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搞活英語課堂氣氛?怎么樣才能做到讓學生多講多練?有什么具體措施嗎?!學生反映英語課堂很悶,可他們既要求多講語法單詞,又要求活躍有趣的課堂氣氛,怎么樣才能將兩者有機結合?怎么樣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想睡覺,不走神?有什么具體辦法嗎?怎么樣督促他們完成作業及背書任務?有的學生說要是沒有具體措施,他們就根本沒有動力去完成任務......請各位多多指教!十萬火急!!!
熱心網友
談談我的做法。在教學中我最喜歡教語法和單詞。語法和單詞看起來是一些枯燥的知識,但我設法將它們放在一些有趣的例子里講解,特別是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關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感興趣了。例如,在講 fascinate, fascinating 和fascinated 這幾個詞時,我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 His voice fascinates everyone。 We are fascinated by his fascinating voice。 (他的聲音使每個人著迷。我們被他的迷人的聲音迷住了。) 學生們聽了這個例子都來了精神。接著我又問了一個問題: Whose voice is the most fascinating in our class? Shall we ask him to sing a song for us? 這次大家的興致更高漲了,結果他們不但學會了這三個單詞的用法,還欣賞了班里嗓音最好的學生美妙歌聲。 要想使學生不睡覺,我的辦法就是多提問,讓他們跟著我的思路走,不敢走神,如果提問時他答不上來,他會覺得難為情的。 至于作業和背書的情況,就需要來點小小的懲罰了。連班里最不喜歡學英語的學生也能背的滾瓜爛熟的。。
熱心網友
搞好知識的建構就是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基礎知識及聽、說、讀、寫、譯等基本的技能, 即打好“雙基”,從而形成對英語語句、語段和語篇的理解鑒賞能力,最終服務于語言交流,完善語言學習體系。《考試大綱》也把英語知識運用和閱讀理解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緊扣兩綱,搞好知識建構,以促進語篇教學。語篇教學要求我們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內容,由點到面或由面到點地向學生講授各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對英語語言的整體把握能力。 但近年來在英語教學上, 有一種淡化語法教學,連基本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語言知識也拋之棄之,片面注重交際英語的傾向, 這種舍本逐末極其荒誕的思想不僅無助于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而且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教學觀念的轉變本無可厚非,但我們應堅持“在穩定中求發展的指導思想”,英語教學中一些傳統的東西是不可丟棄的。否則,將會給我們造成災難性的損失。 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素質教育并非排斥學生知識的建構,而應說它更強調知識建構在素質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那么, 怎樣搞好英語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建構呢? 首先,在掌握語音的前提下,高頻率的詞匯、短語是學生必學,教師必教的。詞匯是人們思考的工具,沒有詞匯的思考是難以想象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詞匯量的多少可以表示他語言的能力。漢語如此,英語亦然。其次,語法知識不能淡化。英語講求結構嚴謹,再天才的語言學家也不可否認,獲得語言的法寶是獲得了內在的語法。人們追求交際能力提高的首要內涵就是掌握了堅實的語言基礎知識。正如英國語言學家D。A。Wilkins所說:“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對素質教育下的中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提高和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二者是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只有把無形的語言基礎知識融入學生的抽象思維之中,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得有所樂、樂以促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難收理想之效。 由此可見,語言基礎知識是我們教學工作的首要一環,也是搞好知識建構的中心所在。但是提倡知識建構并非是講求以前的單純知識灌輸,搞“孤軍深入”,也不是以“語法為綱”的教學思路,搞教師的“一言堂”。而是要科學的、全面的、多層面地把基本詞匯和語言基礎知識滲透到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和過程,滲透到學生的思維深處,力爭使他們達到“學語法——用語法——棄語法”的理想境界,從而能夠隨心所欲地去組織所要表達的語言材料,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搞好知識的建構,促進語篇教學是英語教學工作的基礎,這一神圣職責在于教師而非學生自己。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它只是一個時間長短問題。筆者認為: 1。 依循教參分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要多種形式地講授詞匯,而不得撇開它們的語用和語境意義,讓學生心里明白,學得帶勁,記得牢固,不易遺忘。 2。 在起始階段力爭少說或不說母語,用淺易的詞組句成段,駕馭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做到能收能放,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 3。 以教材為中心,科學地進行詞匯、語法和閱讀等的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學有所感,敢有所為,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 給學生打好“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求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達到“雙贏”。 5。 不搞“填鴨式”、“一言堂”式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靜態的學生動態化。 6。 “教是為了不教”,科學地為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總之,好的教學方法和做法,舉不勝舉。針對具體情況我們求活不求教條,求創新不求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