝術”的董事長,在工行股份董事會中,匯金與財政部的派出股東各占三位,下一步引入戰略者后,兩大發起股東的股權結構“不會改變”、股本也不會稀釋,將會以增加新股的方式引入外資股東。對此,姜建清回復:由行長的角色轉變為董事長,這不需要“平衡藝術”,需要的是“三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在運作過程中如何將工行引領至“公司治理結構最完善”的目標。 已在工行服務20年的姜建清,是三大行股改這一場“只允許成功”的硬仗中,惟一一位在正行長職位上堅守至順利掛牌的銀行最高層管理者,其職業命運已與企業命運融為一體。 兩年前,當中、建兩行剛剛獲得注資準備開始股份制改革時,工行已經走上了改革路;一年前,當中、建兩行成立股份公司時,工行已經開始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準備工作;半年前,當中、建兩行準備上市時,工行股份制改造方案才被批準。現在,建行上市了,而工行的上市路也已經開始。 對此,姜建清自言“并不在意上市時間的先后”,關鍵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什么才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對上市時間、地點有何設想?從行長到董事長,姜建清又會怎樣轉型?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后,姜建清接受了本報專訪。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誆考喙芨細瘛?梢運擔魏偉訃姆⑸薊嵊跋煲行龐岣性斐傷鶚АU庵炙鶚в惺筆俏薹ü懶康摹S惺被嵊跋煲幸滴竦目梗惺鄙踔粱嵊跋焱蹲收咝判募骯杉邸!?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
熱心網友
什么才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對上市時間、地點有何設想?從行長到董事長,姜建清又會怎樣轉型?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后,姜建清接受了本報專訪。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熱心網友
中國工商銀行能否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商業銀行? 10月28日下午5點,剛剛履新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建清最愿意與記者討論的是這樣一個問題。 姜建清給本報記者發了新名片——從“行長”到“董事長”,雖然新名片只作了三個字的改動,但中國工商銀行,這家資產規模超過6萬億的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已經在這一天實現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第一階段的標本意義。 一直以來,姜建清以不慍不火的風格在領銜操作工行股改的每一個環節。工行股份公司的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匯金公司與財政部分別持有50%的股權,其雙足鼎立的兩大國有發起股東的結構,與建行五大發起股東、中行一大發起股東的結構各具特色,體現了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一行一策”的主導思路。有人說姜建清可能是三大行中最需“平衡藝術”的董事長,在工行股份董事會中,匯金與財政部的派出股東各占三位,下一步引入戰略者后,兩大發起股東的股權結構“不會改變”、股本也不會稀釋,將會以增加新股的方式引入外資股東。對此,姜建清回復:由行長的角色轉變為董事長,這不需要“平衡藝術”,需要的是“三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在運作過程中如何將工行引領至“公司治理結構最完善”的目標。 已在工行服務20年的姜建清,是三大行股改這一場“只允許成功”的硬仗中,惟一一位在正行長職位上堅守至順利掛牌的銀行最高層管理者,其職業命運已與企業命運融為一體。 兩年前,當中、建兩行剛剛獲得注資準備開始股份制改革時,工行已經走上了改革路;一年前,當中、建兩行成立股份公司時,工行已經開始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準備工作;半年前,當中、建兩行準備上市時,工行股份制改造方案才被批準。現在,建行上市了,而工行的上市路也已經開始。 對此,姜建清自言“并不在意上市時間的先后”,關鍵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什么才是工行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工行對戰略投資者是如何取舍的?對上市時間、地點有何設想?從行長到董事長,姜建清又會怎樣轉型?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后,姜建清接受了本報專訪。 “引資四原則”與最后底線 對于目前與工行簽訂了備忘錄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姜建清拒絕用“滿意”或“不滿意”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因為雙方都是在獲取各自利益基礎上來維護和發展相互關系。這就好比經營一場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今年8月30日,工商銀行與美國高盛牽頭的投資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投資團成員包括高盛集團、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與美國運通。據記者了解,收購團的三名成員將斥資總額36億美元左右收購工商銀行10%的股份。其中,高盛集團占大頭,出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無論如何,運通的入選出乎意料。以保險聞名的安聯集團成為工行戰略投資者,也使人冒出工行打算成立保險公司的猜測。而高盛的出資也有人提出,商業銀行之間聯姻更有利于合作。 為什么是他們?姜建清對這場“選秀”的解釋極其簡單。“德國安聯集團在零售銀行方面有非常好的經驗,他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是全球著名。高盛公司在投行、高端理財、金融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美國運通則是工行的銀行卡合作伙伴,雙方聯名卡發卡量至今已超過7萬張。至于銀行風險管理方面,工行已委托普華永道等公司提供一攬子支持。” 事實上,自2004年開始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接觸,工行堅持的標準首先是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戰略投資者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和業務沖突;第四,戰略投資者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姜建清承認,工行非常嚴格遵循這四個原則,最終與高盛、安聯與運通簽訂了MOU。因為,僅就“不存在業務沖突”這一條,工商銀行事實上砍去了一些談判者的資格。 姜建清表示,工行目前正與戰略投資團協商并制定交易合同,雙方的盡職調查也將很快結束。“我們希望這項交易在今年年底進行。”姜認為,如無特殊問題,這個希望應能如期達成。 然而,姜建清眼中的這場“婚姻”到底會維持多久?當三年投資鎖定期過后,工行與投資者會不會就此一拍兩散?“這就要看,在合作期間,雙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在這三年合作中是否產生了默契與共識,是否能給對方帶去更多的價值,是否能夠共同努力、經營發展。”姜建清對此表現得頗有信心。 但到目前,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只是初步協議。不僅交易價格、股份規模沒有最后確定,交易本身還有待董事會、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允許。 上市沒有時間表 “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從商業角度分析,什么樣的上市地是最適合自己的。”在姜建清說這句話之前的一年前,早在2004年就有傳言稱,工商銀行正為達到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的要求而努力。如今,又有了在美國政治與經濟界都享有聲譽的高盛公司為戰略投資者。不言而喻,對于規模龐大的工商銀行來說,其上市地有可能是美國。 薩班斯法案即SOX(TheSarbanes-OxleyAct)條款。這是2002年美國安然等公司一系列造假丑聞發生后通過的一個法案,旨在約束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該法案不僅適用在美國所有市場上進行公開交易的公司,還適用于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登記的非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404號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公司管理層要對公司內控和財務會計報表的制定和編制的有效性、真實性負責,二是必須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控和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并出具審計結果。 事實證明,工行一直朝著法案要求的方向而努力。2002年,工商銀行向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發出招標邀請,并于當年選聘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上海和浙江分行2001年度經營情況進行外部審計,2005年工行聘請安永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所有機構。 不過,“工行上市地目前仍未決定。但我可以說,工行會計準則已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姜建清同時說,工行已對薩班斯法案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但這并不表示工行一定會同時選擇美國上市。 “但把紐交所的標準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管標準,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紐交所也面臨著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姜建清說。“世界許多證交所的主席和CEO也多次來工行營銷。”據記者了解,隨著交行、建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工商銀行正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香港。 姜建清同時表示,上市沒有時間表。“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我們不會和兄弟銀行比上市時間的先后。我們希望在上市后充分體現出工行的價值。”在為上市做準備的未來時間里,姜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投資者認識到工行的價值。 “工行目前的成本收入比已經是大大降低了。1999年時還是86%,2005年大概在40%。”這個指標從國際上看都是很不錯的。據記者了解,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間,如2004年匯豐銀行是47。9%、花旗銀行是52。5%、美洲銀行是53%,蘇格蘭銀行是55%。 此外,“我們預計,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以至上市后,將會有一個持續不錯的ROE。”雖然姜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他表示自己心目中“一個持續不錯的ROE”應該與目前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相當,即13%-15%。據記者了解,2004年匯豐銀行的ROE為11。7%、蘇格蘭銀行是13。13%、摩根大通是14。56%。 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三大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其定價因素玄機重重。工行能否高于建行溢價(P/B值即市凈率1。15倍),是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姜建清認為,最終價格一是談判博弈的結果,二是企業的真實價值體現。因此良好的銀行運營才是主旨,投資者信心來自于銀行長期的經營效益與風險控制。 “工行有六大核心競爭力,也面臨著六項挑戰。”姜建清坦然相告。 他認為,工行有六個“最”的優勢。工行首先是中國第一的零售銀行,其多項個人業務總量均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工行是中國最大的信貸銀行,一大批優質的行業、企業是工行的忠實客戶;工行亦是金融創新最多、業務最為多元化的銀行,工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結算銀行,最大的現金管理銀行、最大的票據銀行、最大的電子銀行、最大的托管銀行、資金交易量最大的銀行;與此同時,工行還是科技最先進的銀行,工行是國內大型銀行中第一家實現數據集中的銀行,是第一家擁有綜合業務系統的銀行,是第一家實現異地災難備份的銀行;此外,工行還要爭取成為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嚴密的銀行;最后,工行要爭取成為最有價值的銀行。 盡管優勢當前,挑戰也不可避免。對于工行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自己。 姜建清表示,長久保持良好的資產質量是最大的挑戰。 股份制改革后,各方面對銀行資產質量的監管會更加嚴格,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清晰地反映出來,并直接體現為風險與收益的調整。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著高成長和高風險并存的轉型經濟環境。同時,信貸管理水平并不會隨著不良資產的剝離而自然地得到提高,健康的經營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工行信貸資產質量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水平,信貸收益能否全面覆蓋風險并帶來應有的回報,是工行面臨的最大考驗。 第二個挑戰是,工行要進一步實現銀行業務信息化。這是總行集權并實現事業部制的前提條件。工行目前已是國內第一家完成全國分支機構信貸流程計算機化的銀行。“工行的信貸數據庫全在總行,每一筆貸款形態也都可以在總行查閱,所有貸款客戶信息也都匯集總行。總行可以鎖定授信,無論分支機構想放貸多少,都不可能超過總行的授信控制。”姜建清對此頗感驕傲。 “第三個挑戰是要控制成本和收益。工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同地區間效率差異大。與此同時,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速度正在加快,過度依靠利差收入會有風險。” 姜建清表示,嚴格的資本約束是工行面臨的第四個挑戰。“資本約束決定了銀行擴張的規模和邊界。我們預計,在工行發行完1000億次級債后,在工行上市融資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達到14%,三四年內對資本不會有很大的擔心。但不管怎么說,如果不改變現有的業務增長方式,仍然依賴高度擴張來實現增長,就必然要過度消耗資本。”姜說。 此外,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也是工行面臨的一大難題。提高銀行內控水平則更是一大挑戰。“要使信息更透明,內部監管更嚴格。可以說,任何案件的發生都會影響銀行信譽,會給銀行造成損失。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估量的。有時會影響銀行業務的開展,有時甚至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股價。” 姜建清表示,好銀行不是一天辦成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更需持續不斷地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