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遠近聞名,到了天津我才知道,它和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并稱天津三絕食品。 十八街麻花 “三絕”里我最早接觸的是十八街麻花,那是桂林猴六的女老鄉送到我們宿舍的,據說是一下子買多了,吃不了。我們才不管是什么原因呢,有得吃就好。裝麻花的紙盒已經漚上油漬了,打開一看,呵呵,這么粗一根!比我們以前見過的麻花粗多了。表面還沾著芝麻。用手掰碎,放一小截在嘴里一嚼。嘎嘣脆,很香。不過吃不了太多,吃多了有點油膩,還好我們宿舍兩套功夫茶具不是擺設,喝茶解膩。六個人一晚上就把一盒麻花消滅了。我們當時吃的還只是直徑3厘米左右的,后來到南市食品街,看到比胳膊還粗,嵌著冰糖,果仁的巨大麻花,我們才知道我們原先吃過的只是孫子級的。不過,我們想,那種巨大的麻花不過是店家吸引眼球的手段罷了,沒人會花銀子買那玩意兒回家。 耳朵眼炸糕 有一次我和平潭的劉君在勸業場附近亂逛,在一條岔路上看到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店。一塊匾上赫然寫著耳朵眼炸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出,得來全不費工夫。”誤打誤撞地給我們碰上了。進去一看,一個人正在油鍋里炸油條似的翻動鍋里的炸糕,邊上已經有一堆成品了。每個價格才3毛錢。先買4個。嘗過我們就知道:原來是米(應該是糯米)磨成的粉,包著紅豆沙,故意留出一個空心做成球狀。表皮炸得酥脆。顏色看起來和油條也差不多。口感是不錯,可這樣的東西,誰能一口氣吃許多。再說甜食我并不特別喜歡。沒再買我們就退出來了。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總店在勸業場附近。幾次想去見見世面,幾次都看到排著巨長的隊,從店里拐著彎排到店外老遠。估計至少得排一個小時隊才吃得上。我們實在沒那個耐心。都是張望一陣便悵然離去。 臨畢業,我們商量可不能帶著沒吃過狗不理的遺憾離開天津。終于有一天我們去了四個人,輪著一個人排隊,三個人轉悠。最后包子是羊三買到的,托著大紙袋出來找到我們。一吃之下大驚。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就這樣?!包子里倒有點湯汁,味道的確比我們食堂的包子好一些。可想象中它不該僅僅如此呀。而且油很大,吃多了很膩。但我們肯定買的不是冒牌貨,總店嘛,再說那么多人排隊。。
熱心網友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熱心網友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熱心網友
【天津三絕】品天津小吃 狗不理包子 要是一提起天津,十有八九的人會毫不猶豫的想起狗不理包子,這是一塊金字大招牌,招得南來北往走東串西之客,要是有機會路過天津,就一定要吃一頓包子!否則,這心里頭就會那么的不是滋味,比去了北京沒吃烤鴨,到了重慶沒吃火鍋,過了西安沒吃泡饃,還難受。 要是您還沒想起來狗不理,您就聽聽這段:“竹板這么一打呀,哎,別的咱不夸!我夸一夸,這個傳統美食--狗不理包子!這個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兒、大餡兒、十八個折,就像一朵花。” 天津調兒配上天津味兒,這狗不理包子包著的不僅是一段膾炙人口的天津快板,還包著那么一段狗不理傳奇。 傳說,在天津郊區有一戶農民,四十歲時才喜得貴子,為了求平安,就取了個賤名叫“狗子”。狗子長到十四歲時,就不得不進城學藝,在一家蒸食鋪當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勤奮好學,練了一手好活兒。但是,他家窮的總讓人看不起,然后不斷的被人取笑。于是狗子就再不甘心寄人籬下,任人擺布了,便擺起了包子攤兒。狗子的包子在他的琢磨下,別具一格。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用料上,包子的餡,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用上等醬油找口,再放上香油、味精、蔥姜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的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面。做工上,從揉面、揪劑、搟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于十五六個。 這種水餡、半發面的工藝,使做出來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越來越多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而狗子則忙得顧不上與顧客們說話,眾人就開玩笑的說:“狗子賣包子都不理人了”。天長日久,喊順了嘴,包子就成了“狗不理”了。 據說當年袁世凱在天津操練新軍的時候,還將狗不理包子帶入宮中,敬獻給慈禧太后,吃完包子,她特別高興,說道:“山中走獸云牛燕,腹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常壽也”。于是,狗不理名聲大振。 現在的狗不理包子秉承傳統工藝,開拓創新,已經成為名揚海外的馳名品牌,而“狗不理”也成了中國著名商標。位于天津山東路上的狗不理總店以及和平路上的狗不理大酒店則是狗不理向著品牌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比較多的銷售網點也可以滿足廣大食客的消費要求,雖然時過境遷,但狗不理味道依然,地地道道的津味兒環繞在熱氣騰騰的包子籠屜之間,讓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啊!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在離開天津的火車上,有一種禮品是不能不引起人注意的,因為基本上每一個外地來津的旅人手里都拎著基本上顏色一致,造型相同,以紅色為主色調,裝楨的很為精致的盒子,外盒上赫然印著碩大的麻花,當然,盒子里裝的自然也是鼎鼎有名的桂發祥十八街麻花了。 這種麻花有人叫“桂發祥麻花”,又有人叫“十八街麻花”,兩個名字卻是一種東西,叫它“桂發祥”是因為這里的麻花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兩家麻花店,后來兩家并一家,成了“桂發祥”;叫它“十八街”是因為當年這兩家店鋪都坐落在在天津大沽南路十八街,因地而得名。而我們在這里為了說明這兩種麻花是一家所生產的,就管它叫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我始終覺得這種麻花有兩個絕活,一個是工藝上的“絕”:選料的主料是面粉、花生油和白糖,又加了桂花、青梅等十幾種小料。需要發肥、熬糖、配料、制餡、和面、壓條、劈條、對條、成型和炸制10道工序。由十根細條組成,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擰成三個花,成為什錦夾餡大麻花。由于在炸制的過程中,要根據面粉質量調整油酥大小,適應氣溫高低變化增減肥、堿劑量,保證投料配比。所以在麻花成型后,可以在干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最后把麻花放進花生油鍋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瓜條等小料。酥脆香甜,勝似酥糖。第二是包裝上的“絕”在2002年“中國之星”全國包裝及標志設計大賽上,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的包裝獲得了食品包裝類的金獎。這種品牌定位統一使產品的包裝畫面直觀,個性鮮明,適應了國內外的產品需求要求,通過包裝提高了利潤,打開了國際市場,桂發祥麻花飲食集團公司,位于河西區前進道25號,占地一萬平方米,前店后廠,肯定能滿足您的味覺和嗅覺的要求,要不然,您回家的路上也拎上幾盒麻花,回到家里慢慢品著津味兒,好好的享受一下旅行的快樂。 耳朵眼炸糕 天津有三絕:一是狗不理,二是桂發祥,這三就是耳朵眼了。 耳朵眼說可不是炸糕的大小,而是由于當年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在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常年以賣炸糕謀生并逐漸形成獨特風格,所以被戲稱為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的傳統制法,是選用北河、西河的上等新粘黃米,水磨后發酵、對堿、揉勻,制成面團。選用優質紅小豆煮爛,使用銅絲羅搓沙,放入紅糖汁炒成豆沙餡。炸糕團成團兒,先使溫油下鍋,后加旺火炸透。 用這種方法制成的炸糕火候適當,既不焦糊也不跑餡,出鍋后厚薄均勻,呈金黃色,而且炸的個兒大,做到高發,也有祝福顧客高開發財的吉祥之意。 耳朵眼炸糕的個頭兒可挺大,排著大隊買炸糕的人們一次也就買上三五個,但這可就是全家吃的量了,并且這種炸糕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香甜酥脆,深得天津人的喜愛,要是哪天您去大胡同對面的北門外大街買耳朵眼炸糕,碰上沒排隊,那可真是趕著啦。 這回如果您再來天津,記得來嘗嘗這些地道的津味兒,讓這些飄在空中誘人的香味兒,成為您口中的美食。但愿天津人的口味您還吃得慣,但愿這有著歷史,有著美味的津味三絕成為您留在天津的美好記憶之一。2》天津三絕:狗不理,十八街和耳朵眼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遠近聞名,到了天津我才知道,它和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并稱天津三絕食品。十八街麻花 “三絕”里我最早接觸的是十八街麻花,那是桂林猴六的女老鄉送到我們宿舍的,據說是一下子買多了,吃不了。我們才不管是什么原因呢,有得吃就好。裝麻花的紙盒已經漚上油漬了,打開一看,呵呵,這么粗一根!比我們以前見過的麻花粗多了。表面還沾著芝麻。用手掰碎,放一小截在嘴里一嚼。嘎嘣脆,很香。不過吃不了太多,吃多了有點油膩,還好我們宿舍兩套功夫茶具不是擺設,喝茶解膩。六個人一晚上就把一盒麻花消滅了。我們當時吃的還只是直徑3厘米左右的,后來到南市食品街,看到比胳膊還粗,嵌著冰糖,果仁的巨大麻花,我們才知道我們原先吃過的只是孫子級的。不過,我們想,那種巨大的麻花不過是店家吸引眼球的手段罷了,沒人會花銀子買那玩意兒回家。耳朵眼炸糕 有一次我和平潭的劉君在勸業場附近亂逛,在一條岔路上看到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店。一塊匾上赫然寫著耳朵眼炸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出,得來全不費工夫。”誤打誤撞地給我們碰上了。進去一看,一個人正在油鍋里炸油條似的翻動鍋里的炸糕,邊上已經有一堆成品了。每個價格才3毛錢。先買4個。嘗過我們就知道:原來是米(應該是糯米)磨成的粉,包著紅豆沙,故意留出一個空心做成球狀。表皮炸得酥脆。顏色看起來和油條也差不多。口感是不錯,可這樣的東西,誰能一口氣吃許多。再說甜食我并不特別喜歡。沒再買我們就退出來了。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總店在勸業場附近。幾次想去見見世面,幾次都看到排著巨長的隊,從店里拐著彎排到店外老遠。估計至少得排一個小時隊才吃得上。我們實在沒那個耐心。都是張望一陣便悵然離去。 臨畢業,我們商量可不能帶著沒吃過狗不理的遺憾離開天津。終于有一天我們去了四個人,輪著一個人排隊,三個人轉悠。最后包子是羊三買到的,托著大紙袋出來找到我們。一吃之下大驚。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就這樣?!包子里倒有點湯汁,味道的確比我們食堂的包子好一些。可想象中它不該僅僅如此呀。而且油很大,吃多了很膩。但我們肯定買的不是冒牌貨,總店嘛,再說那么多人排隊。 滿懷期待卻落了個這樣的結局,我們沮喪得要命。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往往指數倍增高。想想也沒什么可奇怪,天底下盛名難負的事太多了。。
熱心網友
沒吃過狗不理包子,就不算到過天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