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是手工做的鮮粉
熱心網友
小時侯見到大人將拌和好的紅薯淀粉放在木頭雕制的大馬瓢中,馬瓢底部有許多小洞。由一人端著馬瓢站在燒著開水的大鍋旁,另一人用拳頭錘擊馬瓢中的淀粉,淀粉從馬瓢底部小洞擠壓出來變成了白色的線條,線條徐徐落入鍋里開水中,瞬間晶瑩剔透的紅薯粉絲就可以從鍋里撈出來了。這時的粉絲加配料后是最鮮美的,以后我沒再吃到過了。當然大鍋里不斷的撈出來的粉絲是掛在竹竿上曬干備用的。現在都是用機械代替人工了。我也見過有人介紹手工的,但都不是我小時侯吃的那種。現在也摘錄一篇。新法手工生產純紅薯粉絲利用本方法產出的粉絲色澤自然,半透明,久煮不糊,滑韌可口,耐貯運,不易折斷。 準備2—4個平底圓盤或適宜蒸鍋直徑的方形盤。它們用2毫米厚的鋁合金鐵皮敲成,直徑50厘米左右,邊沿高1。5厘米。準備竹籬10—20個左右。它們是用 11—13根長2米、寬2厘米的竹篾,刮去青皮,削去黃皮層,等距排成寬70厘米的竹排,然后用竹絲等距分5道編好,兩邊間竹片頭15厘米左右,每道應編6根竹絲,竹片及捆絲應除去青皮及毛刺,編成籬笆后在太陽下曬幾天,最好能浸水2天后再曬干。準備一把鋒利的切刀,如能添置手動或自動切絲機則更好,準備一只日常用的鍋灶。 將淀粉和水按1:1。4的比例調成稀糊,濾去雜質,并將干淀粉重量3%的明礬溶解后加入,將淀粉漿置于容器之中,并不時稍微攪拌,淀粉與水的比例在實際操作中應按蒸出來的粉皮和稀韌程度靈活掌握,如粉皮稀且易破是水加多了,應加淀粉調和,如粉皮韌而發白蒸不熟,則是淀粉過多,應加水調和。 在鍋中加入適量水,再架兩根短木條于鍋中,鐵盤應離水3厘米以上,鍋中的水以不易燒干為宜,水燒開后,在鐵皮盤中抹一遍油,舀入適量的淀粉糊攤開,厚度一般以3—4毫米為宜,然后將鐵盤放在木條上,注意保持不平狀態,以防粉皮出現厚薄不勻現象,蓋上鍋蓋用大火猛蒸,幾分鐘即可蒸熟,熟后連盤取出放一邊冷卻,此時可放人另一盤去蒸,如此循環不停。 將稍冷卻的粉皮取出攤于竹籬笆上,一般每個竹籬可攤放2—3張,然后置于室外晾曬,注意別曬硬了,以免影響切絲,待粉皮柔韌不粘手時即可取下攤好層疊。 淀粉糊全部蒸完后即可切絲,將粉皮數張卷實成圓筒狀,用切刀或切絲機切成寬2毫米左右的粉絲,邊角粉皮可卷入下筒粉皮之中,然后理順成長條粉絲置于木板或籬笆上,為防止粉絲在曬的過程中彎曲變形,可夾壓一片竹籬笆,曬至七成左右即可包裝貯運銷售。 本法生產一般沒有斷頭粉絲,生產量大的可用蒸籠式的層蒸方法。由于是純手工生產,幾乎不加添加劑,品質更好,售價更高,市場也很暢銷。。
熱心網友
那你可太費勁了,我只見過農村人自己開的粉房里做過,從篩子里往下面燒開著的一大鍋水中漏粉,現在個人恐怕沒人做了,工廠里是機械化,肯定不是我說的那種做法了。
熱心網友
在天水飯店里吃過,味道的確比外面買的干品好多了,但好象是在案板上用搟面杖搟的。
熱心網友
紅薯粉加水和成軟面團一樣的東東,大鍋里的水燒滾開,紅薯粉團放漏勺,用手使勁擠壓,一條條粉條便經漏勺掉進開水鍋里,稍一沸騰,咬著彈牙的紅薯粉就做好了.現做現吃也行,撈出放竹竿上晾干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