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小三陽的,醫生讓我打針,一共是三針,可說我打的時候太晚了,有一針是到預產期那天打的,可萬一提早生了的話,就打不了這一針了,這有什么關系嗎?會不會要緊哦?有知道的幫忙解答一下啊。
熱心網友
新的醫學研究認為: “活動性”小三陽必須治療 受訪專家/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 侯金林教授 一直以來,醫學界都以為“小三陽”患者只是體內帶有病毒,但不會傳染他人,不會傷害肝臟,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可以不用治療;一般群眾也多不把“小三陽”當回事。但據最新醫學資料顯示,如果屬于轉氨酶高,病毒活躍的“活動性小三陽”就得治療。否則,肝臟會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發展...
熱心網友
新的醫學研究認為: “活動性”小三陽必須治療 受訪專家/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 侯金林教授 一直以來,醫學界都以為“小三陽”患者只是體內帶有病毒,但不會傳染他人,不會傷害肝臟,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可以不用治療;一般群眾也多不把“小三陽”當回事。但據最新醫學資料顯示,如果屬于轉氨酶高,病毒活躍的“活動性小三陽”就得治療。否則,肝臟會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發展。最新資料顯示,新一代長效干擾素對其有效。 包括醫生和一般病人以往都認為,“小三陽”病情比“大三陽”輕,小三陽病情穩定,傳染性小,基本無需治療。但事實上,與“大三陽”患者相比,小三陽患者群體年齡偏大(平均大10歲);肝臟炎癥及纖維化、肝硬化程度更重,這是多次肝損害累積的結果。南方醫院分析了近3年的住院病例也證實,從轉氨酶病毒水平看,“大三陽”者比“小三陽”高;但肝里的炎癥和纖維化卻是“小三陽”者比“大三陽”重。侯金林說,“小三陽”只是表明病毒復制水平較低,病毒模板仍頑固地貯存在細胞核內,一旦條件適合就可以重新進入復制狀態變為“大三陽”。因此,凡轉氨酶高,病毒活躍的此類“活動性小三陽”就得治療(病毒僅復制但沒活動的不用治療)。否則,肝臟會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發展。 “小三陽”慢性肝炎有增加的趨勢 侯金林說,乙肝病毒發生變異,小三陽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檢測不到e抗原。以前我們認為這部分“小三陽”e抗原陰性慢性乙型肝炎少見并且主要分布于國外某些地區,但最近研究表明,在我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趨勢。如1980年時e抗原陰性者在肝炎患者中占18%,而2003年已上升到35%-50%。南方醫院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表明,在廣東地區肝炎患者中,e抗原陰性者高達37%。 這類患者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乙肝兩對半檢測為“小三陽”;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的臨床不適,而化驗發現持續的轉氨酶升高或反復的發作性升高;病程時間較長而肝臟損害程度較重。 哪些“小三陽”患者需要治療 侯金林介紹,人們所說的乙肝“小三陽”其實包括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一是病毒數量少,轉氨酶正常而且長期穩定的非活動性攜帶者(也可稱為健康攜帶者),這類人群不需要治療,定期復查肝功能即可。 另一種則是實際病毒量較多,轉氨酶反復異常或者經常突然性升高,這種情況實際上屬于目前被學術界重視的“HBeAg(e抗原)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我們暫時稱為“‘小三陽’慢性乙型肝炎”,這種“小三陽”患者體內乙肝病毒發生突變后導致病毒無法產生e抗原,而病毒自身仍不斷復制繁殖,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很多患者都是在招工、單位體檢中發現轉氨酶升高才發現病情在不斷發展,肝臟仍然受到病毒的損害。侯教授認為,這些隱蔽的小三陽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后果將較為嚴重,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的幾率更高,所以這類小三陽患者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規范的治療。 如何診斷“小三陽”慢性肝炎 既然不是所有的小三陽患者都需要治療,那么哪些被診斷為“小三陽”慢性肝炎呢? 侯金林認為,符合以下四點就被診斷為“小三陽”慢性肝炎:(1)轉氨酶升高超過2倍正常值;或轉氨酶升高不到2倍正常值但持續時間在2個月以上者;(2)檢測乙肝病毒DNA陽性(一般在100,000拷貝/ml以上);(3)轉氨酶正常但肝臟穿刺組織學檢查發現肝細胞損害者;(4)排除其他肝病(酒精肝、脂肪肝、其它肝炎病毒引起)因素。 最后侯教授強調,由于小三陽慢性肝炎復發率高,使用普通干擾素容易引起病情反復。在治療上,這類病人的療程要比“大三陽”引起肝炎者要長,最新的資料表明,新一代長效干擾素(聚乙二醇)是治療此類型病人的較好的選擇。通過堅持使用抗病毒治療,抑制病毒,使得肝功能維持正常,血中乙肝病毒DNA持續轉陰。 貼心提示 做好定期檢查 隨訪與心臟和肺臟這些反應靈敏的器官不同,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肝臟遭受輕至中度的損傷打擊時,我們可以感受不到任何異樣癥狀。當我們感到明顯不適,如明顯疲乏、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時,肝臟已經遭受嚴重的損傷了,甚至是晚期肝硬化了。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呢?“大三陽”攜帶者應每2-3個月、“小三陽”攜帶者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一次,40歲以上者每半年檢查血清甲胎蛋白、肝臟B超等,以便及時掌握病情演變的情況。如果一旦出現肝功能的異常,則需要積極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有經驗的肝病專科醫生制定。 注射乙肝疫苗≠萬事大吉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但并非注射了乙肝疫苗就等于萬事大吉。 經臨床驗證,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兒童在0-1-6程序接種(即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一針5微克乙肝疫苗,1個月和6個月后分別再注射1針)后的免疫效果持續時間較為長久,免疫力一般可維持4-5年以上。到4周歲時再加強注射一次(由于原來免疫過,肌體有一種“回憶反應”,所以只需注射10微克或20微克乙肝疫苗1針),就可以產生較高抗體。但據研究,許多因素可影響乙肝疫苗的預防效果,不能掉以輕心,例如被動吸煙;肥胖;挑食等。
熱心網友
沒關系,若提前生了,則立 即抽出少許新生兒血作乙肝三系檢測 ,如沒被感染則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