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75歲了,最近發現看遠處戴近視眼鏡很舒服,看得很清楚。有的人說是白內障的先兆。我想請教專業人士是否確實是這樣,如是早期,可否有好的治療方法。謝謝了!
熱心網友
白內障摘除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手段。隨著眼科顯微手術的開展,手術方法也不斷改進和增多。像我們醫院開展的白內障束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就是現代白內障摘除聯合受素方法。手術時間短,成功率高,術后并發癥少,術后可立即恢復視功能。 傳統觀念認為,白內障摘除術的最佳時機是白內障的成熟期,但隨著顯微手術經驗不斷積累,白內障手術不再需要等到成熟期才手術。因此,患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
熱心網友
白內障摘除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手段。隨著眼科顯微手術的開展,手術方法也不斷改進和增多。像我們醫院開展的白內障束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就是現代白內障摘除聯合受素方法。手術時間短,成功率高,術后并發癥少,術后可立即恢復視功能。 傳統觀念認為,白內障摘除術的最佳時機是白內障的成熟期,但隨著顯微手術經驗不斷積累,白內障手術不再需要等到成熟期才手術。因此,患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又無其它眼部或全身性疾病可導致手術禁忌癥時,均可施行白內障摘除術。 白內障手術前要作周密的檢查,一般包括眼局部檢查和全身檢查兩方面。若檢查均正常,便可安排手術治療。一般來說白內障摘除術后視力都有一定提高,有的還可以達到正常視力。 但是,也有部分人術后視力恢復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1)患眼本身除白內障以外,還存在眼球其它結構的病變,如玻璃體混濁影響眼底觀察,老年性黃斑變性,視網膜脫離,視神經萎縮等疾病。2)手術過程不順利,如術者操作不熟練,導致了不應發生的并發癥,影響了手術效果。3)術后監護不當,碰傷術眼引起玻璃體出血或消毒不嚴格及其它原因造成眼內感染等。 很多老年人都有一種叫白內障眼病,其導致的失明率仍占我們致盲率的首位,給眾多的老年人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門診所見的白內障,通常以老年人為主,由于年齡老化,使眼睛前囊部可以調節焦點的晶狀體,由原來的透明慢慢演變成混濁,原本的透明水晶體,就像人長白頭發一樣,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晶狀體在眼內其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眼瞳孔的后方,完全透明的,可以使外界射入的光線發生屈折作用,在眼球后部的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焦點,使我們能清晰地看見外界的物體形態和顏色。白內障的形成往往要經過好多年,初期一般不會構成問題,對視力影響非常輕微。病人甚至察覺不到,到了膨脹期,成熟期,晶狀體彌漫混濁。那么外界的光線將不能透過,被遮擋在眼內視網膜感光細胞之外,就好像隔著一塊磨砂玻璃向窗外觀望一樣,嚴重影響視力,病人可什么東西都看不見。 老年人患白內障時,可無任何癥狀,晶狀體的混濁開始發生于周邊部,慢慢發生擴展,逐漸向中心擴張,導致病人視力感到模糊或完全看不見東西時,多數病人才去求醫。 白內障除了年齡老化外,紫外線、微波、某些藥物都可促成白內障加速混濁。特別是生活在高原的人們,日照時間長,紫外線、紅外線特別強烈。晶狀體接受紫外線、紅外線的照射量較平原地區要高出5至6倍,由于紫外線的強烈照射,體內的磷離子與晶狀體的鈣離子結合為不溶解的磷酸鈣,從而導致了晶狀體硬化與鈣化。同時,紫外線還可以使晶狀體中的蛋白變性,紅外線主要使晶狀體蛋白熱凝固而發生混濁,這些是白內障發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白內障本質上是一種與年齡俱增的老化現象,是老年人一種進行性的不可逆的生理現象。因此期待某種藥物使混濁變白晶狀體再透明,這恐怕只是主觀上的一種愿望而已。因此患有早期老年性白內障的患者,還是以不用任何藥物為好,待視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均可采用手術摘除混濁晶狀體,再植入一個人工晶體可以達到更理想視力。 白內障從根本上解決惟一辦法就是手術。不過,最重要的開刀條件仍取決于病人生活、工作和個人特別需要。從事設計、會計、電腦、駕駛,要求較精細的工作,當你的視力低于0.5時,就可以提早手術,以減輕工作的不便和心理上的障礙。 白內障的手術方法有多種,超聲乳化術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是目前最理想方法,手術中只需在角鞏膜緣切一個3毫米的小切口,將超聲乳化頭伸入前房,把混濁的晶狀體通過超聲波的超聲力量將其乳化吸出,再植入一個完整的人工晶狀體,手術只需20分鐘,病人無任何痛苦,術后視力恢復快,不必絕對的臥床休息,也可不必住院。 當然手術后的適應期也十分重要。在術后的一段時間里,開刀的眼睛在復原期間完全依賴另一只眼睛,術后初期常會覺得不舒服。 白內障術后一段時間里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按醫生要求點眼藥,幫助其復原,并盡量避免感染或其他無謂的并發癥;閱讀時間不宜過長,適可而止;睡覺時不得偏向術眼一側;避免彎腰拿下方的東西或低頭穿鞋;未經醫生許可,不得洗頭,切忌揉眼睛;試著多做一些不太繁重的工作;不定時到醫院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