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蘇共領袖布哈林之死布哈林(1888—1938)生于莫斯科的一個小學教員家庭。18歲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了布爾什維克。1910年被流放,后逃往歐洲,以后結識列寧,同列寧一起進行革命斗爭,協助列寧出版《真理報》。1917年2月革命后回到俄國,被選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后一直擔任重要職務。十月革命勝利后,任《真理報》總編緝并負責指導蘇俄其它報刊的工作。布哈林的妻子安娜 米哈伊洛夫娜認為,從1936年8月審判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開始,到布哈林被捕之前的幾個月里,斯大林個性中專橫的一面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對布哈林一家來說,這是一段極其艱難和極其揪心的日子,因為從肉體上消滅布哈林的種種跡象已愈來愈明顯了。8月初,布哈林獲準去帕米爾度假,他很早就想去高山上打獵,這次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臨行前,布哈林告訴妻子安娜 米哈伊洛夫娜,他的朋友索科利尼科夫被捕了。布哈林認為這可能與此人在倫敦擔任大使期間,揮霍國家錢財有關。告別了妻子和剛剛降生不久的兒子,布哈林飛往帕米爾。一到帕米爾,布哈林就鉆進了叢山峻嶺,這里幾乎與外界完全隔絕。沒有郵局,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話。在焦急不安的期待中,安娜 米哈伊洛夫娜整整兩個星期沒有布哈林的任何音訊。這時,報上公布了令人可怕的消息。8月19日,蘇聯各家報紙公布了初審所謂的托洛茨基反黨聯盟的情況,還同時公布了出庭者的證詞。許多證詞對布哈林不利。隨后蘇聯檢察機關又公布了對初審中所涉及到的人進行偵訊的結果,在所列舉的被偵訊者的名單中,有布哈林的名字。而布哈林對此卻絲毫不知。還是在他從塔什干返回莫斯科的路上,他才偶然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險。他擔心,他乘坐的飛機一抵達莫斯科,他就會被逮捕。然而,在機場上,除了他的妻子以外,什么人也沒有。他一下飛機,就馬上讓司機開車回克里姆林宮。在家里,他要通了斯大林的電話,一個陌生的聲音,告訴他說:"約瑟夫 維薩里諾維奇(斯大林)去索奇了。""這個時候斯大林會在索奇 "布哈林不相信。一連幾天,他都在家里等斯大林的電話。然而,只有《消息報》編委成員K 拉杰克打過一個電話來,問布哈林為什么沒有去編輯部上班(當時布哈林任《消息報》的主編)。布哈林回答說:"只要報上不進行正式辟謠,我的雙腿就不會邁進《消息報》編輯部的大門。"9月初,布哈林接到一個電話,要他去中央委員會與卡岡諾維奇進行一次談話,"跟卡岡諾維奇能談什么呢 "布哈林疑慮重重地去了。從中央委員會回來以后,布哈林給妻子談起了與卡岡諾維奇談話的經過:他們安排布哈林與索科利尼科夫當面對質。索科利尼科夫是布哈林青年時代的朋友。他這時竟提供不利于布哈林的假證。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使布哈林覺得簡直不可思議。9月10日,報上有消息說,蘇聯檢察機關已經結束了對布哈林和李科夫的偵訊。這看來是斯大林的一個小小的戰術。布哈林天性是輕信的,斯大林正是利用了布哈林這一點,假裝喜歡他,暗中從背后向布哈林開槍。11月7日,布哈林收到了《消息報》編輯部一份請柬,他決定偕妻子去紅場,慶祝"十月革命"19周年。安娜 米哈伊諾夫娜回憶說:他們來到紅場后,站在觀禮臺靠近列寧墓的地方,后來斯大林發現了布哈林。接著安娜看到一個衛兵向他們站的地方走了過來,當時她很緊張,以為此人是來逮捕布哈林的??尚l兵來到布哈林面前,行過禮后,卻說:"斯大林同志請尼古拉 伊萬諾維奇到列寧墓上面去,斯大林同志說布哈林的位子應當在那兒。"布哈林登上了列寧墓。他本想與斯大林進行一次面談,卻未能如愿。因為斯大林站得離他們很遠,而且第一個離開了觀禮臺。此后,平靜地過了約一個月,連布哈林都相信,不久就會請他回編輯部上班了。然而, 12月初,有人打來電話,通知布哈林參加中央委員會全會,但沒有向他透露會議議程。在這次中央全會上,當時的內務人民委員葉諾夫帶頭向布哈林發難,公然指責他參與并組織了刺殺基洛夫的陰謀。"住嘴!"聽到這莫名其妙的荒謬指責,布哈林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在會議廳里大聲喊道。全體與會者都調轉頭來望著他,一言不發。斯大林這時說話了:"不要急于作出結論,應該繼續進行調查。"布哈林來到斯大林的身旁,對他說:"應該審查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作,難道可以相信這些誹謗性的言詞嗎 "斯大林回答說,誰也沒有抹殺布哈林在歷史上的功績。然后就避開了這個話題。他不想把談話進行下去。此后艱難的三個月,布哈林基本上是在他一間狹小的居室里度過的。事態的發展越來越明顯他說明了所謂偵查的用意何在,是誰在指使進行這種偵查。布哈林接連給斯大林寫了好幾封信,聲明自己是無辜的,否定了對他的無端誹謗。安娜 米哈伊諾夫娜終日與布哈林相伴。有一天,她看見布哈林手里拿著一支槍,她尖叫一聲跑了過去。布哈林卻很平靜地說:"不要緊張,我不會自殺的。"被軟禁在自己家里的布哈林,面容已漸漸消瘦下去,一下子衰老了許多,淡黃色的胡須也開始發白了。1937年2月,有人來家里通知布哈林去參加聯共(布)中央全會,并通知說在這次全會上將討論布哈林和季可夫的問題。布哈林決定不去參加這次全會,并宣布絕食到死。在他給中央政治局的信中,他說為了抗議對我的無端誹謗,我決定絕食……2月16日,在取得親人的諒解后,布哈林開始絕食。在奧爾忠尼啟則的葬禮過后,推遲了幾天的中央全會正式舉行。布哈林宣布絕食成了新的反黨罪行,被列入全會議程。布哈林此時決定,在絕食的同時,出席中央全會。在這次會議上,斯大林責問布哈林:"尼古拉,你向誰絕食呢 向黨中央 請你請求全會原諒你的行為吧!""如果你打算開除我的黨籍,還有這個必要嗎 ""誰也沒有開除你的黨籍。"布哈林再一次輕信了斯大林。在全會上他作了發言,請求全會原諒。1937年2月27日夜,斯大林的秘書波斯克到貝舍夫打電話來通知布哈林參加中央全會。當天晚上,與布哈林惜別時的情景,安娜 米哈伊諾夫娜至今還歷歷在目,宛如昨日才發生一樣。她回憶道:尼古拉 伊萬諾維奇跪在我面前,含著淚請求我愿諒他連累了我,他希望我把我們的兒子培養成一個布爾什維克。他還請求我一定要為他的平反昭雪而努力,最后他要我牢牢記住他的絕筆信,一個字也不能忘。這封絕筆信是在他被捕前幾天寫的,他思想上已經有所準備。他知道,他馬上就會被捕,并將永遠告別人生。他最終喪失了在生前澄清一切的希望,就決定向未來的黨的領導人聲明他沒有任何犯罪行為,并表示希望在他死后恢復他的黨籍。當時我23歲,他相信我能夠在有生之年把他的絕筆信轉交給中央委員會。他估計到,在他被捕后,進行搜查時,這封絕筆信會被抄走,他擔心一旦這封信被發現,我會遭到毒手。于是尼古拉 伊萬諾維奇要我背下這封信。在他被捕前兩天,我跟他在一起反復誦讀這封信,直到他相信我完全記住了為止。隨后,他就把這封信的手稿燒掉了。臨別時,布哈林堅定地對我說,"形勢會變的,一定會變,你還年輕,要堅強地活下去。你要牢牢地把我的絕筆信記在心上。"我向他起誓,一定記住他的信。這時他才從地板上站起來,向我吻別,用他顫抖的聲音說到:"安紐塔,你不要太悲傷,歷史總會出現一些令人遺憾的錯誤。但是,真理一定會勝利的。"我心里涌起一陣悲哀。我們倆人都深知,這將是我們的永別。尼古拉 伊萬諾維奇戴上帽子,徑直向門口走去。他再也沒有回來。1938年3月,蘇聯最高軍事法庭以"反蘇右傾托洛茨基集團"案件的名義,對布哈林等21人追究刑事責任,指控他們接受敵視蘇聯的外國間諜機關的任務,組織以推翻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為目的陰謀集團,犯有破壞,恐怖等罪行,因此判處他們死刑。50年后,蘇聯最高法院決定,撤消50年前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布哈林,季可夫等人的判決。決定指出,這些人的行為沒有犯罪成分,該案不能成立,宣布為他們平反。這時候,布哈林的妻子已經76歲了,她在致戈爾巴喬夫的呼吁書中,敘述了布哈林與她惜別的情景,以及當時對布哈林迫害的過程。布哈林滴滴血淚的絕筆信也終于公布于世,布哈林在絕筆信中寫道:"我即將離開人世。我面臨的不是無產階級的刀斧,因為它雖然是無情的,但卻是神圣的。我感到在地獄的機器面前無能為力,它運用的是中世紀的方法,擁有可怕的力量,制造有組織的誹謗,行動大膽而自信。捷爾任斯基不在了。契卡的杰出傳統逐漸丟失了。" "如果說在建設社會主義方法上我不止一次地犯過錯誤的話,但愿后代對我的指責不要比列寧更嚴厲。我們當初是頭一個奔向這一致的目標,走的是前無古人的道路。當初時代不同,習慣也不同。我這封信是寫給你們,未來一代黨的領導人的,你們的歷史使命是解開一個可怕的罪行之結。同志們,你們知道,在你們勝利奔向共產主義時高舉的旗幟上,也有我的一滴鮮血。"布哈林的妻子在后來被關押和流放的歲月里,一直像祈禱一樣背誦著這封信。蘇聯最高法院作出的關于布哈林等20人平反的決定,終于改正了沉積50年之久的這一案件。據可靠的蘇聯人士透露,布哈林"被重新恢復了黨籍。"。
熱心網友
一個是黨的領袖,一個是黨內理論家,領袖是不會讓理論家超過自己的威望。嫉妒呀,這就是斯大林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