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德軍的虎式坦克性能非同尋常,而IV型坦克的性能一般,但為什么IV型坦克的戰績卻比虎式好很多?
熱心網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開始研制裝備75mm火炮的Ⅳ號坦克,Ⅳ號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輛A型坦克出廠,戰前 Ⅳ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于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役中的部分參戰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贊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Ⅳ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爭開始時,Ⅳ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戰爭開始后,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Ⅲ、Ⅳ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Ⅳ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回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而后,德國人除開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Ⅲ、Ⅳ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Ⅳ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mm火炮,成為F2 型,然后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Ⅲ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底、阿登等戰役中,Ⅳ號坦克一直是沖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Ⅳ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黑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Ⅳ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 此外,Ⅳ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彈炮、熊式155mm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Ⅳ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簡稱“Ⅳ驅”。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戰后,一些Ⅳ號坦克以及Ⅲ突、Ⅳ驅等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場看到Ⅳ號身影。生產數量各型共8000余輛長度(含炮管)/寬度6。63m/2。88m高度2。68m重量23。5噸乘員數5人發動機Maybach HL120TRM 300馬力最高行進速度公路40km/h最大行程公路210km,越野130km耗油量(升/百公里)-燃料載量470升爬坡性能30°涉水深度1m越障高度0。6m越壕寬度2。2m 主要武器75mm KwK 40 L/43炮,備彈87發輔助武器2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2250發 裝甲指標(mm/傾角) 正面側面后方頂部車體60/11°302010-12炮塔40/10°30/26°30/10°10/83°虎式坦克雖然火力猛,裝甲厚,可是由于誕生時間較晚,此時的德軍裝甲部隊已經沒有戰爭初期時戰斗力,坦克乘員的素質有所下降,況且戰爭后期由于保障不力和沒有足夠的數量,使虎式坦克的無法形成足夠的戰斗力。由此看出并非只有先進的武器才能創造良好的戰績,當然虎式坦克的戰績也不差,建議樓主可以查一查502和503重裝甲營的戰績,英軍第22裝甲旅就在諾曼底遭遇魏特曼的一輛虎式坦克,結果被干掉了23輛坦克。
熱心網友
4式坦克比虎式多呀
熱心網友
4式坦克比虎式多呀。
熱心網友
機動性能不好,消耗太大。
熱心網友
時間原因啊,四型坦克是德軍閃擊戰時期的裝備,德軍在當時一路高歌猛進,戰績輝煌,而進入蘇聯,閃擊失敗后進入了陣地戰,在蘇聯人民的地雷,大口徑反坦克炮,SU-2攻擊轟炸機,批量生產的T-34-76/85面前確實頂不住啊,消耗大是自然的。不是虎質量不好,而是命運太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