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關于我哥和我嫂的。他倆是在廣東認識的,那時我哥從山東到了那里,我嫂則早于我哥從陜西去了那里,他們在一個公司供職,后來便成了戀人。從一開始我嫂的父母就極力的反對,因為他們最終還是想讓我嫂到西安去成家的。通過我嫂的奮勇抗爭他們才最終走到了一起,但她的父母從來沒有放棄讓他們去西安的努力。我嫂當初的誓言就是我哥上哪她上哪。后來我嫂回娘家生孩子,事情發生了變化,她不顧我哥的反對,同意在西安找工作。因為我哥當初放棄了山東穩定的工作在南方打拼了六、七年,各方面剛剛穩定下來,不想再放棄,于是他們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我哥每月寄1000塊錢的生活費過去,有假就去看她們,但我嫂再也沒回過南方他們的家。剛開始我嫂還同意讓我哥留在南方發展,但后來就開始要求我哥去西安,再后來就是不斷的爭吵。我嫂的媽媽曾對我媽說過:“你要不說服你兒子來西安,我們就不客氣了。”今年4月份,我嫂又不顧我哥的反對,在西安買了房子,要我哥服錢,我哥拒絕了(其實我哥也確實負擔不起),從此他們的關系就進一步惡化了。我嫂現在是老師,7月份放了暑假我哥讓她帶孩子去他那兒,她都沒答應。現在我嫂除非是不打電話,打電話就向我哥要錢。現在孩子快三歲了,我哥已有半年沒見了,想起來就心痛。現在我哥該何去何從呢?

熱心網友

看來你嫂是不想和你哥過下去了,想另攀高枝了,如果不是,兩個相愛的人哪有這樣不想念的?連放假一個大暑期都不去看你哥。我認為,這樣的日子過下去沒什么意思了?還是離了好。看她離了又能找到多好的?說不定后悔死了,讓你哥找個比她更好的,氣死她!

熱心網友

愛  愛的價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 和最幸福。在愛的過程中間,才會有"最"的體驗和想像。  愛情的發生需要適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沒有了神秘感,就不易發生愛情。當然 ,彼此過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發生愛情。愛情的發生,在有所接觸又不太稔熟之間,既有 神秘感,又有親切感,既能給想像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發揮到最滿意的程度。  我不知道什么叫愛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 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  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 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來還有這么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 給愛人,于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愿望導致了發現。沒有呈獻的愿望,也許一輩 子發現不了。  與其說有理解才有愛,毋寧說有愛才有理解。愛一個人,一本書,一件藝術品,就會反復玩 味這個人的一言一行,這本書的一字一句,這件作品的細枝末節,自以為揣摩出了某種深長 意味,于是,"理解"了。  愛情是靈魂的化學反應。真正相愛的兩人之間有一種"親和力",不斷地分解,化合,更新 。"親和力"愈大,反應愈激烈持久,愛情就愈熱烈鞏固。  最強烈的愛都根源于絕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愛。 幸福是難的。也許,潛藏在真正的愛情背后的是深沉的憂傷,潛藏在現代式的尋歡作樂背后 的是空虛。兩相比較,前者無限高于后者。  一切終將黯淡,惟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  愛情與事業,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 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事業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人在愛情中自愿放棄意志自由,在婚姻中被迫放棄意志自由。性是意志自由的天敵嗎?  也許,性愛中總是交織著愛的對立面--恨,或者懼。拜倫屬于前者,歌德屬于后者。  情種愛得熱烈,但不專一。君子愛得專一,但不熱烈。此事古難全。不過,偶爾有愛得專一 的情種,卻注定沒有愛得熱烈的君子。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愛得深了,潛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會參加進來。只是迷戀,并 不心疼,這樣的愛還只停留在感官上,沒有深入到心窩里,往往不能持久。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相愛者之間,如果這兩種需要不能同時在對方 身上獲得滿足,便潛伏著危機。那慣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為,你遇到了一個只想疼人不 想被人疼的純粹父親型的男人或純粹母親型的女人。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 孤兒?  愛就是對被愛者懷著一些莫須有的哀憐,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或者他)凍著餓著,擔 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辦,輕輕地撫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 損的瓷器。愛就是做被愛者的保護人的沖動,盡管在旁人看來這種保護毫無必要。  "我愛你。"  "不,你只是喜歡我罷了。"她或他哀怨地說。  "愛我嗎?"  "我喜歡你。"她或他略帶歉疚地說。  在所有的近義詞里,"愛"和"喜歡"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間的差異被最鄭重其事地看待 。這時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絲不茍的語言學家。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  讓我們承認,無論短暫的邂逅,還是長久的糾纏,無論相識恨晚的無奈,還是終成眷屬的有 情,無論傾注了巨大激情的沖突,還是伴隨著細小爭吵的和諧,這一切都是愛情。每個活生 生的人的愛情經歷不是一座靜止的紀念碑,而是一道流動的江河。當我們回顧往事時,我們 自己不必否認、更不該要求對方否認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條支流或一朵浪花。  愛情不論短暫或長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異性之間毫無結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朧 的激動,莫名的惆悵,也是美好的。因為,能夠感受這一切的那顆心畢竟是年輕的。生活中 若沒有邂逅以及對邂逅的期待,未免太乏味了。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是,新的愛情的可能性 始終向你敞開著,哪怕你并不去實現它們。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愛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須愛許多次。次數不說明問題。愛情的容 量即一個人的心靈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愛情就像一道江河,許多次愛情就像許多浪花。 你是淺灘,一次愛情只是一條細流,許多次愛情也只是許多泡沫。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論愛情。  現實中的愛情多半是失敗的,不是敗于難成眷屬的無奈,就是敗于終成眷屈的厭倦。然而, 無奈留下了永久的懷戀,厭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這又未嘗不是愛情本身的成功。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于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 的夢嗎?  愛情既是在異性世界中的探險,帶來發現的驚喜,也是在某一異性身邊的定居,帶來家園的 安寧。但探險不是獵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寧說,好的愛情是雙方以自由為最高贈禮的灑 脫,以及決不濫用這一份自由的珍惜。   在崇拜者與被崇拜者之間隔著無限的距離,愛便是走完這個距離的沖動。一旦走完,愛也就 結束了。  比較起來,以相互欣賞為基礎的愛要牢靠得多。在這種情形下,距離本來是有限的,且為雙 方所樂于保持,從而形成了一個彈性的場。  性愛是人生之愛的原動力。一個完全不愛異性的人不可能愛人生。  人大約都這樣:自己所愛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寧愿給上帝或魔鬼,也不愿給他人。  正像戀愛者夸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夸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戀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夢,再美麗的夢也會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 對夢和性意識的解析就破壞了不少生活的詩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生活本身使夢破滅了 ,這時候,對夢作理性的反省,認清它的美的虛幻,其實是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 屬于這種情況。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 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生命的意義在于愛。"  "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就是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食欲引起初級革命,性欲引起高級革命。  一切迷戀都憑借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 愛情不風流有一個字,內心嚴肅的人最不容易說出口,有時是因為它太假,有時是因為它太真。愛情不風流,愛情是兩性之間最嚴肅的一件事。調情是輕松的,愛情是沉重的。風流韻事不過是軀體的游戲,至多還是感情的游戲。可是,當真的愛情來臨時,靈魂因恐懼和狂喜而顫栗了。覺悟不風流,因為它是靈魂的事。真正的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肉體的親昵僅是它的結果。不管持續時間是長是短,這樣的相遇極其莊嚴,雙方的靈魂必深受震撼。相反,在風流韻事中,靈魂并不真正在場,一點兒小感情只是肉欲的佐料。愛情不風流,因為它極認真。正因為此,愛情始終面臨著失敗的危險,如果失敗又會留下很深的創傷,這創傷甚至可能終身不愈。愛情不風流,因為它需要一份格外的細致。愛情不風流,因為它雖甜猶苦,使人銷魂也令人斷腸,同時是天堂和地獄。盡管真正的愛情確實可能讓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價,卻也會使人得到刻骨銘心的收獲。逃避愛情的代價更大。就像一部艷情小說也不能填補《紅樓夢》的殘缺一樣,一萬件風流韻事也不能填補愛情的空白。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再信任和關心彼此的靈魂,肉體徒然親近,靈魂終是陌生。如果亞當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們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園。愛情不風流,因為風流不過爾爾,愛情無價。 寬松的婚姻一關于婚姻是否違背人的天性的爭論永遠不會有一個結果,因為世上沒有比所謂人的天性更加矛盾的東西了。每人最好對自己提出一個具體得多的問題:你更想要什么?如果是安寧,你就結婚;如果是自由,你就獨身。自由和安寧能否兩全其美呢?有人設計了一個方案,名曰開放的婚姻。然后,婚姻無非就是給自由設置一道門欄,在實際生活中,它也許關得美嚴,也許關不嚴,但好歹有。沒有這道門欄,完全開放,就不成其為婚姻了。婚姻本質上不可能承認當事人有越出門欄的自由,必須把婚外戀和婚外性關系視作犯規行為。當然,犯遠規未必導致婚姻破裂,但幾乎肯定會破壞安寧。迄今為止,我還不曾見到哪怕一個開放的婚姻試驗成功的例子。與開放的婚姻相比,寬松的婚姻或許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所謂寬松,就是善于調節距離,兩個人不要捆得太死,以便為愛情留出自由呼吸的空間。它僅僅著眼于門欄之內的自由,其中包括獨處的自由,關起門來寫信寫日記的自由,和異性正常交往的自由,偶爾調調情的自由,等等。至于門欄之外的自由,它很明智地保持沉默,知道這不是自己力能管轄的事情。二要親密,但不要無間。人與人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相愛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容易終成悲劇,就因為它在客觀上使得這個必要的距離難以保持。一旦沒有了距離,分寸感便喪失。隨之喪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寬容和尊重,最后是愛情。結婚是一個信號,表明兩個人如膠似漆仿佛融成了一體的熱戀有它的極限,然后就是降溫,適當拉開距離,重新成為兩個獨立的人,攜起手來走人生的路。然而,人們往往誤解了這個信號,反而以為結了婚更是一體了,結果糾紛不斷。孔子說:“唯女子也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話對女子不公平。其實,“近之則不遜”幾乎是一個規律,并非只有女子如此。太近而無君子,誰都可以被慣成或逼成不遜無禮的小人。好的愛情有韌性,拉得開,但又扯不斷。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三有一種觀念認為,相愛的夫婦間必須絕對忠誠,對各自的行為乃至思想不得有絲毫隱瞞,否則便褻瀆了純潔的愛情和神圣的婚姻。一個人在有了足夠的閱歷后便會知道,這是一種多么幼稚的觀念。問題在于,即使是極其深篤的愛情,或者說,正因為是極深的愛情,乃至于白頭偕老,共度人生,那么,在這漫長歲月中,各人怎么可能,又怎么應該沒有自己的若干小秘密呢?。。。。。。 空 地不要試圖去填滿生命的空白,因為,音樂就那空白深處。——泰戈爾人生難免無聊。無聊是意義的空白。然而,如果沒有這空白,我們又怎么會記起我們對于意義的渴望呢?當情人不在場的時候,對情人的思念便布滿了愛情的空間。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這短暫的生命也是過于擁護了。我們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廠里和喧鬧的市場上,熱心于做事和交際。突然,這里有了一塊空地,我們無事可做,無人作伴,只好在這空地上徘徊。我們看見腳下有青草破土而出,感覺到心中有一種情緒也像青草一樣滋生。在屋頂覆蓋和行人密集的地方,是不會有青草生長的。那么,這豈不證明,當我們悵然徘徊的時候,我們是領受了更為充足的陽光和空氣?所以,人生也難得無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