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哲學論文了,但還不是很有頭緒,所以,請各位高手指點迷津啊“自我在哪里?”是我想寫的論文只要內容,不加詳細的限制,請各抒己見哦
熱心網友
哈哈,誰過不知誰的一本{自我論},感覺是在進行自我的掙扎。不是你說出來,還不知現在的哲學竟然還在討論這樣一個早已定論的無趣問題。看你可憐,給你點提示吧。自我意識不過是生命本體的自覺的主體意識。這個意識好像普通存在于高等動物里,以寬闊的理解,并不是人的特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經常見到的是自我意識的掙扎。這不僅體現了新來舊去的改變,也體現著社會現實與個人愿望的沖突。人要不斷學習更新,新的改變又不可能不屬于自我的一部分存在。社會現實中人與人時常出現對立的關系內容,形成“狗咬狗”式的相互關系。這樣的外來影響,也經常影響到自我意識的主體性。人們身處在這樣的改變與生活中,自我主體意識也就經常受到沖擊,考驗,矛盾就在所難免。說到底,自我意識的主要內涵就是自己作主人。作自己的主人,作環境的主人,有的人還想做別人的主人。自我意識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是社會制度里的非主體成分。私有制的社會,容易使人的自我意識受到非社會主體地位的強烈沖擊。嚴重的時候,人會形成把他人的要求視作自我內涵的意識。在某種情況下,作奴才也有“籠中雀”的樂趣感。這里當然有顯而易見的問題,自遠古進化中形成的自我主體的自我意識,受到了現實的嚴重狙擊。那么,到底誰更有利于人自身呢?這個問題理論上講當然是句廢話,沒有人的主體的主活性,人自身的利益要求如何能夠被不斷滿足不斷發展?可是回到現實,面對無奈的時候,放棄發展的權利卻也不失為人保護自己存在的真實然而也是無奈的辦法。人們盡可以想象,身處于很是不利的情況下,生存尚且不保,自我意識就跟本不會提到那時候人們的議事日程上來。如果你寫論文,當然可以把自我意識與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類的話聯系到一起。而在我看,這根本就不值得還寫上一筆。現在看看,我們這個社會里,何以會有人要提出“我在哪里;我是誰?”之類的問題。這樣的呼喊好像是很多年以前非常盛行,而現在漸漸被人懶得提起。不過,既然還有人要提出這個問題,就不妨再次寫一次為好。人本主義可能沒人會陌生,不過,這也是近些年來才成了流行的觀念。僅是十年以前,人們接受的教育仍然是以社會利益為重,以事業發展為重,也就仍然有為著種種更為“遠大”的政治利益或者人類利益,犧牲當前人的利益被視為正義。那時可能沒有人對這樣的思維習慣進行認真地研究,沒有人探究這種“犧牲精神”的文化來源。只是把它當作一種“美好”的品德來“教育”人們。實際上,這種不結合當前人的利益而提倡的“犧牲精神”,是古代以來奴隸社會的思維遺留。如果你向某個人提出,奴隸的自我意識是什么,大體會引起人們的奇怪。因為,在人們的理解中,奴隸從來不會接觸自我意識之類的事情的。既然奴隸們自意識從他們自身和與他們不同的人那時,都沒有受到過重視,那么,被遺留的奴隸文化影響起來的現代人,其自我意識自然就會掙扎在自覺啟蒙與非人本主義的沖突里。談了自我意識的掙扎,再來談談,自我意識也要有科學性。人類的自我意識并不直接形成科學。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曾經愚蠢過,無知過,迷信過,而在我們經歷的那些錯誤里,并非沒有自我意識在其中起著唯心主義認識作用。哈,寫了不少了,大體上可見輪廓了。都到了位,你也太簡單了。所以,停了。也因為,我寫煩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