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篇文章,現復拷如下,讓大家分享:三封公開信炮轟權證創設 權證交易暫時的退潮并沒停息市場各方對其的責難。近日,《證券市場紅周刊》刊發了三封關于權證創設的公開信,矛頭直指管理層、執行層及權證創設的受益者。本報特刊摘如下,以饗讀者。 洪平致中國證監會的公開信 呼吁立即停止一切侵犯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尊敬的中國證監會,我們很高興看到股權分置這一中國股市的毒瘤,正在國務院領導和證監會、國資委的推動下逐步得到根治。但自從權證作為對價的手段推出以來,特別是自上周券商創設武鋼權證以來,引起了市場的極大疑問和反響,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問題和混亂的局面,并對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帶來了沖擊。由于進入了不公平的財富分配機制,使得股改參與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二級市場風險陡然加大,從長期看,對股改進程也將產生不利影響。 不能以制度創新的名義剝奪投資者的權利 股權分置改革作為證券市場上的重大舉措,所涉及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前所未有,其所揭露的市場矛盾也是極其深刻的。從股東利益的角度上說,這是長期以來不合理的利益關系重新厘定的過程,是流通股東與非流通股東之間針對眼前和長遠利益進行對等交換的過程。 應健中致滬深證券交易所的公開信 請交易所做該做的事 我是一位跟著中國股市一路走過來的“市場老人”,1985年就參與了處于萌芽狀態的中國股市,通宵排隊購買了第一只發行的股票。5年之后,滬深兩地成立了交易所,那時投資者歡欣鼓舞,紛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國家的股份制改革,當老百姓愿意將自己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綁在一起的時候,這是一種什么力量?這是一種民族的精神力量。 如今交易所成立15年了,令人想不明白的是,這市場咋越搞越迷糊了?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老百姓錢賺錢卻越來越難;市場越來越洋腔洋調,規矩卻越來越顛三倒四。直到如今權證和“投票門”事件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時,我不得不給您們寫封公開信,有些話不吐不快。 此次股改,自權證亮相之后,交易所便給市場留下了許多笑柄。當然,交易所代人受過自有苦衷,但是交易所比誰都清楚,10年前權證這個妖怪品種是怎么登場又是怎么被逐出場外的。10年前權證給股市留下的是一片狼籍,如今權證妖勁十足的走勢已將股票市場邊緣化了。 水皮致券商的公開信 你們將再次面對“始亂終棄”的命運 我們對于你們的命運是如此的焦慮,因為不管怎么說,作為這個市場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你們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市場的方向。因此,當我們再一次看到你們沉緬于權證創設而忘乎所以時,忍不住悲從心來。 不錯,連續4年的大熊市的確讓你們傾家蕩產,但是覆巢之下沒有完卵,在這個江湖混的投資者又有幾個不是丟胳膊斷腿的呢?全行業虧損不是你們的錯,發不出工資也不是你們的錯,但如果你們想畢全功于一役,在權證上一舉扳本的話,那就是一種賭徒的心理。這就不僅是犯錯,而且犯的是天大的錯誤。 水皮不止一次在雜談中宣傳自己的發現,每一次大行情一定會消滅一個大券商,行情越大,消滅的券商也越大。“3·27國債行情”消滅的是證券王國萬國證券,1997年跨年度大牛市消滅的是君安證券,2001年的互聯網行情,消滅的是中經開和南方證券兩大券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因為只有在大行情出現的時候,券商們才會被市場沖昏頭腦;只有在頭腦發昏之后,擁有自營盤和委托理財的大券商們才會以巨額的現金買出行情的頭部,從而套死自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想必你們都懂。權證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衍生產品,這個道理想必你們也懂。那么,又是誰告訴你們可以享受零風險的權證創設的利益呢?你們的盲目樂觀又是從何而起的? 不必否認,投機源自我們內心的沖動,但是我們更不能否認權證的投機和股票的投機有著本質的差異。無論如何,炒股失敗的結局也就是炒成股東;但權證炒作,一招不慎,血本無歸。既然你們炒股尚且虧損累累,又是從哪里滋生出來權證炒作的妄自尊大呢?
熱心網友
說得有道理,支持!!!:)
熱心網友
說得有道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