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款哪個好哇?索尼DSC-H1佳能POWERSHOT S2 IS與這相類似的還有哪些?
熱心網友
1000-2000元價位的DC多了,品牌、性能固然重要,細節也要多加考慮1畫質 人有個性,品牌有風格。例如佳能的畫面偏于柔和溫暖,尼康則銳利冷竣,富士偏綠,索尼偏紅、、、你要根據需要來選擇,拍攝旅游風景為主,富士的山水照更賞心悅目;拍人像為主而且偏好濃艷就選擇索尼;若是寫實,那尼康就是首選2形狀現在卡片機很流行,超輕超薄攜帶方便。但從攝影角度來說,輕則導致按快門時相機自然向下一沉,薄則導致手掌無法緊貼把握相機缺乏穩定性,用單手拍攝更是制造照片垃圾。3速度家用的機子都是日常拍攝居多,隨心所欲想抓拍點啥的,對焦速度就起決定因素了;外出時為了節省電池,不會老開著,但要使用了還要慢慢等待機子進入狀態,是很煩人的4電池五號鎳氫電池成本低,可以購買多套交替使用;鋰電池使用時間長輕巧方便。能用鋰電池就別考慮鎳氫電池了5向導操作向導有菜單和撥盤兩大類,看各人喜好選擇經驗之談,不一一贅述建議先到DC賣場直觀認識各款外型留存印象,把心儀之選價位性能對比,花點時間到數碼論壇逛逛,看使用者的坦率交流這個地方不錯,有商家行情,有評論比較 。
熱心網友
建議還是選擇國際大品牌吧,畢竟技術過硬,質量也是受到廣泛認可的象OLYMPUS Canon SONY Fujifilm Panasonic kadak 等都錯啊
熱心網友
抵制日貨
熱心網友
S2 IS
熱心網友
很多朋友都經常在論壇發貼詢問如何購買DC,一般在新購DC的時候我會首先定位價格,定位品牌,了解性能,征詢朋友或者使用者的意見,然后和同檔次的DC仔細對比后,最后才作出自己的判斷。本人是Z700的使用者,那么就按照當時我自己購機的次序講講自己對購買DC的一些認識和體會,就當拋磚引玉吧。第一步:確定價格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確實是這個道理。誰都想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貨,恨不得2000塊買個單反。但購機時你首先需要確定你能承受的最大限額。我通常看到商人是這樣下套的:比如你去買DC,打算2000元左右。去到店里后,銷售人員會先問你需要的價格,然后一般會說一個略高于這個價格的標配機型。比如CanonA520,2200左右。然后在你看機子的時候,會告訴你其實現在這一款不太夠用了,比如像素不足了,現在都是500萬的才夠;比如LCD不夠大了,看起來不夠精細了,現在至少2。0英寸云云。因為他講得并沒有錯的,所以在你耐心聽的時候,他會向你貼心的推薦另外一款比較好的機型,比如IXUS40吧。這時候你一般會問價格,他就會說給你便宜一些,比如原來2700現在給你2500。大部分消費者一般都會猶豫,他就會說只是加了300塊,又夠時尚又薄LCD又大。如果你反駁說我不需要輕薄,圖像質量至上或者要求手動功能多,他就會非常聰明的給你推薦比如A95或者是DX7590等,同時告訴你這款機器有什么特點,像特別適合旅游啊圖象特別好啊或者手動特別強啊這類的。你會驚奇的發現價格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這時候JS就會告訴你,不是他們故意想賺錢,同時會哭訴這個DC市場現在多么艱難沒錢賺云云,最重要是他們會認真的告訴你他們所推薦的都是經過專業判斷你的需要同時給出非常貼心的建議而已。買DC既然是一次投資,使用多壽命長,還不如一次買個好的。價格只差1000塊,這個價錢的區別就相當于奔馳和夏利的檔次對比等等這類話。這時候,你預定的目標就被商人們慢慢的帶了上去。倒不是說商人們說的沒有道理,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確定自己所能承受的價格底線,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經濟上可控。想要好的,可以多些日子存錢,還可以等著更好的產品和更低的價格;想要用的,可以馬上輕輕松松擁有,又不至于因為沖動多出的預算而帶來的突然性的生活窘迫。以我為例,當時因為我認定消費相機只是用來作家用日常拍攝而已,不可能太講究功能或者畫面質量,所以決定購買的時候只支出2。5K為限,除去電池和大容量卡大約500,那么DC應該在2K。正好Z700定位在2000元左右,屬低端入門型產品。適合預算并不多又需要享受數碼生活的家庭或者學生。同樣具有價格優勢的也有其他的一些,比如A510。第二步:確定品牌基本上來說品牌代表的不僅是質量保證,還包括這個企業的文化特點。如果在購買前可以確定自己喜歡的品牌,可以為你在茫茫商品中找到你心儀的相機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比如考慮民族感情的朋友,可以確定像Kodak,三星,惠普或者明基等非日系的范圍。比如價格至上的朋友,一般可以摒棄使用昂貴存貯卡的富士,SONY和奧林巴斯;也可以考慮國內價格低廉的方正,愛國者等。當然,每個品牌一般都會有低中高三檔價格,但同一檔次上像SONY這種高質高價的廠商一般來說機器的指標會低于同價格的其他品牌。比如喜歡漂亮的朋友,像注重工業設計的SONY,佳能和奧林巴斯都可以多多留意。各品牌之間也各有其的特點,這些特點通常就可以讓消費者決定一些大致的方向。比如柯達,講究實用快捷,性價比高,色彩豐富,尤其是打印出的相片讓其他廠商望其項背。但外形欠缺些美感,成像無層次感不夠銳利,長焦不防抖。比如佳能,講究畫質至上,色彩還原真實,產品線豐富。但也存在畫面發粉,容易過曝,短片能力太差等毛病。比如尼康,畫質還原準確,細節表現力強,銳利。微距非常清晰。但手動功能很弱,相機設計缺乏個性,不擅長夜景。比如富士,色彩強烈,對比清晰,而且低端產品都具有非常好的參數和手動功能。但由于CCD的設計缺陷,被指責其躁點過多,偏色嚴重。又比如SONY和奧林巴斯,注重外形設計,鏡頭和成像都不錯,銳利而亮麗。但是高質高價,沉迷于PocketDC和古怪的個性設計理念;又是采用了較貴的MS和XD卡,阻礙了大眾消費者的靠近。比如其他國內品牌,價格低廉,外觀不錯,功能也比較齊全。但鏡頭工藝和落后的圖片處理算法嚴重的影響了圖片質量。了解了各品牌的特點,就可以把握一個大概的方向。經過對品牌特點的篩選,因為我需要買大容量的存貯卡,所以用MS記憶棒的Sony和XD卡的奧記與富士我就不考慮了。三星和惠普沒有太多鮮明的外形和特點,Casio和賓得外形漂亮但價格高昂,所以我也放棄了。最后初步框定了KODAK,CANON和尼康。第三步:了解性能性能參數在很多網站上都可以有標注和指導入門,我就不一一贅述了。總的來說,像素高,CCD尺寸大,光變倍數多,鏡頭好這些是最基本的指標,他們直接決定成像的質量;然后是微距,廣角或者手動的快門、曝光、光圈等等。不可能說有一款相機什么性能都強價格又好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優點賣點和缺點。你可以在同一價位上多多比較,像PConline就有機型對比,你可以看到對比機型之間各參數的差異,結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外形喜好、使用范圍等綜合考慮。以我為例,我平時不太拍微距,通常是人物和風景,特別是我家好動的小狗。我又是那種不太講究成像要非常完美,扛三角架講究光的角度啊背景虛化啊然后去調整很多參數的懶人,只是希望能夠拿相機隨便調一下滿足手動的欲望又能夠拍出挺好照片的那種人。外形么,能看得過去就好了。但因為我是照片殺手,喜歡大容量的存貯卡,所以電池最好是AA的,隨時可以補充兵源而不至于在景點時沒法充電的尷尬。這個過程實在是非常辛苦。看評測了,了解每一個參數的含義了,還有知道每個品牌是不是有符合我要求的產品了。一個多月下來,自己都變得像個專業記者似的。到最后我選出了四款:Z700,DX7440,Nikon4200,佳能A510。第四部:征詢和對比很多數碼網站都有自己的論壇,有很多朋友都會對某一款產品發表不同的看法。通過查看朋友們的留言,你可以對你留意的相機有更深刻的了解,比如最出名的像DX7440的電池扣問題,富士E系列的進灰漏油等,都讓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有了心理準備,甚至是解決的方法。還有一些像7440在PConline上面的常老師熱心的回答,A510的眾多熱評,都可以讓你了解這個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點、使用好的方法和人氣。這些言論因為畢竟只是論壇里,是沒有什么責任的,所以你需要學會取精去糟。像一些只說好話得過分還留下購買聯系方式的通常是槍手,還有一些惡意攻擊的說得一無是處的也不需要太相信。總之,學會客觀的誠心的了解這些信息,耐心聽取別人不同的感受即可。終于到了決定的時候了,通過看了很多評論,同時自己去商場的調查,最后我自己在每一款機型寫下最吸引自己和最讓自己不滿的理由。所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了取舍就是自己真正的選擇。型號 優點 / 缺點Z700--4MP,5X光變,1/2。5CCD,AA/LCD小,鏡頭不是施耐德7440--4MP,4X光變,1/2。5CCD,手動,LCD大,施耐德鏡頭/外形,鋰電4200--4MP,3X光變,1/1。8CCD,ED鏡頭/LCD小,鋰電A510--3MP,4X光變,1/2。5CCD,AA,手動/像素少,用的人太多。最后,我選定了Z700。因為經過前面的篩選,我基本已經找到了最符合我的DC。首先,4MP像素相對足夠用了。而我喜歡拍風景,因此5倍光變可以攝得更遠。雖然因為2K的價格是不可能考慮10倍以上,而5倍也不見得比四倍大很多,但畢竟多一倍是一倍嘛。Z700雖然比7440手動少些,甚至在快門光圈參數都比不過7440,但是它調整方便,有很多場景模式直接使用,而且也帶有光圈優先/快門優先這些簡單的手動,我覺得比較方便我這種懶人。因為一個事情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我在51去陸家嘴的海洋生物館玩,當時我借了一個A95想好好拍些照片。那天人特別多,我還在手忙腳亂去調整夜景啊運動啊模式,還要調快門了等等東西,結果還沒有調好就被別人擠到另一個地方去了,三腳架什么的就更別提了。所以我對簡單快捷有著特別的愛好。Z700用了方便的AA電池,雖然說7440可以用N記的手機電池代替,價格也很便宜,但指不定什么時候萬一都用完了呢,再便宜的鋰電也需要充電器阿,而使用AA的話隨便找個小商店就可以湊合著先用了,我總不能帶著十幾塊鋰電走來走去的,還有關鍵的一點是我正好有一對2200毫安的鎳氫AA,不用白不用啊。1/1。8CCD的4200對我來說是個誘惑,如果不是因為短片小,光變小,使用鋰電的話,我可能真的頂不住誘惑了。510像素少點,手動調節我又比較怕麻煩,最主要是遍街都是使用它的人,實在不爽,就作罷了。LCD的問題根本不大,你一定要自己親自去看看。雖然像素少了,但因為LCD屏幕也跟著小了,所以并不會讓你覺得畫面有多么粗糙,還是挺細膩的,而且比7440的LCD要明亮很多。1。5LCD有多大?其實和以前DC上的一樣大,以前還沒有2。5LCD的時候我們也沒覺得LCD小到看不清或者不爽。我個人覺得畢竟LCD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構圖,看看景物比率,回放一下照片罷了,不會影響到本身成像的質量,所以不需要那么精細和巨大,越這樣越耗電嘛,不是有些朋友為了省電甚至堅持用光學取景么?不過鏡頭問題倒是挺遺憾的,因為在實際拍攝時候確實感覺紫邊略嚴重些,躁點增多了,而且在細節豐富的時候,遠處的景物就比較模糊。不過都是消費級相機,相差不過2000多元的情況下,真正高端的好質量鏡頭也不可能采用,低端的鏡頭在性能上相差不會非常大。但因為用了新的定焦和圖像處理算法,對焦速度加快了,出來的圖像成色更加真實,邊緣的地方被刻意銳化了,顯得比以前的油畫效果來得清晰很多。最后可能朋友們比較少注意到,Z700的閃光燈較其他的機型大,我比較后發現,他的閃光有效距離比7440要大,這意味著保持清晰的情況下人可以離閃光燈遠些,以包容更多的景物。用了一段時間的Z700,感覺總體效果還是讓人滿意的。成像質量也不錯,提供的功能都相當實用。關鍵是在這一價位上擁有不錯的像素,變焦和手動參數調節,可以基本滿足各種場合下成像的需要。AA電池和很多便捷的場景模式特別適合家用或是外出旅游。其他的機型當然也有吸引自己的地方,只好學會取舍了,挑最適合自己使用的。我的一位攝影師朋友就說,消費級的相機其實性能上相差不會非常懸殊的,價格決定了成本和用料上不可能有多大的差別,這處高了另一處降低。最關鍵還是要會用,打好自己的攝影知識和基本功。我自己曾用F717也拍過非常爛的片子,也看到別人使用Z700拍出過色彩豐富清晰細膩的片子。所以說武器固然重要,但關鍵還是自己會用熟用才行。今天將我自己對DC的一些想法分享出來,利用了自己選購Z700的過程談了一下關于朋友們在購買DC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我自己不是什么專家,更不懂專業的眼光如何看待我這個小菜鳥。現在江湖藏龍臥虎,很可能會被大方之家笑話的。但今天斗膽一說,也是我的真實所感,就勞煩大家多多擔待,請大家原諒我這個急于分享點點小經驗的無知之舉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