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其中江城二水雙橋何解。
熱心網友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謝眺,字玄暉,是六朝南齊的重要詩人,與六朝南宋詩人謝靈運分別稱為大謝小謝。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可見對小謝的詩歌很推崇,也很受他的詩風的影響。謝眺曾當過宣城太守,在宣城城外陵陽山上建了北樓,又稱謝眺樓。李白于天寶十二載(七五三)游宣城,秋天登上北樓,寫下這首五律,表示對謝眺的懷念。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明麗的畫面:秋天的一個傍晚,登上宣城北樓眺望,晴空之中,遠山之上,一抹斜陽,照耀著眼前的江城,就象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下面兩聯承接“如畫”,具體地展現了畫面。 宛溪、句溪這兩條溪水,清澈透亮,如同明鏡,夾城而流;宛溪上的鳳凰橋,句溪上的濟川橋(隋文帝開皇年間建造的拱橋),就象天上落下的彩虹。這兩句很善于雕琢,描繪了明麗的工巧的水上風光,所以有人說它“刻畫鮮麗,千古常新”。 第二聯寫水邊景色,第三聯寫地上風物。人家的炊煙,在秋空里裊裊升起,炊煙籠罩下的橘樹柚樹,已帶有幾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黃的秋色,顯出了衰老的姿態。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有誰能理解我此時在北樓上,迎著拂拂的秋風,懷念謝眺的心情呢 ! 謝眺被蕭遙光誣陷,死于獄中;李白也是因為被人陷害,所以離開長安,浪游宣城各地,政治上一事無成,只能學習謝眺吟詠詩篇。這便使他感慨萬端,不能自己;又感到沒有人能理解這種心情,便更覺難堪了。末聯的反詰語氣,更加突出地表現了他的郁悶和不平,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