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魏國會被周瑜攻滅,而那時候劉備無兵無地,肯定也會被東吳滅掉,也許還要先于魏國被滅。這也是諸葛亮使用關羽放掉曹操的原因。個人之見,大家認為是這樣么?歡迎指教。
熱心網友
基本同意你的觀點。當時劉備勢單力孤,他固然需要連吳以抗曹,同時也需要借曹操以牽制東吳,迫使其與己聯合。須知,一旦殺了曹操,那末,以曹操為核心的剛剛建立起來新北方勢力必將迅速土崩瓦解,東吳將一枝獨秀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此,劉備將無立足之地更遑論“霸業”。所以,在那個時候,曹操是殺不得的。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干脆不捉就是了,何必又捉又放多此一舉呢?其實,這并非“多此一舉”,不捉曹,天下就只知曹操、孫權而不知劉備,只有捉曹,才能顯示和振奮劉備的軍威,才能使孫權認識到劉備決不是可有可無不值一顧,而是不可忽視頗具實力,才能更好地促成孫劉兩家統一戰線的形成和鞏固。最后要說明的是,“捉放曹”這個任務只有關羽才能完成,因為雖然張飛、趙云也都具備捉曹的實力,但只有關羽既有捉曹的能力又有放曹的理由——即可以假借報恩而放曹。如果讓張或趙捉放曹,那劉備的野心就會昭然若揭于天下。“華容道捉放曹”既大振了劉備的聲威、進一步鞏固了孫劉兩家的統一戰線,又讓關羽徹底還清了曹操的人情債,還成全了關羽的“忠義”之名,可謂一石三鳥,妙哉!。
熱心網友
如關羽殺了曹操,那魏軍大亂,蜀軍就可以一舉打敗曹操,獲得許多兵馬,然后宰了吳國,統一天下!!
熱心網友
天下歸東吳了
熱心網友
那就不是三國而是五國八國或者是十國了,諸葛妙算呀,如果歷史真有此事,那諸葛亮是創造這段歷史的人。
熱心網友
吳國再滅了蜀國,天下大亂!!
熱心網友
不然!!我從三國評論一書中看到這是羅貫中刻意描述,他把孔明在赤壁戰中的一個錯誤,來加以神化關羽。這樣既顯的孔明神機妙算,又美化了關公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此乃一舉兩得也!!
熱心網友
我認為即使曹操死了,魏國也不會因此而輕易滅亡
熱心網友
我認為諸葛安排關羽在華容道,其原因是關公一定不會殺曹操。如果在此狹道的守將不是關公,曹操多半會被殺,那局勢對孫權是最有利的。故輔助劉備的諸葛是不會幫東吳。
熱心網友
這種事我只能說"感覺",感覺應該是東吳北上把曹操的領土吞并,然后再南下不斷蠶食西蜀,以及在吞并北魏的同時,被劉備北上占領的部分領土
熱心網友
三國沒了,三十國將出現。原有的人物全死,換成十倍原有的人物。
熱心網友
1。中原地廣人多,人才濟濟,蜀中的開國大將都是劉備帶去的(還記得關羽500關西大漢的刀削手嗎),后期就后繼無人。這不能說不和地理條件有關,這可不是說蜀中人不行,只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蜀中開化程度確實不及中原。 加上人口基數也不一樣,曹操每次幾十萬大軍去了,又能卷土從來,劉備燒了一次就大傷元氣。2。當時魏國軍中大將一半是曹家/夏後家人(曹洪/夏侯敦/夏侯淵。。。),另一半多數忠心不二(許儲/徐晃/張頜/張遼。。。),還不具有第二種力量可以反的。所以,曹操后人并不會因此受影響。3。還有一點好處是曹操是國相,不是帝王,所以也就減少了對曹丕地位的紛爭。
熱心網友
不要問這樣的問題!歷史已經過去了!
熱心網友
死了曹操還有他兒子曹丕啊!
熱心網友
就沒有《三國演義》了。
熱心網友
哈哈,那里就是孫權的天下了
熱心網友
那是寫出來的,要是殺了,書就沒意思了!關云長的地位也沒那么神話了
熱心網友
劉備危矣!
熱心網友
北方大亂!!!
熱心網友
一。周瑜所領的軍隊是一個善于水戰的軍隊。而路戰可能不及曹操的軍隊。。這個在赤壁之戰中有所體現。而且主觀三氣周公瑾是也有所體現。所以。不可能被周瑜滅掉二。這時。劉備也有了一個還算稱做家的“家”。雖然力量可能不及魏和吳。。荊州,益州的轄區也不那么輕易攻取的。再者。這兩個地方都是“劉氏”的地盤。也算是“一家人”。所以還能“站住腳跟”。不可能被吳所滅。三。在曹操兵敗走華容。無論關公放與不放。殺與不殺。都還有“曹操二代”。他們稱帝會更早。這樣才能把握權力。那么。三國出現的時間也會提前。 這樣也體現了關羽的“義”。也如諸葛所說的“還了一個人情。豈不兩全“ 另外。對 xianyangzi3333 的回答說兩句。歷史沒有如果只有事實。但人不可沒有思想。不可沒有想象力 也可能與中國的教育體制(特別是歷史這門課程有關)。歷史是不能死記硬背的。而是做為參考與借鑒。”以史為鑒“是對的。
熱心網友
基本一樣的結局
熱心網友
劉備頭一昏。。然后。。OVER。
熱心網友
應當放曹操,才能三分天下。
熱心網友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好像是小說里的情節,史實中并無此事但如果真有其事,我覺得,首先消失的會是劉備,但最終誰來統一就很難說,難說曹操的兒子不如曹操,可能會更快統一也說不定
熱心網友
曹操在這個時候死了,或許魏國同意全國會更早,他的繼承人肯定會提前使用司馬懿
熱心網友
歷史只有事實,沒有如果,否則歷史就將重寫,何來我們的新中國.
熱心網友
吳滅蜀
熱心網友
呵呵,天下歸東吳了。關羽只要在華容道殺了曹操,東吳立刻會傾全力打劉備,劉備此時實力很弱,肯定會被滅掉。而曹操一死,北方被曹操統治的地方立刻大亂,群雄割據。而這些小勢力無論哪方也不會比得上東吳的實力,因此最終也會被打垮。 可以說華容道之戰背后的意義,才是真正體現諸葛亮三分天下韜略的精髓所在。諸葛亮算準關羽會放了曹操,因此才派他去華容道的。小說中給關羽令箭的時候,表現出的猶豫只是做戲,否則直接派趙云、張飛不就行了? 這樣的安排既可以營造三國鼎立的局面,又可以給關羽一個忠義的美名(可惜現在的思想中不覺得,古時候有這講究的),還能表現出自己的神機妙算、算無遺漏,可以說一舉三得。很多書籍甚至電視劇當中都有這樣的分析、描述,你可以仔細看一下參考。
熱心網友
很難說
熱心網友
我認為,還是魏國勝。殺了一個曹操,還會出來第二個。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時魏國的經濟是最好的,所以,最終還是會由魏國來完成統一。
熱心網友
歷史上沒有如果,只有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