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兩次分別施加水平方向的力F1、F2,F1>F2,使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撤去作用力后,物體繼續滑行,直到停止。兩次物體運動的位移相等。設F1、F2的沖量分別為I1、I2,所做的功分別為W1、W2,試分析I1、I2和W1、W2的大小關系。我要詳細的解答過程,請大家寫的詳細一些,謝謝了!!!
熱心網友
由于F1F2,而位移相同,所以各自的摩擦力f不等,由此就可以判斷W1與W2不等設動摩擦因素分別為u1,u2,則有a1=(F1-mgu1 )/m,a2=(F2-mgu2).v1^2=2*a1*s,v2^2=2*a2*s.但當撤去外力后有V^2=2*ugs所以有u1gs=F1-mgu1,u2gs=F2-mgu2.因此有u1u2,所以由W=FS,有W1W2在回到加速度有a1W2,I1 解:先判斷第二問,設總位移為S、力F(指F1或F2)作用的位移為S',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f。根據動能定理,物塊的初、末動能都為零,所以,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 FS'=fS-------(1) 所以W1=W2=fS 再解第一問。設F(指F1或F2)作用的時間為t,物體的質量為m。有:S'=(1/2)*[(F-f)/m]t^2由(1)式 S'=fS/F 聯立兩式消去S',解得t=根號下[2mfS/(F^2-Ff)]所以I=Ft=F*根號下[2mfS/(F^2-Ff)]=根號下[2mfS/(1-f/F)]在兩種情況下m、f、S都相等,故F越大,f/F越小,(1-f/F)越大,I越小。所以I1 各物理量F1,F2,I1,I2,W1,W2,S為距離,f摩擦力因為F1F2,所以F1*SF2*S,所以W1W2比較沖量時,取f為0的極限情況 S=F(t*t)/2M, t=2MS/F的平方根 I=F*t=2MSF的平方根 因為F2 設質量為m,存在摩擦力f,F1做功時間t1,F2做功時間t2。首先比較W1和W2: 先分析兩者的運動過程,可以設想,物體始終都存在著一個阻礙其運動的摩擦力f,而且f大小始終不變,F1和F2所做的功最終都消耗在f上,而兩次運動位移相同,設為s,則F1和F2做的功都是f*s,因此W1=W2。再分析I1和I2: (F1-f)*t1%/2m+f*t1%/2m=(F2-f)*t2%/m+f*t2%/2m F1*t1%=F2*t2% 也即:I1*t1=I2*t2, 而顯然t1I2 (其中t%表示t的平方) 哇,有點難。*^_^*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