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核潛艇都有第二次核打擊能力,不知打擊后,它去什么地方,又如何在打擊后不被敵方發現.

熱心網友

說句實話如果需要戰略核潛艇發動二次核打擊全面核戰爭已經爆發這時候任何國家----只要有戰略核潛艇肯定是直接攻擊預定目標而陸基核力量估計已經被炸回原子狀態在現代核導彈瞄準一個非預定目標只須30秒鐘導彈從接到指令到發射到8000千米外目標區只要30分鐘不到而只要有一艘戰略核潛艇發射一枚彈道導彈漫天的衛星就會發現粗大的水柱和強烈和紅外輻射信號在第一時間就會把信息傳輸給己方控制中心然后指揮中心肯定命令最近的攻擊潛艇----無論核與非核----全速靠近其余敵方甚至是非己方戰略核潛艇并且下令擊沉一切目標而己方的彈道導彈也會立即向那艘出頭的潛艇猛撲過去戰略核潛艇的速度大概只有30節最多半小時只能前進30千米不到此時的隱蔽已經是一句空話衛星早已發現了它的行蹤而一枚彈道導彈的至少8枚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只須覆蓋以那艘潛艇發射點為圓心15千米為半徑的圓即使強烈的水下沖擊波不能毀壞潛艇也足以使其喪失戰斗力雖然攻擊一艘已經發射完導彈的潛艇是無所謂的----世界已經處處升起蘑菇云文明社會在100年內都無法存活人類社會已經接近毀滅在我看來戰略核潛艇的作用只有一個在非戰時期間作為一個隱蔽的殺手威懾的武器而一旦要讓它發動攻擊它就是一次性碗筷已經無法逃脫嚴酷的戰爭----即便沒有敵方的追殺它也永遠無法回到母港即便靠岸它也永遠無法得到補給。

熱心網友

這好象是內部欽定答案似的,到了這個時候對于潛艇來說,順利把核彈扔出去,就是犧牲,也行了.16枚,如果每個攜帶8個彈頭,那是128個,攔截就要600個以上才可能,要是多艘攻擊呢?再加上其他攻擊模式,地基,航空,等等攻擊武器的干擾,那么有幾個漏網之魚就夠了.扔出去后,還沒有反潛機(就他最快)過來的話,那么,迅速下潛(發射是在水下70-120米左右,下潛至250米左右)。開足馬力,能走多遠就多遠,當然還是有機會返回基地的。

熱心網友

戰略核潛艇,算它每兩分鐘發射一枚核導彈,從第一枚開始,敵人已經發現它的影蹤。半小時之后,報復之彈馬上就來。16 枚導彈還未打完,自己就要被摧毀。。。。肯定的跑不掉!

熱心網友

一般來說對方不會追擊完成發射任務的戰略核潛艇,因為這些核潛艇導彈已經發射,已經不具備再次發射戰略核導彈的能力,與其話大力氣搜索完成任務的核潛艇還不如找那些沒進入陣地的潛艇來得現實

熱心網友

可以潛到很深的海底,即使敵放搜索也有一定的時間逃跑.

熱心網友

核潛艇都是獨立作戰的.有很大的隱蔽性和突然的攻擊性.它既然發射核打擊就不需要什么規避.

熱心網友

戰略核潛艇的戰術,軍事上稱為獨狼戰術,也就是說,它的出現是“偶然”的,是單獨的。當然這種偶然只是一種比喻,是針對現代海戰當水面艦艇編隊出現時,其下一定有攻擊型潛艇存在的這種必然。戰略核潛艇打擊的是敵人的戰略目標,比如大城市、首都、政府首腦所在地、軍事基地等,而不是象攻擊型核潛艇,打擊得是水面艦艇。因此,戰略核潛艇一般不會在敵人水面艦艇和反潛直升機密集部署的海域出現。這樣可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當然,現在世界上有核潛艇的國家之間,都在玩一種默契的水下游戲,都在通過衛星、海底探測裝置及核潛艇,來探測、跟蹤對方核潛艇的位置,并熟悉其聲音特征。某種程度說,一個國家的戰略核潛艇,在發射導彈時,很可能被另一個國家的攻擊核潛艇跟蹤。這就要看潛艇之間的性能對比及戰術素養了。

熱心網友

首先應該糾正用來完成第二次核打擊的是戰略核潛艇還有以魚雷和飛航導彈作為主要武器的戰術核潛艇出于隱蔽的需要,加之“動手”時己方兵力可能已經受到重大損失所以戰略核潛艇一般會獨立完成第二次核打擊,最多會有己方戰術核潛艇及少量水面艦艇掩護打擊完成后,戰略核潛艇應迅速離開發射水域,但水下高速運動會產生很大的噪音而暴露目標,這是潛艇作戰的“大忌”。所以這種戰術應該是在己方有效掩護下使用。現代海戰中一般使用被動聲吶搜聽潛艇,所以戰略核潛艇也可以關閉發動機,原地“座沉”隱蔽,看似被動但除非敵人使用主動聲吶,很難被發現,而且主動聲吶源同時也暴露了敵人位置。這種戰術的缺點是戰略核潛艇不能堅持太久。所以更有效的辦法是“走走停停”,即靈活采用“座沉”和低速運動戰術,盡量降低己方噪音,伺機離開,直至脫離危險水域。

熱心網友

打了馬上跑咯,能怎么辦.一般是在水面艦隊的護衛下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