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明代以前,臺灣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名稱。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現“臺灣”一名。但對此名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明代時大批移民來到這里,給這個島起了個名字叫臺員,閩南話“員”與“灣”同音,“臺員”即“臺灣”。明朝陳第在《東番記》中,就稱臺灣為“大員”;周嬰 在《遠游篇》中,稱臺灣為“臺員”。 另一說,明代臺灣島上的安平(今安南西安平鎮)有一個大海灣,附近有村莊名大灣,大灣附近的土著稱臺窩灣族,這個民族最早與大陸漢人交往,漢人遂以該族名稱其地名,并由臺窩灣簡稱臺灣,后來這個名稱便沿用下來了。

熱心網友

臺灣島是一個名馳海內外的美麗島嶼。早在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一個葡萄牙商船從歐洲前來東方做生意,當船隊在暮色之中駛進臺灣海峽時,船員并不知道,待黎明時分,只聽值班水手在高聲喊道:“I1has!Formosa!O!Formosa!”意思是“島!美麗?。∴蓿∶利惏?!”人們紛紛跑上甲板,向東兆望,萬頃碧波之中,浮現一列綠如翡翠般的島嶼,這就是臺灣島。從此“福摩薩”(formosa)之名隨著歐洲航海家的行蹤傳遍全球。 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海島。其南北長394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為144公里,環島周長為1139公里,面積35788平方公里。它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遙遙相望,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鄰,東北方與琉球群島遙相呼應,構成了我國東南海面上的天然屏障。 臺灣島地勢復雜,以山地為主,平原較少,河流湍急,景色秀麗。阿里山、日月潭等著名的風景區自然不用多說,就是環繞這個“美麗寶島”的四周海岸,或海灘平緩柔軟,或海崖臨海壁立,或礁石奇形怪狀,或椰樹娑婆起舞……各具風采,美不勝舉。 臺灣島的美妙景色,自古以來就為世人所稱贊。遠在我國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年),著名的大旅行家汪大淵就曾搭乘商船漫游臺灣和澎湖。在他所著的《島夷志略》一書中,詳細記載了他在臺灣和澎湖所見所聞。在汪大淵的筆下,臺灣被描寫成一個“地勢盤穹,林木合抱,土潤田沃,宜稼穡。氣候漸暖,地產沙金、黍子、硫磺、黃蠟、鹿豹……海外諸國,蓋始于此。”真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寶島。 臺灣地跨亞熱帶與熱帶兩個氣候,北回歸線正好穿過本島中央。除局部高山財區外,全島平均氣溫都高于20℃,常年濕熱,沒有寒冬,最冷月一月份平均氣溫,南部恒春在20℃以上,北部地區也在15℃以上,南北溫差十分微小。最熱月七月份平均溫度為27℃左右,但因四面環海,海風吹拂,游人并無悶熱之感。至于山區,氣溫隨海拔的增高而遞減,甚至可出現溫寒帶的景觀。 臺灣島的降水量十分豐沛,每年一般達2000毫米以上的降水,使得全島樹木蔽日,花草豐茂,所謂四季之花常開,一年到頭均十分適宜于旅游。 臺灣島的物產亦十分豐富。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陽光,豐沛的降水,加上勤勞的人們,使臺灣贏得了“米倉”、“糖庫”、“水果之鄉”、“森林之?!钡让烂?,飲譽海內外。 現在,臺灣的旅游業十分發達。全島有各種旅館337家,有接待國際觀光游客的國際旅館35家,擁有客房近萬間。從統計數字上看,來臺觀光人數十分可觀。如1980年,到臺游客中僅國際游客就有139萬多人,外匯上入達6億多美元。 臺灣島沿海諸景中,以野柳海岸公園、清水斷崖、恒春半島以及眾多的海濱浴場最為吸引人。此外,臺灣島附近的諸多小島,如澎湖列島、蘭嶼、綠島、琉球嶼、彭佳嶼等,景色亦名有特色,美麗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