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核聚變是怎么回事? 需要圖!
熱心網友
輕核聚合為輕重核的反應。反應過程中釋放大量能量,在這個核反應中共消耗6個氘,釋放能量43。2兆電子伏特(MeV),平均每個核子釋放能量3。6 MeV,比裂變反應中平均每個核子釋放的能量約大4倍,1千克氘全部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1。1萬噸煤的燃燒熱。聚變物質H在自然界蘊藏極為豐富,普遍存在自然界的水中,重水(D2O)約占普通水的1/7000,估計地球上的海水約1×1018噸,按此計算,氘核的含量為3×1016千克,共可釋放聚變能為1×1031焦耳,足供人類使用百億年。聚變產物主要是穩定的,和裂變反應相比,放射性污染小得多,也容易處理得多。因此輕核聚變是一種解決地球上終將枯竭的能源問題的理想途徑。 要從核聚變獲取能量,只能采用高溫等離子體的聚變反應方式,即熱核聚變反應方式。非受控的即爆炸式的熱核聚變,即熱核彈已經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 核聚變也是宇宙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太陽和其他許多恒星能不斷光芒四射,是輕核聚變的結果。
熱心網友
人類自1973年以來,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億桶(約合800億噸)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現有生產水平匡算,還可保證開采44年。天然氣也只能持續開采56年,一些國家的煤炭資源已采掘殆盡。 礦物能源不僅造成各種污染和“溫室效應”,而且大約在200年之內,石油、煤和天然氣資源都有枯竭之虞。從長遠來看,核能將是繼石油、煤和天然氣之后的主要能源,人類將從“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 世界上的每一種物質都處于不穩定狀態,有時會分裂或合成,變成另外的物質。物質無論是分裂或合成,都會產生能量。由兩個氫原子合為一個氦原子,就叫核聚變,太陽就是依此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大家熟悉的原子彈則是用裂變原理造成的,目前的核電站也是利用核裂變而發電。 核裂變雖然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但遠遠比不上核聚變,裂變堆的核燃料蘊藏極為有限,不僅產生強大的輻射,傷害人體,而且遺害千年的廢料也很難處理,核聚變的輻射則少得多,核聚變的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核聚變要在近億度高溫條件下進行,地球上原子彈爆炸時可以達到這個溫度。用核聚變原理造出來的氫彈就是靠先爆發一顆核裂變原子彈而產生的高熱,來觸發核聚變起燃器,使氫彈得以爆炸。但是,用原子彈引發核聚變只能引發氫彈爆炸,卻不適用于核聚變發電,因為電廠不需要一次驚人的爆炸力,而需要緩緩釋放的電能。 關于核聚變的“點火”問題,激光技術的發展,使可控核聚變的“點火”難題有了解決的可能。目前,世界上最大激光輸出功率達100萬億瓦,足以“點燃”核聚變。除激光外,利用超高額微波加熱法,也可達到“點火”溫度。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受控熱核反應的理論和技術,美國、俄羅斯、日本和西歐國家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1991年11月9日17時21分,物理學家們用歐洲聯合環形聚變反應堆在1。8秒種里再造了“太陽”,首次實現了核聚變反應,溫度高達2×108℃,為太陽內部溫度的10倍,產生了近2兆瓦的電能,從而使人類多年來對于獲得充足而無污染的核能的科學夢想向現實大大靠近了一步。 我國自行設計和研制的最大的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已在四川省樂山地區建成,并于1984年9月順利啟動,它標志著我國研究受控核聚變的實驗手段,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并將為人類探求新能源事業做出貢獻。美中兩國科學家分別于1993年和1994年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和實驗中取得新成果。 目前,美、英、俄、德、法、日等國都在競相開發核聚變發電廠,科學家們估計,到2025年以后,核聚變發電廠才有可能投入商業運營。2050年前后,受控核聚變發電將廣泛造福人類。 核聚變反應燃料是氫的同位素氘、氚及惰性氣體3He(氦-3),氘和氚在地球上蘊藏極其豐富,據測,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300升汽油,這就是說,1升海水可產生相當于300升汽油的能量。一座100萬千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耗氘量只需304千克。 氘的發熱量相當于同等煤的2000萬倍,天然存在于海水中的氘有45億噸,把海水通過核聚變轉化為能源,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可供人類用上億年。鋰是核聚變實現純氘反應的過渡性輔助“燃料”,地球上的鋰足夠用1萬年~2萬年,我國羌塘高原鋰礦儲量占世界的一半。 科學家們發現,以3He為燃料的核聚變反應比氘氚聚變更清潔,效益更高,而且與放射性的氘氚不同的是3He是一種惰性氣體,操作安全。獲得過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博格、美國總統軍備控制顧問保羅·尼采1991年曾撰文說,沒有其它能源能像3He那樣幾乎無污染。 下世紀初,人類將在月球上開采地球上不存在的3He礦藏,用于代替氚,從而使目前世界各地建造的實驗性聚變反應可以攻克關鍵性的難關,使其走上商用成為可能。地球上并不存在天然的3He,作為核武器研究的副產品,美國每年生產大約20千克,但一臺實驗性反應堆就需要至少40千克。月球上的鈦礦中蘊藏著豐富的3He資源。 月球表面的鈦金屬能吸收太陽風刮來的3He粒子。據估計,月球誕生的40億年間,鈦礦吸收了大約100萬噸3He,其能量相當于地球上有史以來所有開發礦物燃料的10倍以上。1994年日本宣布了去月球開發3He的計劃項目,日本比美國在3He聚變項目上的投資要多出100倍。 1986年起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就成了3He研究中心。只要從月球上運回25噸3He,就可滿足美國大約一年的能源需要。目前,全球每年的能源消費大約1000萬兆瓦,聯合國1990年公布的數字,到2050年時將會猛增至3000萬兆瓦,每年從月球上開采1500噸3He,就能滿足世界范圍內對能源的需求。 按上述開采量推算,月球上的3He至少可供地球上使用700年。但木星和土星上的3He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核聚變為人類擺脫能源危機展現了美好的前景。。
熱心網友
中國環流器一號就是一臺核聚變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