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找出的照片洗出來后都感覺發暗,好像懵了一層淡褐色的薄膜,有點不清楚。但有時一卷能照出一兩張比較清楚的照片。這與光線和曝光時間有關系嗎?如果有關系,應該怎樣調整?

熱心網友

1、曝光不足,延長快門速度和開大光圈都是解決辦法。2、如果你的底片上在齒孔部分也發現有曝光的話就是你的相機露光了,要修。3、去好一點的沖印店,有的小店用回收的舊藥水也會灰霧。4、如果你常在暗處拍照,應用高感光度的膠卷。5、如果你的片子是自己沖的黑白卷,那么也可能是顯影時間不足,這時候膠卷上在齒孔部分的數字也是灰的看不清。

熱心網友

lcnngx網友答了很多。這些情況在初學者當中經常會出現。另外,城市的雜光進入鏡頭后也會出現灰霧。避免的方法是用遮光罩(對!晚上也要用)和避免在有多方向光線照射的地方拍照。一般暴光不足(這個暴光不足是指彩擴設備)由于是夜景的背景(大部分影象)是黑的,所以在彩擴時如果設備設置的是全自動的話,設備會誤認為底片薄,會減少密度值,造成噪點。我認為,夜景只要暴光時間夠長,光亮處一般不會有暴光過度的情況出現。因為有“倒易率失效”的情況會出現,簡單的講就是在長時間暴光時,一個光源在底片上形成的亮度達到一定時,就不會更亮(或變白)。適當延長暴光時間是好習慣(除非在表現月夜,過長的暴光時間會導致月亮的影象拉成線,就像行進中的車燈)。光圈開的過大會給雜光可乘之機在相同暴光時間里,大光圈會使更多的雜光進入鏡頭,會產生更多的灰霧。適當的細光圈不但會使反差加大、解析度更高,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雜光干擾。

熱心網友

您的測光表不準,可以加大一擋光圈。

熱心網友

把曝光時間調的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