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解答.

熱心網友

不知你想知道哪種烤鴨?北京烤鴨 【所屬菜系】 京菜 【特點】 【原料】 北京凈鴨 1 只,麥芽糖10克,甜醬1碟,北京蔥段1碟,荷葉餅或芝麻燒餅若干 【制作過程】 1,選一只完整的北京填鴨,從割開的氣管處打氣,使其皮肉分離、全身鼓起 。 2。將鴨子開膛除去內臟,然后放入一根約2英寸長的木棍,支撐住胸骨, 以便使鴨皮伸展開來。然后用鉤子勾住脖子,再在鴨皮上涂上一層淡的麥芽糖,掛在通風處風干。 3。將晾好的鴨子掛在烤爐中,手邊預備好一只熱水壺以備隨向鴨子灌水。為使鴨子烤得熟透均勻,要不斷地翻動必要時可用烤竿挑動。 4。將鴨子烤至全褐色,出爐的鴨子好象涂了亮漆一般。 5。將事先擺在桌上的荷葉餅,芝麻燒餅和其他調味品等切成片的鴨肉一并上桌。 掛爐烤鴨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 【原料】 烤鴨1只,雪里蕻咸菜100克,大蔥絲100克,甜面醬50克,白糖15克,鮮味王1克,精制鹽1克,熟清油750克(耗25克) 【制作過程】 片皮鴨 1、炒鍋放中小火上,下甜面醬加清水(100克左右)、白糖、鮮味王邊燒邊用勺攪動,燒至稀薄稠粘,倒入小碗內備用。 2、炒鍋放旺火上,下熟清油燒五六成熱時,投入烤鴨,入油炸至皮脆肉熱,撈出瀝干油;用小刀將鴨皮連鴨肉片下,切成片裝盤肉;用單餅包鴨皮、鴨肉、大蔥絲并抹上甜面醬吃。 金陵烤鴨 【所屬菜系】 江蘇菜 【特點】 鴨皮金紅、香脆酥松,油潤光亮,肉嫩鮮香,食之滿口留香。堪為色、香、味三絕。四、山珍野味菜烹 【原料】 南郊麻鴨一只(重約2000克)。 青菜葉150克。花椒5克、蔥30克、飴糖25克、麻油15克。 【制作過程】 將鴨宰殺治凈,在右翅下開一小口取出內臟,洗凈瀝干。把青菜葉、花椒填入鴨腹內。蔥葉塞入鴨子肛門,使肚膛飽滿。將烤叉從鴨腿下襠插入,穿過胸骨,至肩骨頸皮穿口3。5厘米處戳通,將鴨頭由左向右方向彎轉,從眼睛下面戳通,卡住叉尖。水鍋上火燒沸,將鴨頭掀入水內,舀沸水澆燙鴨身,使鴨皮收縮繃緊,出現毛孔,然后用飴糖抹勻鴨身,放在通風處吹干。烤池放入木炭,點火燒燃后執鴨叉烤。先烤兩側,再烤腿、尾部、背部,最后烤胸部。待鴨皮吱吱作響,欲冒油花時,再以麻油涂之,并烤至金紅色時離火退叉,片下鴨肉裝盤,嵌上頭尾,配以薄餅、甜醬、花鼓蔥段同食。 廣東烤鴨 【所屬菜系】 粵菜 【特點】 【原料】 嫩鴨1只,精鹽、胡椒粉、黃酒和辣醬油各少許,溶化白脫油100克,蔬菜香料500克,配菜用應時素菜適量。 【制作過程】 ①將嫩鴨洗凈后瀝干,用精鹽和胡椒粉涂抹一遍后,烹上黃酒和辣醬油,再澆上溶化白脫油,將蔬菜香油切成碎塊后撒上,加入少許清水; ②進入烤爐內,烤至金黃色并熟透時取出,切成大塊后裝入盆內,澆上烤剩的油汁,邊上配放一些應時素菜后。

熱心網友

菜品名稱:北京烤鴨菜品分類:北京菜制作原料:北京鴨,飴糖水,甜面醬,荷葉餅,蔥花,蒜泥。制作方法:將鴨洗凈,去除鴨掌,取出內臟,在掏膛和去除食管、氣管時不要弄破鴨皮;將鴨子的頭握住,提起,用 100oC的開水在鴨皮上澆燙,使其毛孔緊縮,便于烤制;用飴糖水( 飴糖30克加水 200克,先熬好),澆勻鴨身,反復幾次,掛起晾干,這樣可使烤鴨烤成后表皮呈棗紅色;將鴨子腹內灌滿開水八成,放入烤爐內烘烤,爐溫度要保持在 230oC左右,入烤時間一般冬季40分鐘,夏季30分鐘,烤至呈棗紅色油潤發亮即好;取出鴨子,放出腹內的開水,趁熱切成塊盛在盤里,用荷葉餅加蔥花,蒜泥,甜面醬包鴨片吃。 菜品特點:色澤紅潤,皮脆肉嫩,油而不膩,酥香鮮。那種都沒有北京烤鴨好吃!!!

熱心網友

1》烤鴨絲炒綠豆芽(圖)原料: 烤鴨肉200克、綠豆芽100克、青蒜100克、精鹽、料酒、雞精、醬油、蔥、姜、花椒油、食用油做法: 1、將烤鴨肉片成厚片,再切成與綠豆芽粗細、長短相同的絲,綠豆芽先掐去兩頭,然后用涼水浸泡,蔥姜洗凈切絲,青蒜洗凈,切段待用。 2、坐鍋點火倒油,油熱后放入蔥姜絲略煸炒。再倒入烤鴨絲、料酒、精鹽、雞精、醬油翻炒,迅速用開水略燙豆芽萊撈出瀝干水分,倒入鍋中用旺火煸炒。再放入青蒜炒勻,淋入花椒油出鍋即可。提示: 綠豆作為芽去痰火濕熱的家常蔬菜,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凡體質屬痰火濕熱者,平日面泛油光,胸悶口苦,頭昏、便秘、足腫汗黃,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多嗜煙酒肥膩者,如果常吃綠豆芽,能清腸胃、解熱毒、利濕熱、潔齒牙。但烹調時油鹽不宜太多,要盡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點。2》北京菜北京烤鴨原料: 北京凈鴨1只(2250克),麥芽糖10克,甜醬1碟,北京蔥段1 碟,荷葉餅或芝麻燒餅若干;制法: 選一只完整的北京填鴨,從割開的氣管處打氣,使其皮肉分離、全身鼓起,顯得飽滿的樣子。將鴨子開膛除去內臟,然后放入一根約2英寸長的木棍,支撐住胸骨,以便使鴨皮伸展開來。 然后用鉤子勾住脖子,再在鴨皮上涂上一層淡的麥芽糖。掛在通風處風干。將晾好的鴨子掛在 烤爐中,手邊預備好一只熱水壺以備隨時向鴨子灌水。時間的掌握和溫度的適度是很重要的。 為使鴨子烤得熟透均勻,要不斷地翻動必要時可用烤竿挑動。將鴨子烤至全褐色,出爐的鴨子 象涂了亮漆一般。將事先擺在桌上的荷葉餅,芝麻燒餅和其他調味品等與切成片的鴨肉一并上桌 。3》昔日京城的烤鴨 從生活飲食的歷史文化來看,我國出現受人們喜歡的風味食品"烤鴨",是比較早的。但一開始的時候,并不叫"烤鴨",而是稱為"炙鴨"或曰"燒鴨",其共同的特征,都屬于生活飲食中烹飪法的一種。并且這種烹飪法,從我國歷史上來看,早在奴隸制社會的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詩經?小邪?瓠葉》里記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但是,在生活飲食方面,出現了"炙鴨",或者名為"燒鴨",這兩種不同的說法,前者,早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出現了;后者,則出現比較晚,在元代。并且對這兩種不同的說法,《北京導游》一書里,作了這樣相當有考究性的記載:"燒鴨歷史:早在南北朝時(公元420-583年)《食珍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元代的《飲膳要》中有了燒鴨的說法"。不僅如此,"元雜劇《看錢奴買冤家債主》、明小說《金瓶梅》均載'燒鴨子'、'燒鴨'為市售美食。"這些,皆為今日烤鴨的前身。 那么,北京出現烤鴨店,又究竟始于何時呢?有兩說:一說,是出現在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另一說,則是出現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而這兩說,則不論是哪一說,其共同的特征:凡是那時候經營的"烤鴨",都叫做"南爐鴨"。不僅如此,烤鴨的店名,亦不是名為"北京烤鴨店",而是叫做"老便宜坊烤鴨店"(最老的字號),其最早店址在今"宣武門"外的米市胡同。對此,在《北京傳統文化便覽》一書里記載:"明代烤鴨館'老便宜坊'創建于京師(指北京)。《朝市叢載》:'燒鴨子;便宜坊,在米市胡同北口路南。'《都瑣記》:'席中必以全鴨主菜,著名便宜坊。。。。。。尤以掛爐燒鴨為長。'清代烤鴨亦為中秋應節佳品。《帝京歲時紀勝》:'中秋桂餅之外,則。。。。。。南爐鴨'。故宮《五臺照常膳底檔》:'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初五日至十七日13天中,乾隆皇帝吃烤鴨8次'。 那么,為什么取名叫做"老便宜坊烤鴨"呢?其實"老便宜"這三個字,不言而喻,其意主要是為了吸引顧客。那么,為什么還要掛上個"坊"字呢?其意指"燒鴨店"亦是屬于當時社會上的手工業從事勞動生產的一種作坊。當然手工業作坊亦有很多了。如唐宋時的手工業作坊,其名目就已經比較繁多了,有銅坊、糖坊、紙坊、毯坊、糕作坊、錦綾坊、金銀作、漆作等等。然而有趣的是:老北京時,則不僅有"便宜坊烤鴨店",而且還有"老媽作坊",又稱"老媽店",系專營介紹女傭人的地方。所以,那時,生活中,人們一說"便宜坊",就知道這種店是專營風味食品——烤鴨的 這里,可舉個比較突出典型的例子,如《回憶舊北京》一書里記載:"便宜坊也創設于乾隆年間,比都一處要晚不少年。三十年代,騾市的米市胡同和鮮魚口內都有便宜坊。后者是老店的伙友開的,在鮮魚口西口內不遠,兩層小樓,一間門臉兒,和都一處差不多。樓下是散座,樓上有幾間雅座,以賣燒鴨子(今稱烤鴨)為主。" 據說,"現大前門外鮮魚口便宜坊燒鴨店開業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后來居上,影響很大。全聚德烤鴨店開業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于經營有方,力求創新,很快名噪京華,傳及海外。創業者河北薊縣楊全仁,獨僻蹊徑、博采眾長,并把燜爐改為掛爐,故極有特色。文革時期,全聚德改名為'北京烤鴨店',便宜坊改名為'新魯餐廳'。粉碎'四人幫'后復名。" 北京填鴨是制做烤鴨的主要原料。顯然,烤鴨的原料,是相當講究的。那么,講究到什么程度呢?北京填鴨生長期較短,只需60-65天,就發育生長到5-7斤重。45天前的雛鴨,可自由取食,而最后15-20天,則就不允許自由取食了,而由人一填喂,即每6小時進行一次填喂,每晝夜填4次,所以,稱作為"北京填鴨",并且亦只有"北京填鴨",則才有資格作為"北京烤鴨"的原料。"北京烤鴨"的烤制方法,歸納概括起來說,有三種: 燜爐法: 烤爐有門,用秫秸先將火爐及爐內鐵箅子燒熱,待無明火時,將處理好的鴨子,即將北京填鴨放在鐵箅子上,關閉爐門,進行烤制,并且將這種烤制的方法,叫做"燜爐法"。 掛爐法: 這種制做北京烤鴨的方法,其特點是:爐口為拱形,無門,將處理好的鴨子,掛在爐內的鐵鉤上,下面講究用果木(梨、棗木最佳)火烤,不關門。 叉燒法: 這種帛做北京烤鴨的方法,與叉燒肉相似,其突出的特征是:須逐只手操作。因其產量低,費工時,所以,生活實踐中,逐漸被淘汰了。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叉燒法的"北京烤鴨"了。 烤熟之鴨,則需要切片上桌。據老北京人回憶:老北京時,上烤鴨店去吃烤鴨,不僅是好吃,而且會使你感到很痛快。由你自己選定肥鴨,跑堂兒的就拿下樓去烤,烤熟以后,由一位大師傅端上樓來。烤好的肥鴨,皮呈紅紫色,油汪汪的,當面給你切片。并且切片亦比較講究,每只鴨要切出120片左右,而且須片片帶皮帶肉,肥瘦相間,十分引人食欲。吃的時候,用來蘸甜醬,加蔥白,卷在剛烙好的熱薄餅內,真是又充饑又解饞,美味無比。 北京烤鴨 (1)烤鴨歷史: 早在南北朝時(420~589)《食珍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元代的《飲膳正要》中有了燒鴨的說法。這些皆為今日烤鴨之前身。北京的烤鴨店,一說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一說出現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那時經營的是南京(金陵)傳來的燜爐烤制法,故稱南爐鴨。最早的店址在宣武門外米市胡同,即老便宜坊烤鴨店(該店已于1937年倒閉)。現在前門外鮮魚口便宜坊烤鴨店開業于清咸豐五年(1855)。后來居上,影響很大。全聚德烤鴨店開業于清同治三年(1864),由于經營有方,力求創新,很快名噪京華,并傳及海外。創業者河北薊縣楊全仁,把燜爐改為掛爐,獨辟蹊徑為博采眾長,故極有特色。"文化大革命"時期,全聚德改名為"北京烤鴨店",便宜坊改名為"新魯餐廳"。粉碎"四人幫"后,復名(2)烤鴨原料: 北京填鴨是制做烤鴨的主要原料,據考,北京鴨的祖籍是南方,明初隨漕運來北京,繁殖于京東潮白河一帶,故叫過"白河蒲鴨"、"白色麻鴨"、"白蒲鴨"等名稱。后來遷至京西玉泉山放養,逐漸育成今日之良種。用人工填喂法育出的稱北京填鴨。 北京填鴨生長期較短,只需60~65天,就發育成5~7斤重。45天之前的雛鴨自由取食,最后15~20天則由人工填喂,每6小時一次,每晝夜填喂4次。合格之鴨,經宰殺、退毛、取內臟、洗凈、灌水、吹鼓、涂料等一系列工序,方可入爐烤制。(3)烤制方法一般有三種: 燜爐法: 烤爐有門,用秫秸先將爐壁及爐內鐵箅子燒熱,待無明火時,將處理好的鴨子放在鐵箅子上,關閉爐門,故稱燜爐。 掛爐法:爐口拱形,無門,將處理好的鴨掛在爐內鐵鉤上,下面用果木(梨、棗木最佳)火烤不關門。 叉燒法: 與叉燒肉相似,須逐只手工操作,因產量低,費工時,已逐漸淘汰。 烤熟之鴨需切片上桌。切片技術要求較高,每只鴨要出120片左右,而且須片片帶皮帶肉,肥瘦相間。佐料用蔥段、黃瓜條,調味料有綿白糖(此為宮廷中吃法,今無)、蒜泥(已少用)和甜面醬(目前用此者居多)。主食有荷葉餅或空心燒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