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重出江湖
熱心網友
再度活躍但收益率普遍下降人民幣理財重出江湖靠創新 一度沉寂的人民幣理財,在進入5月份后有所回暖。記者了解到,本月僅在上海地區銷售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就有4家以上銀行,包括4月25日至5月16日中信銀行發售的2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于4月25日起至6月30日發售的期限僅為7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中行發售的1月期、3月期、1年期三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以及光大銀行5月推出的人民幣投資得美元收益的陽光A+計劃和期限一年的第六期人民幣理財B計劃。分析發現,這些新推出的產品往往花樣翻新,以創新來吸引投資者。 從今年初到3月中旬,人民幣理財產品一直延續去年的紅火,預期收益也不斷創出新高。但好景不長,3月17日,央行下調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直接導致了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的直線下降。此后各家銀行紛紛暫停推出人民幣理財新品。而近期復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特點之一,就是預期收益率普遍下降。一年期產品收益率集中在2。2%-2。7%的區間,不復以前3%的高回報率。 由于收益率降低,銀行不得不靠產品創新吸引投資者。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A計劃”是以人民幣投資獲得美元收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期限一年。到期后光大銀行返還投資人人民幣本金,并以美元向其支付投資收益。由于國內貨幣市場收益率降低,該產品有針對性地將投資方向從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轉向外匯市場原生及衍生產品,拓寬了投資來源的渠道,從而擴大了投資收益。 而中信實業銀行的產品則另辟蹊徑,附加了質押條款。盡管在投資期內銀行和客戶均不能提前終止,但投資人可以就該產品質押申請貸款,質押比例高達90%。交行推出的新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雙利理財賬戶”。該賬戶每7天對指定理財資金計一次通知存款利息,并自動轉入下一個理財周期,兼具活期存款高流動性和通知存款1。62%的較高收益。此外,多家銀行先后推出了1個月、2個月等短周期產品。 “股市在低位徘徊,房地產市場現在受到國家調控,估計投資風險很大。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比較穩,我去年也買過,雖然現在收益率有所降低,但是總比把錢閑置要好吧。”一位銀行的客戶告訴記者。據銀行人士透露,投資者目前的心態還是以求穩為主,對于投資品種的選擇還是非常謹慎的。 此前業內人士曾擔心,市民對再度出爐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熱情不再。但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理財產品在上海市場仍然受到追捧。據分析,這一方面的原因是各家商業銀行在產品設計、營銷宣傳上比較到位;另一方面則由于目前資金渠道缺乏的情況下,理財產品收益雖然走低,但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人民幣理財市場目前復蘇力度顯得很強勁,但仍面臨很多困難,這要求銀行在產品的流動性、起售點、支付方式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以滿足投資者的需要 。
熱心網友
再度活躍但收益率普遍下降人民幣理財重出江湖靠創新 一度沉寂的人民幣理財,在進入5月份后有所回暖。記者了解到,本月僅在上海地區銷售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就有4家以上銀行,包括4月25日至5月16日中信銀行發售的2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于4月25日起至6月30日發售的期限僅為7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中行發售的1月期、3月期、1年期三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以及光大銀行5月推出的人民幣投資得美元收益的陽光A+計劃和期限一年的第六期人民幣理財B計劃。分析發現,這些新推出的產品往往花樣翻新,以創新來吸引投資者。 從今年初到3月中旬,人民幣理財產品一直延續去年的紅火,預期收益也不斷創出新高。但好景不長,3月17日,央行下調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直接導致了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的直線下降。此后各家銀行紛紛暫停推出人民幣理財新品。而近期復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特點之一,就是預期收益率普遍下降。一年期產品收益率集中在2。2%-2。7%的區間,不復以前3%的高回報率。 由于收益率降低,銀行不得不靠產品創新吸引投資者。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A計劃”是以人民幣投資獲得美元收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期限一年。到期后光大銀行返還投資人人民幣本金,并以美元向其支付投資收益。由于國內貨幣市場收益率降低,該產品有針對性地將投資方向從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轉向外匯市場原生及衍生產品,拓寬了投資來源的渠道,從而擴大了投資收益。 而中信實業銀行的產品則另辟蹊徑,附加了質押條款。盡管在投資期內銀行和客戶均不能提前終止,但投資人可以就該產品質押申請貸款,質押比例高達90%。交行推出的新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雙利理財賬戶”。該賬戶每7天對指定理財資金計一次通知存款利息,并自動轉入下一個理財周期,兼具活期存款高流動性和通知存款1。62%的較高收益。此外,多家銀行先后推出了1個月、2個月等短周期產品。 “股市在低位徘徊,房地產市場現在受到國家調控,估計投資風險很大。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比較穩,我去年也買過,雖然現在收益率有所降低,但是總比把錢閑置要好吧。”一位銀行的客戶告訴記者。據銀行人士透露,投資者目前的心態還是以求穩為主,對于投資品種的選擇還是非常謹慎的。 此前業內人士曾擔心,市民對再度出爐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熱情不再。但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理財產品在上海市場仍然受到追捧。據分析,這一方面的原因是各家商業銀行在產品設計、營銷宣傳上比較到位;另一方面則由于目前資金渠道缺乏的情況下,理財產品收益雖然走低,但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人民幣理財市場目前復蘇力度顯得很強勁,但仍面臨很多困難,這要求銀行在產品的流動性、起售點、支付方式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以滿足投資者的需要。
熱心網友
是呀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追逐短期債券收益 近期人民幣理財市場又有新變化,銀行紛紛借道債券市場,將其人民幣理財品種延伸。如深發展銀行正在發行的“聚財寶”理財產品,原來的投資標的是貨幣市場基金,由于該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滑,已不能實現當初允諾的預期收益,于是又于9月初推出了升級換代的新產品———現金增利計劃(季結型)。此次資金的投資標的,是前期十分熱銷的博時穩 定價值債券投資基金,預期收益率也較以前有所提高,為2年期定期存款稅后利率(2。16%)。招商銀行也在不定期地推出“人民幣債券理財計劃”,其投資標的主要包括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等,其6個月期的產品收益與1年期定期存款稅前利率相同(2。25%)。 “預期收益”吸引儲戶 目前,市場上與“聚財寶”相類似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有廣發銀行的“薪加薪”。據了解,“薪加薪”的特點在于操作的靈活性,從第一筆錢、第一個月運作開始,隨著每月各種收入的不斷追加,投資金額不斷滾大,當月分紅也累次增加。但是廣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表示,“薪加薪”理財產品在國內其他分行有售,唯獨在上海沒有銷售,原因是上海銀監局相關部門沒有批準,怕有“高息攬存”的嫌疑。高息攬存的爭論,早在去年光大銀行推出第一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時就開始出現,但是隨著各銀行相繼推出的理財產品,這種爭論也就偃旗息鼓。到目前為止,何為“高息攬存”還沒有一個定論。而現在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在預期收益的表述上更是直截了當,吸引了不少儲戶資金搬家。 理財產品也有風險 由于人民幣理財預期收益比較明確,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人民幣理財“準儲蓄化”特征日益突出。在我國分業金融體制下,由于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未能及時跟上,人民幣理財“準儲蓄化”將使市場加速膨脹,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對于銀行而言,存款與理財服務是兩類截然不同的品種,前者屬于負債業務,后者屬于信托業務;對投資者而言,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要高于存款,但風險同樣也高于存款。( 。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再度活躍但收益率普遍下降人民幣理財重出江湖靠創新 一度沉寂的人民幣理財,在進入5月份后有所回暖。記者了解到,本月僅在上海地區銷售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就有4家以上銀行,包括4月25日至5月16日中信銀行發售的2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于4月25日起至6月30日發售的期限僅為7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中行發售的1月期、3月期、1年期三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以及光大銀行5月推出的人民幣投資得美元收益的陽光A+計劃和期限一年的第六期人民幣理財B計劃。分析發現,這些新推出的產品往往花樣翻新,以創新來吸引投資者。 從今年初到3月中旬,人民幣理財產品一直延續去年的紅火,預期收益也不斷創出新高。但好景不長,3月17日,央行下調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直接導致了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的直線下降。此后各家銀行紛紛暫停推出人民幣理財新品。而近期復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特點之一,就是預期收益率普遍下降。一年期產品收益率集中在2。2%-2。7%的區間,不復以前3%的高回報率。 由于收益率降低,銀行不得不靠產品創新吸引投資者。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A計劃”是以人民幣投資獲得美元收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期限一年。到期后光大銀行返還投資人人民幣本金,并以美元向其支付投資收益。由于國內貨幣市場收益率降低,該產品有針對性地將投資方向從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轉向外匯市場原生及衍生產品,拓寬了投資來源的渠道,從而擴大了投資收益。 而中信實業銀行的產品則另辟蹊徑,附加了質押條款。盡管在投資期內銀行和客戶均不能提前終止,但投資人可以就該產品質押申請貸款,質押比例高達90%。交行推出的新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雙利理財賬戶”。該賬戶每7天對指定理財資金計一次通知存款利息,并自動轉入下一個理財周期,兼具活期存款高流動性和通知存款1。62%的較高收益。此外,多家銀行先后推出了1個月、2個月等短周期產品。 “股市在低位徘徊,房地產市場現在受到國家調控,估計投資風險很大。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比較穩,我去年也買過,雖然現在收益率有所降低,但是總比把錢閑置要好吧。”一位銀行的客戶告訴記者。據銀行人士透露,投資者目前的心態還是以求穩為主,對于投資品種的選擇還是非常謹慎的。 此前業內人士曾擔心,市民對再度出爐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熱情不再。但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理財產品在上海市場仍然受到追捧。據分析,這一方面的原因是各家商業銀行在產品設計、營銷宣傳上比較到位;另一方面則由于目前資金渠道缺乏的情況下,理財產品收益雖然走低,但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人民幣理財市場目前復蘇力度顯得很強勁,但仍面臨很多困難,這要求銀行在產品的流動性、起售點、支付方式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以滿足投資者的需要。。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人民幣理財重出江湖靠創新
熱心網友
人民幣理財重出江湖要靠創新!
熱心網友
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