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韓國把自己的歷史都改了很多。說的比我們華夏文明還要輝煌。甚至無恥的稱是他們的紅山文明創造了后來的黃河文明。還說他們是儒家文明的正統。反正啊,是剽竊啊。《明成皇后》里我聽別人說,把清軍寫成了與日軍一樣的侵略者。有這回事嗎?還有就是日本漫畫公然詆毀中韓。《嫌韓流》里居然也有我上面提到的東西,什么世上最優秀文明等等。如果說《中國介紹》是對中國徹頭徹尾的誣蔑,那么《嫌韓流》里所指出的一切,好像都是中國論壇里過多過少發表過的東西。有沒有人回答啊。我還聽說,韓國居然無恥的把他們的哪個大王吞燕國的事跡搞成了什么歌劇。暈,那不是秦王吞的嗎?請問韓國是不是一個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很卑鄙的國家?
熱心網友
韓國自從經濟發展起來之后,民族自尊心大大增強,近年來極力宣揚大韓民族的優秀文化。與此同時,則有意無意回避和淡化中國文化對韓國文化的影響,一些學者致力于研究韓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反影響”,得到了韓國社會各方面的贊譽和資助。據說有的學者已經證明孔子乃是韓國人,雖有不同意見,但已作為“一家之言”而等待歷史檢驗。 但是問題在于,韓國語中大約70%的基本詞匯來自漢語,使用漢字作為書面語的歷史又相當長。韓國注音文字的發明只有5百多年,在社會上大規模使用只是20世紀的事情,直到20世紀70年代,漢字讀物還在社會上隨處可見。這樣,強行廢除漢字,就會造成許多字詞不知所云。很多報刊,特別是學術論文,在一些詞匯的后面,用括號標注了漢字,這說明沒有漢字,這些詞就難以理解,比如“意境”、“佛法”、“決戰”、“議論”等。消滅漢字的可怕后果已經有許多韓國學者指出了,比如歷史斷裂、思維硬化等,我在此不必多言。 漢城是從漢江北岸發展起來的城市,原來叫漢陽(韓國很多地名與中國相同,如湖南、泰安、奉化、廣州、海南、安東等),后來作為首都,改叫漢城。漢城”這個名字既然是歷史形成的,凝聚了韓國文化的巨大價值,就像一個有價值的商標不能隨便丟掉一樣,那就應該讓它繼續在韓國的未來放射出燦爛的光芒。中國在“文革”時為了反對“封建文化”和“殖民文化”,為了表現“獨立”的文化意識,隨便改動了許多地名,結果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現在又改了回來。希望這樣的舉動不要在韓國重演,希望漢城繼續作為一座文化的燈塔,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熱心網友
這只反映了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的小家子氣。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包括正史在內的古籍,都用漢字撰寫。現在使用什么朝鮮文(韓文)、日文、越南文等不具有影響力的文字,只能是割斷歷史。目前,朝鮮、韓國、日本、越南人閱讀自己的古籍,相當于閱讀外文資料。認為他們的祖先長期使用外文,當然是十分可笑的。而把古籍翻譯成什么朝鮮文(韓文)、日文、越南文,將損害古籍的史料價值,這也為治學者所不取。我們沒有看見英聯邦國家因為“去英國化”而停止使用英文,法蘭西共同體成員國因為“去法國化”而停止使用法文。漢文化圈“去中國化”,只能是一種短視行為。
熱心網友
日本和韓國、朝鮮的歷史、文化永遠都會打上中華輝煌歷史的烙印。不是是使想去就能去掉的事情。
熱心網友
有些地方是真實的,不過夸張了點,這是沒辦法的事,對于自己國家的歷史,不一定能客觀的分析,不過這些“不客觀”只是糊弄民眾的,在韓國真正學歷史的人是知道其原因的,我們的教科書不也是這樣嗎?韓國是在去中國化,以前的朝鮮文中有許多中文漢字,但現在看不太到了,就像日語一樣,也經過去中國化的改造,為什么?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中國不再是以前的唐朝,那個可以吸引八方通商,四方來朝的強大的帝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