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我們一直這么認為,但是我們所謂的大國又真正的有哪些方面能戰勝他們呢?這值得我們反思!! 日本的國土面積小的可憐,卻能穩拿世界第2。經濟總量是我國的5倍,我們什么時候能超過他們? 日本人雖然有這樣的實力,但他們從沒有招搖過,這又能說明什么??我們和他們的素質相比又差了多少?
熱心網友
我很悲哀。因為我在中國。我更悲哀的是,有那么多我的兄弟姐妹不明白我為什么悲哀。同樣的黃種人,同樣的地少人多。同樣的資源貧瘠,同樣的山多地少,可是,你看看日本,臺灣,韓國。為什么他們可以做到的事,我們卻做不到?!為什么在國外的中國人大多都能在當地出人頭地干出一番事業,13億中國人民在自己的故鄉卻不能生活的富足????你真的相信是因為我們基礎差,底子薄???還是我們的人民不勤勞????那么我們人民勤勞不勤勞?善良不善良???南方有個大學的女大學生,2004年的伙食只用了8元錢!!!8元錢吃一年!!!!吃什么了??????他們到底可不可悲????~!!!!他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啊!!!他們到底可悲不可悲??!!!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請你告訴我,這是為什么!!!!!!看看下面的文章吧!我不怕別人因此說我什么,但愿,這樣的問章可以讓更多的國人反思!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 過去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中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日本卻陷于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泥潭。面對中國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趨勢,某些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幻覺”:中國即將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制有人相信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在中國,一些熱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現得對日本滿不在乎。 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甚至也出現了高看中國輕看日本的傾向。有段時間,北京盛傳著一個笑話,說將來全球只要有三個經濟學家就夠了,一個懂美國經濟,一個懂歐洲經濟,還有一個懂中國經濟的。至于日本,回答是輕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于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 讓我們先來看基本數據。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的確是大中國,日本的確是小日本。 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國的3倍。 以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 中國近年來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戰后的第一個4/1世紀,日本即輕松成為全球第二號發達國家。而中國,盡管經歷了過去20多年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GDP總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并且以諸多指標衡量,根本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本的經濟實力既表現在國內,也表現在海外。中國近年來以引進外資多多為傲,然而日本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于2003年中國全部GDP的2。3倍,其制造業在海外的銷售總額為1。3萬多億美元,與中國的GDP相當(唐淳風,2001)。如此強大的一個隱形的“海外日本”,足令開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著口號,邁著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汗顏! 經濟結構比較:1999年,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顯的“后工業社會”。1975年,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率首次超過50%,標志著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進入了服務業為中心的“后工業化”時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是14。7:53:32。3,中國甚至沒有完成前工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 按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化定義,一個國家工業化全部實現的標志:一是農業產值在15%以下,這條線中國可以說剛剛跨過;二是農業就業在20%以下,中國目前仍高達50%,可以說還遠遠不夠線;三是城鎮人口比重須在60%以上,中國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遠的距離。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8%,大概與今天的中國相當,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國重工業增長超過輕工業4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投資開始進入旺盛期。舉國上下為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歡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國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進入到了重化工業的高度加工階段,并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經濟過渡。僅從工業結構上看,中國大約只相當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國目前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于“世界工廠”的牽引。據筆者的測算,2003年中國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高達63%。然而,從制造業總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億美元,中國為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4倍。顯然,中國遠稱不上“世界工廠”,日本卻是名符其實的國際制造業中心。 按過去的趕超速度,在“世界工廠”的道路上,中國要趕上日本至少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來會越走越艱難,能源問題、環保問題、勞工問題、市場問題都會困擾中國。 日本的人均資源也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長最快的時期,日本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從81.4%上升到96.0%,而礦業從10.1%下降到0.62%,電力、煤氣、供水等基礎產業從7.74%下降到3.38%。中國也是人均資源不豐富的國家,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價出賣資源。以2000年為證,中國資源型產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54.5%,其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占輕工業的62.0%,采掘和原料工業占重工業的50.5%。 中國現在開始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在這方面,日本比中國先進得多。以單位能源每千克油當量的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計,中國大約是0。7美元,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同樣能源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5美元,為全球之冠,約相當于中國的15倍。 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創造出比中國高出15倍的產值來?中國人又喜歡高談“老子”,講“天人合一”,可是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珍惜何嘗比得上日本?! 中國正進入新一輪黃金增長時期。然而,2004年經濟增長甫一發力,GDP總量剛剛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費已躍居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還有鋼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擔心中國長期增長會否導致全球資源不足,“中國會不會餓死全世界”? 事實上,中國應該謙虛地向日本學習,并且要象日本那樣去倍加珍惜資源,高效地利用資源。中國眼下正進入一個苦心制訂種種“能源戰略”和“資源戰略”的熱潮,其實,大道至簡,中國應該象日本那樣,眼光向內、銳意挖潛,如此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變的水平上支撐中國經濟翻上好幾番。 中國勞工多,是中國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優勢,可是中國卻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勞力,從而大大抵消了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同樣是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至1975年間,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07%;1980年至2000年間,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只有5。19%,按美元計年均增長2.59%。勞動生產率指標的對比充分表明,中國的高速增長靠的是人海戰術,日本靠的卻是勞動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戰術,中國的增長還靠大量投資,可是投資質量又如何呢?都說日本壞帳嚴重,可是在從高速增長走向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日本銀行的壞帳率僅5%,而中國在2000年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高達28.78%,如將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1.4萬億元不良資產計算在內,則不良貸款率近45%。顯然,同日本相比,中國的投資效率與效益要猛回頭。 R&D(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組國際通用的用于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00年,中國在這一指標上的支出為896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1個百分點。而同一指標,日本2000年是3。12,不僅遠高于中國,也高于美國的2。65、以及德國的2。37、法國的2。17、英國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在科技興國方面具有堅韌不撥的決心,也無意中泄露出這個國家富強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為本、科技領先。這一指標當然還顯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國人所想像的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個富于遠見卓識的民族----只有富于遠見卓識的民族,才舍得哪些花大本錢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相比之下,中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乃至一般的國民,都顯得是那樣的急功近利和讓人失望。中國人更喜歡喊喊“科技興國”的口號,或者在網上大罵日本人過過嘴癮,卻不愿意花時間去補習科學知識。 專利發明方面:1995年,中國申請專利數只全世界的1。45%,批準量占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請專利數占全世界的13。48%,批準數占全世界的15。3%。韓國產業銀行日前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若以韓國為基準(100)予以換算,則中國為76。5、日本為110。5。 中國人還必須時時記住的一個數字就是:日本人中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到12人,中國仍是0。一位偉人說得好:“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可是,做比說要難得多! 在企業層面,中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業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 中國企業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并不斷向外企流失。而每萬名勞動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員數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為109。3人,高于美國的73。8人、法國的60。3人、德國的59。6人以及英國的54。8人。 中國以進入世界500強為企業發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而日本1994年的時候,在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家數與美國平分秋色、并抱攬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當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業在世界500強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國只有12席,而且多是壟斷型國有企業,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 你敢想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成為世界500強中家數最多的國家嗎?你敢想像中國企業占據世界500強頭席,并且包攬前四名的盛景呢?這樣的日子也許有一天會到來。可是,我們的鄰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個誠實的中國人,一個立志全球的中國企業家,是否應對此表示一分敬意?! 經濟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們再來比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國人均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僅以人均GDP作為收入計,中國只相當于日本1966年的水平。 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準的指標。2002年,日本的恩格爾系數是22。3%,而中國目前城市為37。1%,農村為45。6%。也就是說,中國人目前生活支出主要是忙乎吃,日本卻將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國是生存消費,日本是發展消費。 然而,最可悲的莫過于,生活水平僅相當于日本“60年代”、消費支出只夠吃喝的中國人往往在感覺中自己很富,并且經常會表現得大手大腳(如有人主張大操大辦奧運會),而生活水平位居全球最高之列的日本人卻經常在國際上哭窮,并且處處厲行節約,常常“小氣”得驚人! 誰比誰傻?誰是真傻? 住房:200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8平方米,日本是25平方米。國土面積極為狹小的日本是中國的1。4倍。 百姓生活不僅看人均收入,還要看收入差距。2000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14,已達到國際警戒線水平,中國被公認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相反,又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日本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卻是全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國家之一,基尼系數0。285,可以堪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時期。 失業率指標:據我國國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截止2003年6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失業人數為795萬人,分別比去年底上升0。2%和25萬人。但這個數據遺漏太多,學者們估計,目前中國城鎮失業率,包括登記失業、下崗職工和其他類型的失業,總計大約在8%至10%(王夢奎,2003)。 中國的媒體經常報道日本這些年經濟困難、失業率很高,似乎日本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其實,日本失業率最高時也不過5。5%。2003年,隨著經濟回升,平均失業率很快回落至5。3%。 教育:中國人一向自認為最重視教育,并且一再強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的父母也的確是對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國家教育經費的缺乏,由于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今天的中國人中,成人識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數約占人口的15%以上,離教育現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學毛入學率為5%,離教育現代化起限30%相差25%。 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視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達到了100%的小學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成人識字率近100%。 中日兩國的教育相差多遠呢?據估計,中國的初級教育大約相當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約相當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約相當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教育經費只相當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再來看與百姓智力開密切相關的信息化指標:2003年底,中國網民數已接近8000萬,一個龐大的“E國”誕生,但全中國上網普及率卻很低,才6。2%。 日本的人口比中國少得多,但同一時期上網人數達到7730萬人,普及率突破60%,幾乎所有14—75歲的日本人都可以上網。 此外,日本的網絡更加發達,寬帶通信費用低速度快,寬帶上網費占每個家庭收入的比例才0。8%,被評為世界第一。而中國的網絡速度慢,服務差,寬帶網使用處于起步階段,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的住宅寬帶普及才超過30%,全國一般地方水平則相當低。 中國的個人電腦普及率為27%,移動電話普及率為30%;日本個人電腦普及率為36%,移動電話普及率69%。兩者的差距亦是明顯的。 也許有人說了,日本不過是強在經濟和科技,強在物質而已,日本文明卻沒有什么可夸的。文明的題目是一個大題目,筆者不敢在這里進行比較,但可以通過一些中國人非常關心的社會性指標,來管中窺豹。 眾所周知,從社會信用和國民素質看,日本人普遍被認為工作認真、講求效率,守時、重信用、講禮節;日本的企業亦以講究信用、產品質量精良著稱于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無論是走到擁擠的地鐵,還是人頭攢動的商場,地面都光潔如新,地鐵的墻壁上也看不到亂寫亂畫的現象;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場所抽煙和吃零食,更沒有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日本人遵守交通規則,無論是繁華的東京、大阪,還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個交警,汽車、人流嚴格按紅綠燈指示行動,一絲不茍。 反觀“文明古國”的我國,情況如何呢? 如果說,那是因為中國人的物質文明還不夠,“倉稟實而知禮節”。中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強調“客觀原因”的民族了。可是,我來問你,中國人如今的收入水平相當于1960年的日本,文明禮貌卻遠不及,也比不上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好幾倍的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更沒有盛唐時期的風雅儒愛,真的是“倉稟實而知禮節”嗎? 企業信用:前面已提到中國各商業銀行的呆壞帳記錄舉世無雙,這說明中國企業的信用記錄是很差的。除此之外,企業拖欠亦是世上少有。據統計,2001年,我國國有企業相互拖欠貨款已經超過1。6萬億元,造假經濟的規模高達1270多億元,國家為此每年損失稅收250多億元。 另據有關部門調查,2001年全國有283家名優企業的650多種產品被假冒產品侵權偽造,上半年全國工商管理系統共查處各類合同欺詐等違法犯罪案件5338起,比前年同期上升61%(候云春,2002)。這又說明什么,說明中國的企業坑蒙拐騙正在嚴重侵蝕這個國家的市場經濟。 近年來,又添一個新的現象,就是企業拖欠民工工資愈演愈熾。據全國總工會公布,目前中國民工被拖欠的工資估計有1000億元左右,其中建筑業占70%以上。有些地方,包工頭欠民工的錢,建筑商欠包工頭的錢,追到最后,發現竟然是地方政府欠建筑商的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各地政府拖欠工程款占全部拖欠工程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信用正在讓中國年輕的市場經濟付出代價。而中國的學者現在終于開始明白,信用問題的解決,光靠外部的法律監管、內部的企業治理結構都是不夠的,還要靠人們心中的文化,乃至信仰。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被破壞得差不多了,要構建文化資源,中國人不知從何入手。而日本卻是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完成現代化轉型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居然將武士對于主人的忠誠轉變成了企業員工對于企業的忠誠,進而建立起全社會的工商信用。 離婚率:中國人無論想不到,2001年,“后現代化社會”的日本離婚率才0。23%,是亞洲各國中最低的。而傳統上一向注重家庭的中國社會卻每況愈下:1980年,中國的離婚率為4。75%到1997年上升到13%,上升了8。25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在過去20年中,離婚率增加了20倍,令全球側目:中國人怎么啦?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包含兩性之間神圣的關系。日益缺乏穩定的中國家庭生活,會給中國人帶來什么?是更加不負責任,更加追求私欲還是更多的心靈自由、更多的個性解放? 腐敗:你可以不喜歡日本,但你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日本還是世界上較為廉潔的國家之一。今年3月25日,著名的反腐敗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布了《2004年全球反腐敗年度報告》,對世界各地區腐敗形勢進行了評估。在133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清廉指數得分為3。4分,與斯里蘭卡和敘利亞并列第66位,日本卻處于最清廉的前30個國家之列。 中國現在正從追求GDP轉向“科學發展觀”。可是,中國已經付出了過多的代價。截止到2000年底,中國森林面積只剩下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才16。55%,僅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森林面積0。128公頃,只相當于世界人均0。6公頃的21。3%。而日本的國內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那布滿綠樹、風光秀麗、詩意盎然、滋養了李白和杜甫的古國,如今已淪為中國人的了然殘夢!日益被工業污染的大地、荒漠化占1/3以上的奄奄一息的國土,斷流的黃河,黃河化的長江,以及春天刮過北京的漫漫沙塵,就像是中華大地母親的嘆息,又像是天地間最嚴厲的一聲聲警告。中國,已經禁不住折騰,已經不堪重負了。 與大地一同干涸的還有中國人的心靈。比荒漠更加荒漠的也是中國人的心靈。 日本人何以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依然讓國土保持錦繡,何以不讓GDP蒙蔽了頭腦,何以比中國人早走了半個世紀的科學發展觀之路。中國人,是否應該放下“高貴”的身份,去認真地研究一下,學習一下? 中國的人均壽命是比較高的。2000年統計的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69。63歲和73。33歲。在中國人眼里,日本人是天底不勞動強度最大的國家,工作壓力極大,可是,你想不到的是,日本卻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2003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5。33歲,男性為78。33歲,均創下全球最高紀錄。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已連續4年名列世界第一,而女性壽命從1985年以來一直名列第一。顯然,中國人雖然強調“以人為本“,但沒有日本人活得長壽。 日本是個什么國家呢?在許多人眼里,它似乎是一個野蠻的國家,一個從不知道認錯的國家,一個生活壓力大、國民不幸福的國家,一個甚至是無法理喻的國家。可是,從一個個統計數據的比較,我們卻發現,日本是個經濟先進、百姓富足、社會公平、吏治良好、教育優秀、家庭穩定、環境優美、預期壽命高,富于遠見,并且對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國家。中國要達到和日本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在許多方面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日本,決非等閑之輩,決非那個“幻覺”中日薄西山的國家,而是一個在許多方面都出類撥萃,值得中國人認真借鑒和學習的國家。而中國,也并非“幻覺”中已經崛起并即將超過周邊這個偉大鄰居的國家。中國,只是一個剛剛恢復元氣,有著遠大前程,同時需要在各方面倍加努力的國家而已。 也許,在一些中國憤青朋友的眼里,從來不恥于與日本人為伍,更別提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不過是仇人而已。就算是這樣罷,但千萬請記住一句話:對于你的仇人,最好的報復是“比他活得更好”,而不是不計代價地讓對方活得更糟。 而要做到生活得比人家好,光有滿腔的熱血和喊破了天的口號是不夠的,更加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真正的智慧以及扎扎實實的行動。
熱心網友
對,大家講得對。
熱心網友
唉 瘦死的駝駱比馬大啊!
熱心網友
埋頭苦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熱心網友
日本鬼子,早晚得死光。哈哈
熱心網友
日本人都比上面說大話的人強日本人用一個又一個中國人自慚的經濟數字狠狠煽中國人的耳光在你們罵他們的時候日本人在偷偷數從你身上賺了多少錢有本事賺他的去做一個學習型人才,我們不是世界上最強悍的民族,從來都不是,民族文化上看,匈奴,蒙古始終超過我們.要反駁,我們祖宗好象沒打到過歐洲
熱心網友
很快就要消失了
熱心網友
中國很快就會趕上小日本的
熱心網友
在當前和以后一段時期內,日本的經濟科技和人才力量會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是,日本沒有資源戰略優勢,這可能是它的夢魘。
熱心網友
科技和教育強
熱心網友
小日本是世界第二有點夸張吧?
熱心網友
日本的經濟很快就會被整下去。歐盟專家預言2020年。中,美,歐經濟三足鼎立日本海軍等于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一個反潛,防空小分隊。陸軍垃圾。空軍還過得去。
熱心網友
日本在明治維新后積累了國力,二戰前已經是強國,其貿易戰打得老牌強國英國節節敗退。二戰后經過多年韜光養悔,經濟一舉超過多個老牌強國英、法德、意,后來又超過了蘇聯,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中國的優勢有:一、超強的經濟力。日本2001年經濟總量為45742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99007億美元,為中國當年(1131億美元)的四倍強,僅整個大東京的經濟總量就超過經濟強國加拿大。二、發達的科技,扎實的基礎教育。日本科研實力很強,所獲“諾貝爾”獎的數量已超過部分西歐國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電子科技和生物技術已趕上和超過美國,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接近美國技術,但基礎研究和美國差距較大,在航天航空和海洋技術上也存在不小差距。日本教育水平很高,1990年,人均受教育水平為11。5年,達到當時我國文化最高的文衛科部門的水平(11年),我國當時全民教育水平為5。5年,小學不畢業。到2000年才免強達到9年。三、完備的工業基礎,良好的經濟結構。日本的工業基礎較為完備,其鋼鐵、機械制造、汽車、造船、電子信息、化學工業、輕紡工業、食品工業、日用品工業都很發達,1998年,日本生產鋼鐵9354萬砘,汽車815萬輛,造船9318萬總噸,長期居世界首位,直到2002年才被韓國超過。其金融證券和服務業也有相當的競爭力。經濟結構為典型的服務型經濟,服務業占GDP總量的70%以上。四、發達的基礎設施。日本國土面積僅和我國云南省差不多,但其鐵路總長47000公里,為中國的一半多,公路總長117萬公里,約為中國的2/3,但其人口僅為我國的1/10。其海空運輸亦十分發達。日本的弱點:一、國土空間狹小。日本國土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人口密集,對戰爭承受力弱。戰略空間狹小,幾乎沒有可以后退的縱深。二、資源貧乏,對外依存度高。礦產資源中除銅儲量較大外,其它資源都處于貧乏狀態。各種資源進口依存度很高。受封鎖后發展容易停滯基至崩潰。三、日本人民族單一,排他性強。日本大和民族占全國人口的98%以上,人種結構單一,排外性強,心胸狹小。我們應重視他們,但不能懼怕他們。
熱心網友
軍事排不上。
熱心網友
日本只能算經濟大國吧,還算不上世界第2。一個國家的經濟很重要,但不光靠經濟的。
熱心網友
原因很簡單,日本目前的科技實力勝于我國,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正處于2戰后的發展階段,日本之所以發展速度神速,重要依賴于美國的幫助與支持,只要美國一垮臺小日本準不行。日本經濟發達主要是進口廉價的半成品而依賴高科技制成出口的高昂價格的成品以從中謀取暴利。另一方面就是所謂的素質問題,正因為我國是文明古國,文化底蘊深厚,要進行變革并非易事,況且儒家封建思想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而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的資本主義改革比中國提前幾百年接受西方先進文化,他們所謂的高素質又怎么不高。日本現在是不招搖了,為什么,他敢嗎?他招搖的起來嗎?別忘了,他60年前剛剛戰敗,他受到國際條約的限制,他過分的招搖是想再次招徠原子彈。“永遠的第二”不可能,正如你說的,他國土小的可憐,資源貧乏的可憐,除了森林,他別無所有。如果有幸老天在讓活50年,到中國建國100周年看看到底誰是真正的大國,看看誰是真正的老大哥。別忘了他小日本的祖先是中國人,老子打不了小子可妥了。
熱心網友
他們不行
熱心網友
一次經濟危機就夠他們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