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韓國人,我們國家的英雄贏得了可貴的出線權,毋庸置疑,這是一次征服性的勝利。在觀眾席上,我遇到幾個中國人,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對我們的勝利表示高興(請注意是高興,而不是祝賀),并在場上與我們一起加油,歡呼,似乎勝利也是他們的一樣。對于這種舉動,我們大韓民國當然是歡迎的,可是我的確對這種行為感到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驅使他們如此發自內心的雀躍呢?他們的解釋是:“因為我們同是亞洲人,你們的勝利代表著我們的光榮,也代表著我們進步的可能性,讓西方人必須改改瞧不起亞洲人的習慣了。”        聽到這些,我不禁感到可笑,如果說在場上我們還能同歡呼的話,在場下,這個導致你們為我們高興的原因使得我有勇氣冒昧地對你們直言韓國的想法。        遙想古代,我們被叫做高麗的時候,我們的一切都源于你們,相對你們來說,我們只是一種文明的派生,我們只是掙扎在你們一隅的劣等生靈,我們沒有自我,我們沒有尊嚴。在我們歷史上,即使是我們強大的李朝,與你們也毫無抗衡之力。        幸運的是上帝非常公平而精準地給了我們其它的東西,因為我們國小,他給了我們更多的智慧;因為我們貧瘠,他給了我們強健高大的體魄;因為我們屢遭侵略,他給了我們頑強的意志;因為我們人少,他給了我們團結的精神……      于是,當時代的車輪滾動到以科技為中心的地帶時,我們的這些品質促成了我們今天的成就,我們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我們的優秀與偉大!在科技上,我們的漢城大學,把北京大學遙遙地甩在其后,我們的企業:三星,LG,起亞,大宇,現代,JNC,如狂風般肆虐著中國市場,可以肯定的是,你們很多中國人都以買我們的產品而感到時髦,感到得意,甚至你們中一大群帶有奴性的同胞,是極其不屑于談論國貨的。我們大韓民國,也曾經歷過外國產品充斥的時代,但是,我們偉大的人民,緊緊地團結起來對它們拒絕,而寧愿買性價比比索尼,豐田,摩托羅拉,飛利浦……差很多的三星電子,買現代汽車,而那時,這兩種在現代看來卓越的品牌被外國人叫做——仿造貓!可是我們為擁有它們感到的是自豪,而不是可恥。在體育上,只有你們十幾分之一人口的我們,所得到的奧運金牌卻與你們相差無幾。而論智力的競技——圍棋——這種你們發明的東西,現在是我們的天下!在時尚上,中國的大部分土地已完全被韓流掃蕩,你們聽著你們不懂的歌,你們所穿著的那種寬松的大褲子,實際上是韓國歷史上的傳統服飾,我們在傳統中追求流行,我們用我們的傳統創造流行,你們確是在扼殺你們的一切,你們在背叛你們偉大的先輩!      你們所說的亞洲光榮,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荒謬,請弄清楚并銘記的是:當前的國際競爭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的,而不是大洲,希臘不會以英國的光榮而光榮。我們之間的聯系,僅僅只是經度上相差15度而已,我們因為這種地理原因而共有的東西,在我們勝利的原因中,顯得是那樣的慘淡無力,你們曾經給于我們的東西——儒家思想,平和,善良,在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是我們的勝利如此遲到的罪魁,我們的勝利來自你們沒有的東西:頑強、團結,以及你們所擯棄的激進的民族主義,所以,我們的勝利,屬于我們的人民,而不需要其它人茍延殘喘的沾及。      我很幸運的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我們初露鋒芒的時代,這個我們打敗了我們老師的時代,這個展現我們偉大的時代,這個不以國家的大小、人口的多少、礦產的富貧為衡量標準的時代,就像不應以膚色評判人的優秀一樣,在這種科學的準繩下——大韓民國——贏了!      是的,我們長得的確很像,就像南斯拉夫人和美國白人一樣,可是這種我們幾乎唯一的共性,這種來自我們同是遠東的共性,又能意味著什么呢?能代表著你們的將來進步嗎?因此,你們該停止你們的幻想了,該讓那種可恥的亞洲情結清醒了!進步的那天,只因為你們現在沒有的因素——頑強,團結,用科學武裝的民族主義——而到來!      編者按:本版世界杯早刊編輯部經過激烈、認真的討論之后,決定刊發這篇文章,它出自一位普通的韓國女子。非常顯然,它的話題已經遠離了足球,遠離了韓國足球、中國足球和具有特定含義的“恐韓癥”等等。但是,我們認為讀者非常有必要聽到這樣的聲音、閱讀這樣的觀點。因為以這樣的角度來談論足球,不是已經太多,而是太少,而不著邊際的空談恰恰過于泛濫。

熱心網友

感謝韓國女孩的直言!!她了解中國的一部分,但不太多! 也許是一部分年輕人.她了解中國的情況,也只是一小部分.再過20年,她應該不算老,再看看她該如何說?

熱心網友

看到這樣的文章,我有種說不出的痛,一種極力回避卻屢屢遭觸的民族傷疤。應該講,人家說的雖然尖刻卻不失道理。我們除了自責、羞愧之外,不該有其它的行為表情,尤其是惱羞成怒。是的,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國人當前營養混亂的危害。中華民族是個有著悠悠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我們的先輩和前輩為后人創造了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應該是象財富一樣被我們繼承并守護。可現實呢?好萊塢來過、哈日又來,時下又是韓流盛行,報刊、熒屏等主流媒體全部收到不同程度的“侵襲”。但是,這種“侵襲”絕不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我們民族在習慣了妄自尊大了之后,在我們這輩迅速的妄自菲薄了起來。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精彩奪目之處,所以我們暫且不去評論這種傾向的進步與否。但是,身為中國人我們需要重視自己的文化,就像新生兒必須認清自己的爹娘一樣。這不應該有什么爭論。看看當今的流行前沿吧或者被無數人追捧的“星”們,你能看出他們與眾不同的一點就僅僅是他們或她們不像中國的東西或人。有些人會說,其實這沒什么,外國人也在學中國呀。是呀。國與國之間就像人與人之間,大家都在相互影響,可我們不應該愿意受制于人。現實留給我們的已不是悲哀那樣簡單而執白了,我們的民族的東西在我們這代人身上體現的太少了,我們拿什么去影響和爭取別人呢。

熱心網友

是嗎?我倒不覺得我們中國有這么差,沒有中國,韓國的經濟也會落下去.我覺得最好的國家還是我們中國.無論她現在是如何.最喜歡的還是我們的國家,而永遠不會是韓國.引以自豪的還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