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生機盎然的閩南金三角 東海之濱,福建南部,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呈犄角之勢,稱閩南三角地區。全區包括三市和三市所轄的同安、龍海、漳浦、東山、云霄、詔安、平和、南靖、長泰、華安、石獅、惠安、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石獅、金門等縣(市、區),面積24989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總面積的20。77%,1999年總人口1232。5萬人,占福建省總人口數的37。54%,水果種植面積27。32萬公頃,占福建省總數的48。18%,水果總產量218萬噸,占福建省總量的55。25%,水產養殖面積8。69萬公頃,占福建省總數的41。35%,水產品總產量217萬噸,占福建省總量的43。20%。1980年國務院正式成立廈門經濟特區,爾后又將特區范圍從湖里2。5平方公里擴大到包括廈門島、鼓浪嶼及鄰近小島共131平方公里;1985年,國務院進一步批準漳州、泉州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初步形成閩南三角地區的對外開放格局;1988年1月,國務院又批準擴大閩南三角地區的開放范圍,至此,整個三角地區實現了全方位對外開放。閩南三角地區積極發揮地處東南沿海、鄰近港臺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及僑鄉特有的優勢,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了全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如今,閩南三角地區生機盎然,日新月異,被海內外稱為“閩南金三角”。 閩南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平穩,有“閩南大溫床”之稱,常年平均氣溫20℃左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資源豐富,是發展大農業的理想基地,素以“魚米花果之鄉”而著稱。閩南三角地區盛產龍眼、荔枝、柑桔、鳳梨、香蕉等果品,安溪的烏龍茶,漳州的水仙花、天寶香蕉、永春蘆柑、平和蜜柚、云霄金棗、龍海荔枝、同安龍眼等特產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閩南海岸線長,江海河溪縱橫交錯,水產捕撈、養殖業較為發達。主要產品有鰻魚、鮑魚、文昌魚,對蝦、海參、海蠣、珍珠、海帶、紫菜等,三角地區各市都先后建成了糧食、水果、水產、蔬菜、食用菌、畜牧等生產基地,是全國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具備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基礎和條件,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高優創匯農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基地;福建省最大的農業產品加工基地。 閩南地區又是閩臺農業合作基礎好、起步早、優勢最為集中的地區。閩南與臺灣地緣相鄰,農業生態環境相似,盡管與臺灣為海峽所阻隔,但民間往來特別是農業的交流確從未間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兩地農業合作與交流發展迅速,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的首選地和密集區,其前景十分廣闊。 。
熱心網友
說起閩南金三角,真是慚愧呀,以前在這金三角中經濟最好的是漳州,因為漳州有鐵路這一發財之道,有一年中央決定建飛機場,問起漳州的領導,漳州領導的意見我們百姓不知道到底哪個是真(有人說是因為領導怕臺灣打過來飛機就完了,有人說是漳州領導沒眼光覺得有鐵路就好要什么飛機場),到頭來建在了廈門,廈門有了飛機場后篷勃發展成了金三角第一,而泉州的經濟是這些年來才超越了漳州,漳州的鐵路現在生意已大不如前了。漳州現在就出領導經濟嘛當然是廈門和泉州要好。在漳州稅一年比一年重,都是上頭的壓力。 而網上風傳漳州將成為廈門的一部分,真是冤呀,以前的風光敗在領導的自信之下了。 閩南金三角是這三個城市靠海,經濟較其他地方繁榮。
熱心網友
福建簡稱閩,而廈門、漳州和泉州位于福建的南部,所以合稱閩南還有這三地由于自然地理優勢以及迅速發展的經濟所以叫閩南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