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1。股權分置改革對于行業影響不一。目前A股22個行業中平均非流通股比例為65%,國有股比例35%。按照非流通股支付一定對價給流通股而獲取流通權的原則,必然對降低整體行業估值水平起促進作用,加快行業價值回歸。 2。在全流通全面展開之后,即使假設只有一半的股票實施全流通,市場的流通股本也將增加到3300億股,假設一年之后減持5%,約165億股減持,以目前價格計算需要的資金約700億。假如全流通讓利能夠讓目前的股票價格下降20%~30%,那么減持所需要的承接資金也將達到548~633億,接近A股市場年度再融資的50%。雖然全流通不意味著全減持,但是全部股票都具有流通的屬性對市場價格造成的壓力是現實的。在股票全流通的同時,市場需要對各種資金全面開放,引導投資者根據自身的風險收益偏好進行資產配置,提高市場效率,穩定投資者預期。 3。全流通下的機會 重置價值高于市場價值的資產富裕型公司,將是其中最為受到資金關注的對象。 全流通預期下,市場的原有估值理念將被打破和重樹,而新的更加豐富的估值理念也將為市場帶來新的機會。  全流通下資產價值的重估是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對于估值體系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在當前以業績增長為基礎的估值標準之外,強化從資產角度出發的估值標準,這將豐富市場的估值體系。在全流通的背景下,通過股權購并等行為,證券市場所提供的資產配置空間和效率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其中重置價值高于市場價值的資產富裕型公司,將是其中最為受到資金關注的對象。目前具有較大地產升值價值的部分商業股,是其中比較具有典型的代表。 長期來看,只有真正的優質公司才具備投資價值。因此“后股權分置時代”的策略思想是:擁有自然資源、營銷網絡、特質品牌和壟斷優勢的行業與難以“復制”而具有較高重置成本的公司,實施全流通將凸現這些公司的并購價值與資產重置價值。。

熱心網友

全流通試點下的市場演變及前景困難市場的長期穩定預期何時產生  管理層顯然希望改革預期給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能夠在試點的進一步推動中得到改善。雖然第二批的試點公司可能增多,有廣泛代表性的大中型國企亦可能身現其中,但顯然投資者對與試點有關的一些原則性問題仍心存疑慮。  對價補償的多少仍是引起市場變動的最直接的反映。中信證券根據相關模型測算認為,在4月底的市場環境下,如果股權分置試點政策能夠保持市場不跌,那么補償預期應該在43%以上。但是,試點的4家公司的補償比例平均在30%左右,如果因此導致全市場預期的平均補償程度也在30%的話,顯然是不足以彌補所有流通股東平均的資產損失的。投資者對全市場能否達到試點企業補償比例的懷疑,是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  而海通證券測算,保證非流通股股東不受損害的送股比例與市凈率成正比,與流通股比例成反比。目前的流通股比例為31。18%,加權平均的市凈率為1。752,所以市場平均的補償比例應該是10送5。175股。而市場擔心,第二批的試點公司即使有對價方案中形式上的創新,但能否比第一批公司更接近補償的“底線”還不得而知。  另外,市場還一直憂慮優質的大型國企缺乏改革和更多補償的動力。雖然有觀點認為,優質的國有大中型上市公司如果能參與進來,將使其估值水平得到迅速無成本的回歸。假設按現在的10送2方案進行股權改革,同時滿足控股股東控股比例高于30%,同時減持后必須保持市凈率高于1的條件,那么這些公司的簡單平均市盈率將從18。7倍下降至15。6倍,其中有H股的股票A-H溢價從24%下降至4%。而市場憂慮,試點的典型國企能否達到這樣的補償水準,以及他們能否對今后試點的公司形成標竿作用。而且,市場形成長遠穩定利好的預期并非一兩家典型公司試點那樣簡單。  招商證券認為,從博弈論的角度出發,作為博弈另一方的非流通股東基于自身利益考慮,確實傾向于通過低補償達成全流通,試點初期的方案并不代表普遍的讓利程度。在這樣的不明朗預期下,投資者只能采用全流通預期下的市場定價來評價手中的股權價值,從而使市場重心持續下移。特別是當“新老劃斷”推出時,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公司很可能被迫參照全流通下的定價體系進行定價。而流通股的價格越趨近于合理價格,非流通股東需要用于換取流通權的對價將越少,或者說流通股東可能獲得的補償將越少。這一循環的反復與加劇,最后可能導致市場通過持續的下跌使定價水平完全回歸合理,在此基礎上,只有少數公司的對價補償才可能對股價形成支持。  市場將歷經三個階段  對于市場從未經歷過的全流通的演變,國泰君安的研究認為,市場可能經歷“不利預期階段”、“估值迷茫階段”、“局部活躍階段”三個反應時期。 初期可以明確的是,基于長期政策邊際效應的遞減,以及慣性的弱勢思維,目前市場更習慣于站在最不利的預期角度,評估政策影響;加之相關規定既沒有對先行試點的上市公司明確的利益鼓勵或后行者的懲罰手段,也沒提到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解決股權分置的動力,因此短期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其次,《通知》未對具體方案作任何原則性的規定,沒有確定任何補償的原則。因此,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在博弈機制的約束下,具有相當的彈性和不確定性。弱勢預期加上博弈的“劣幣驅逐良幣”影響,試點之初會導致市場的下挫。  隨后,市場會進入所謂的“估值迷茫期”。這基于兩個原因,第一,每個股票的含權效率不同,無法理性預期方案實施后的估值,優質股是否含權少是個動搖目前股價結構的不穩定因素;第二、市場會尋求解決股權分置后估值的比較基準。如果比較香港和美國的估值基準,對股價的預期應該是中性的;但如果比較的基準是法人股價格,則依據市凈率的標準,改革對市場的影響則是明顯向淡的,而且弱市中,防守性思維導致參與方更愿意尋找最不利的比較標準。因此在這個階段,可以預期多數方案不符合多數流通股東預期的利益,因此部分流通股東將選擇退出,由于沒有增量資金接盤,股價向淡。屆時,管理層對市場的指導尤其重要。因此該階段重要的是關注政策動向,選擇對應策略。  渡過“估值迷茫期”,市場將進入“局部活躍期”。由于形成了穩定的含權預期和比價基準,屆時會有市場化的增量資金流入,市場局部機會將會聚集,股價也將趨向穩定。但局部機會可能更多表現在新的金融產品的套利和大面積鋪開試點的個股機會,此后新老劃斷也將誕生眾多交易機會。

熱心網友

非流通股股東不愿支付對價或者以其他方式曲線不支付對價,不如寶鋼發權證然后把股價弄低讓股東不能行權

熱心網友

謹防公司的內幕交易

熱心網友

有消息傳,600991長豐汽車:華夏大盤精選基金馬上建倉該股。是否真的還沒落實,但可注意成交量的變化。

熱心網友

主要是資金和新股發行

熱心網友

流通股股票供應量大大增加,因此有困難.

熱心網友

流通股股票供應量大大增加,垃圾股成為真正的垃圾股、仙股,莊股時代將結束。(這種股不少噢)真正有價值的股票將堅挺向上。好!!!識別股票好壞是最大困難,千萬別聽那些股評說什么ST、超跌低價股、重組股、中小板~~~~~。

熱心網友

最大的困難就是能否很好的處理價格走勢的問題

熱心網友

全流通面臨的最大也是最不公平的是:同股不同價。在這里隨便提一下:全流通是股票市場最壞的事情,其實是最大的利空,記得在全流通之前,把手中的股票拋得光光!!!

熱心網友

沒有困難

熱心網友

股本變化以后,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運做制度的規范化方面的缺陷與資本市場的要求不相適應。

熱心網友

上市公司的綜合素質須大面積大大提高。

熱心網友

容易被控制,公司風險大.

熱心網友

全流通面臨的最大困難我認為是;一個畸形的股市運行十幾年來漏洞百出,再也運行不下去時把所謂“全流通”當作救命稻草!而恰恰是廣大投資者心明眼亮的看請這一騙人的伎倆。可股市還是朝著原來的方向滑落!這是最大的困難;也是最大的悲哀!

熱心網友

大擴容

熱心網友

全面流通,不擔心被國外資金收購嗎?

熱心網友

資金!全流通需要大量資金.國有股,法人股都是一圓的成本.現在股價雖低,但和一圓比,那就翻了許多倍.到時比現在流通股多得多的國有股,法人股涌出來,誰接得住?

熱心網友

由于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說,全流通已經沒有什么困難,隨著股改的進展以及完成,全流通肯定實行,不會遇到困難。至于全流通后股指的運行也不會遇到什么困難,依然會按其自身的規律運行。只是點位不會好看,而股價,有許多的個股,只會是在相當低的位置波動,維持著低位運行的時間不會短,如果以前在高位被套的人,沒出局,要想解套,那實在是比登天還難,絕不是夸張!理論上說,從95點起漲,到2245點是第一大波,費時11年,按零和游戲的規則算,應該有11年的探底,即使強勢調整,也得5--6年時間,然后才會有第二上漲大波的出現。要出現與2245點對應的第二個高點應該是第3個十年時期。全流通后的困難,對于股民來說,是選股!因為,此時,股價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上竄下跳,有很大的震幅,可以使靈活操作者獲得暴利。看看所說的那些成熟市場的某些100多元的股價,一天的波動只有0。50--1。00元錢,一周也不過如此,就應該好好思考了。而選股,一旦買到了真正的好股,倒是應該像傳說中外國老太太那樣,回家吧,若干年后發現自己發財了-----當然,由于“特色”的存在,運行的“特色”可能是與眼前的推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也只好順勢而為了,只有“順勢而為”,不管有無“特色”,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熱心網友

擴容之后,沒有錢來誰會來買。還得跌啊!!!!

熱心網友

資金和人氣。

熱心網友

股價低了

熱心網友

由于原來的非流通股東持有的成本很低,譬如萬科的大股東華潤持有的萬科股票成本只有0.82元/股,所以全流通后他們有著賣股票的沖動,這必然造成股票二級市場的供大于求,股票價格就要下降,這是最大的問題.

熱心網友

品牌斗爭ibm come

熱心網友

沒有那么多的錢來承接更多的垃圾股票,股市缺少賺錢效應.對外開放又不敢,又玩不過老外,只能殘害股民.

熱心網友

擴容啊,流通股股票供應量大大增加,就需要二級市場有人接盤,當然需要大量資金,就會對二級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這也就是目前股市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