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應該是最具有藝術性的音樂。但是,我看到幾次歌手賽時,往往一些很有民族的東西卻得不到眾多評委的認可,說是他們的唱法有問題,很讓我失望。我覺得唱法是工具,不能完全說誰對誰錯。只要能把歌曲的內容較好地表現出來,這種唱法就是好的唱法,就應該得到認可并得到推廣。可是這些很有民族的東西前景如何呢???

熱心網友

現在我們的耳朵都已在童年時期就被西方音樂給馴化了,耳朵上能接受十二平均律卻對我國的傳統律制無法接受,聽起來總覺得“音不準”,真正民族性的東西已逐漸的消退;同樣的道理,在聽音樂時,特別在聽藝術音樂時也是以西方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總覺得只有那樣才是對的,所以有些歌手比賽,對于民間的唱法也會常常覺得“不規范”,其實有些音樂本身講究的就是即興韻味,特別是民間的東西,你規規矩矩唱了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味兒,現在不是有些專家感慨音院的孩子都怎么了?手指干凈技術很好可為什么就表現不出味道來?而那些小滑音,裝飾音又是記譜法無法表現出來得,這真是矛盾。 現在一直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真正音樂的走向還是越來越偏向西方,到底要怎樣才能將民族民間音樂保存下來并不損壞其原汁原味,還真是任重而道遠。

熱心網友

從民族音樂的前景看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侵蝕!西方的“圣誕節、萬圣節....”被一些商家作為獲利的一個媒介,百貨商店里、超市里到處是圣誕節的裝飾物,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被渲染的色彩斑駁,而中國的傳統春節呢?在年輕的一代里,他們是怎樣看的?或許許多年輕的青年、學生會認為:傳統的是過時的,是老掉牙的!國人對外來的東西接受很快,適應能力又很強,而在接受這些新鮮的東西的同時,東方的傳統文化是否是在慢慢地消退呢?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刻不容緩的。但要做到保持我們獨有的特色,而不被外來的東西所擾,又是一件多么艱巨的工程!!

熱心網友

是的現在的人都不喜歡聽了趕潮流去了都

熱心網友

民族音樂目前前景不太樂觀,因為它面對的是“流行音樂”這個強勁的對手!同時,我覺得現在的孩子這方面學校教育太少了,像是這種民族化的東西,在讀書時期,老師就要引導他們怎么去欣賞這種音樂,同時把它發揚光大!而我們現在的學校已經越來越不怎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了!所以民族音樂也就越來越“蕭條”了,弄得現在國外的人倒反而喜歡這種音樂并非常欣賞,而我們做為民族音樂故鄉之人卻不怎么重視!這種常被人諷刺的稱作“墻內開花墻外香”!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喜歡并重視民族音樂!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