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央行存款準備金率上浮0。5% 網易房產 查看北京房產部落 2004-05-09 09:21:15 來源: 解放日報--新聞晨報 不良信息舉報 發表評論 查看評論 上周日,經過人民銀行批準,各金融機構正式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收縮了可貸資金約1100多億元。本周,國務院下發通知,將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包含經濟適用房)資本金比例從2 0%提高到35%及以上。近日,房地產金融調控措施頻頻出臺,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些調控措施會對高度依賴銀行貸款的房產商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開發貸款比例、規模緊縮之后,開發商的融資方向何去何從?為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貸款越多越賺錢的時光已經過去“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從總量上減少了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華偉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的一個總量控制政策,此次估計會減少金融機構大約1100億元的可貸資金。“雖然銀行的資金投放量減少了,但并不能說給房地產行業的貸款份額就減少了!”華偉認為,此次提高準備金率不會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產生多大的影響。首先,總量上看,1100億元資金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在全國范圍內不是很多,估計上海各個銀行收縮大約不到100億元,這個數字自然不會對房地商產生多大影響。更主要原因,貸款資金一直是向安全、優良的行業投放的,而不是平均分配給各行業的。對于提高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華偉認為,這主要是為了提高房地產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分擔日益集中在銀行的金融風險。“這就像再多造一個大壩,用以提高更強的防洪抗旱能力。”華偉說,開發資本金少的房地產企業由于過分依賴銀行貸款,萬一市場出現波動,很可能造成銀行貸款壞賬。只有房地產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高了,投向該行業的貸款風險就會減小,這樣銀行投向該行業資金的風險也就小了。“廉價、充分的資金供應市場已經結束,拿地、抵押、開發、賣房這一簡單的賺錢方式今后很難繼續。”華偉認為,這一系列政策還是給開發商提了個醒。同時,對于購房者,也應該注意,今后的金融政策變動風險和利率浮動風險,從前的貸款越多、買房越多越賺錢的“幸福時光”已經過去了。無論是具體政策還是不斷吹風,房地產行業所需資金將進一步吃緊的趨勢,已經在業內基本達成共識。“央行對房地產方面的信貸是在逐步收緊,房地產行業對銀行的依賴程度必須降低,融資渠道必須進一步多元化。”新漢業不動產機構執行董事趙云飛認為,土地、金融、消費三大市場的變化,使房地產企業早期以社會資源整合為核心的“以小博大”的發展模式將逐步淘汰。如何尋求更暢通便捷的資金渠道,將成為上海房地產企業進入再造時期的命脈。趙云飛說,以前,開發商獲取項目后,用小比例的資金為杠桿,融入銀行資金為前期費用,從而撬動整個房產項目。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漸成熟,進入2004年以來,在經歷了一系列土地、貸款政策后,上海房地產開發商資金普遍吃緊,開發企業的前期資金運作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常規的銀行融資渠道的門檻已大大提高,房地產企業紛紛開始積極尋求新的融資渠道。如企業改制上市、企業間的兼并與重組、尋求信托與基金的合作與投資等等。融資渠道逐步向多元化特征發展,其中以信托基金和產業基金為投資來源的資金運作模式將成為今后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主要運作模式。物業稅不應影響自住需求型購房面對市場關于物業稅將于年內出臺的傳聞,上海社會科學院房產研究中心理事顧建發認為可能性不大。他表示,對經濟過熱的調控手段首先應該是采用金融政策,而不是財稅政策。即使物業稅要于近日出臺,也不應該影響目前有自住需求消費者的購房行為。顧建發認為,如果物業稅政策實施后對市場的影響,不僅針對有投資需求的購房,還包括大部分自用需求拉動的購房消費,對所有市場上的商品房可謂一視同仁,由于物業稅牽涉到房地產開發的諸多環節,包括土地、開發、貸款等許多方面,實行起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政府相關部門在綜合全盤考慮情況下,不會過分增大自用投資類消費的成本。當然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實行物業稅是房地產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趨勢,但僅就目前而言,國內實施的基礎并不成熟,相關議題也只是在初步商討階段,畢竟要降溫部分行業經濟過熱,主要還靠金融手段,因而要近期內依靠物業稅出臺,來達到經濟調控目的并不現實。所以消費者購房行為仍應以是否有真正的需求來作為判斷基準點。 。
熱心網友
簡單的講:不會。
熱心網友
還貸的費用高低,按照國家利率的調整而調整.其他說法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