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菜有一道干煎黃魚鲞,我自己從菜市埸買回來后怎么腌制才能變成黃魚鲞?請哪位浙江的朋友賜教
熱心網友
黃魚鲞,又名白鲞,是鮮黃魚加工制成品,由鮮魚剖開曬干而成。 據《吳地記》載,吳王闔閭10年(公元前505年),在海上作戰,捕得大黃魚作軍食,“吳王歸,問海中所食魚,所司云并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鲞字”。 爵溪加工的白鲞,質地新鮮,大小勻稱,以潔白、形圓、干凈、味美著稱,特稱“爵鲞”,暢銷上海、杭州、紹興等地。 黃魚鲞可單獨吃,也可與鮮肉、火腿等同燉,異香撲鼻,膾炙人口,“鲞烤雞”、“三黃湯”等皆為桌上名菜。關于黃魚鲞加工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瓜鲞、潮鲞與餐鲞。瓜鲞亦稱瓜筒。制法簡易,先在魚體背部直劃一刀側面橫劃兩刀,取出魚內臟,再將鹽抹滲刀劃之處,經漬約二三日后,在日光下爆曬二三日即可收入。經過放涼散熱即可包裝出運銷售。瓜鲞因魚體大小不一,即可分為大瓜、中瓜、小瓜三種。潮鲞、餐鲞加工方法,基本與瓜鲞相同。黃魚鲞以鲞體色白者為佳,古稱白鲞。黃魚鲞燒食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李時珍曰:“鲞能養人,人恒想之,故字從養”黃魚肉味甘平無毒,與莼菜合作魚鲞,可開胃益氣。黃魚鲞藥用功能,可消爪成水,治暴痢;治消化不良、腹脹;患痢疾者最忌油膩、生冷,而吃黃魚鲞最為適宜,因鲞性不熱,且無脂不膩,消食而利腸胃。
熱心網友
黃魚風干即成所謂“魚鲞”。諸魚風干皆為鲞,如鰻魚鲞、青魚鲞等,但滋味似皆不及黃魚鲞。“黃魚鲞”之美,蘇浙一帶人大約也無人不曉。黃魚鲞蒸煮皆可,以前母親或與豬肉同煮,使肉浸魚香,而魚有肉味,是夏天的美食。又或與毛豆合煮,也極其鮮美。現在好的黃魚鲞難得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