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直-9G武裝直升機在基型上加強了裝甲防護,駕駛艙頂部安裝有紅箭-8反坦克導彈的觀瞄制導裝置。機身內取消后排座位,改為武器掛架的承力結構(網友戲稱為“扁擔”),機身兩側掛架共可掛載4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或火箭彈發射器(57-1型57mm火箭彈、90-1型90mm火箭彈),或23mm機炮等武器。該機用于執行反坦克、壓制地面火力、突襲地面零散目標等火力支援任務。也可以用于運輸、兵力機動、直升機空戰、通信和救護等任務。該機于1988年10月31日首飛,同年進行武器兼容試驗,1995年12月通過設計定型審查,1996年5月批準設計定型。我國發展直-9武裝型,很明顯是為了彌補陸軍武裝反坦克直升機嚴重不足的局面。以往我國曾在直-5(蘇聯米-4型)型直升機上加裝機槍和火箭發射器,后來在引進的米-17上加裝了火箭發射器,屬于客串性質的武裝直升機。直-9G則是我軍擁有專用武裝直升機前的一個過渡,能提早培養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隊伍,待武直-10研制成功即可大展拳腳。由于紅箭-8導彈最初設計時并未考慮機載發射,因此對于發射時產生的沖擊波、后坐力,以及尾噴的火焰高溫等等問題并無特別處理。對于一架結構單薄、在空中飛行無依無靠的直升機來說,這些問題的影響就十分明顯。直-9的機體承受不了這種導彈發射產生的沖擊波和后坐力引起的劇烈振動;機體蒙皮也因是復合材料制造,耐受不了導彈發射時尾噴火焰的高溫。第一次使用模擬直升機發射導彈試驗,以及之后的一次真實的直升機導彈發射試驗,均對載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導彈研究所的科技人員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進行了上百次反復試驗,終于解決了紅箭-8的兼容問題。下圖武器包括紅箭-8、57mm火箭彈、12。7mm機槍吊艙、23mm機炮吊艙。 此外根據珠海航展上的公開錄像,直-9裝備了“天燕-90”(TY-90)新型近距紅外制導空空導彈。TY-90外型類似前衛-1號(QW-1)單兵近距地空導彈,而前衛類似于“毒刺”導彈。但據信TY-90和前衛系列沒什么關系。TY-90的彈徑約80mm,最大射程小于6千米,最小射程小于500米,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有效射高低于5000米,戰斗部重量約3千克。制導頭采用銻化銦紅外線傳感器和數字信號處理器,采用近炸引信,未來可能換裝紅外線/紫外線雙頻制導頭,或者熱成像制導頭。 當然,改裝的武裝直升機自然不如專門設計的武裝直升機。更何況直-9G只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的第一步嘗試。到2004年航展,哈飛表示已經研制和試飛了其夜間型,機頭下部轉塔中安裝了新的探測器轉塔,所攜反坦克導彈由4枚增加到8枚。盡管以往的直-9G并不具備夜間作戰能力,但其火控系統的價格卻令人感到難以置信。直-9G就存在著機動性不佳、載重小、裝甲薄弱、惡劣氣象和夜間戰斗力差、高溫高原性能差等弱點,因此,還是讓我們期待另一個10號吧。直-9于1999年獲出口馬里的定單,2000年交付。2000年獲得毛里塔尼亞和馬里續購的意向訂貨,實現了國產直升機出口“零”的突破。2001年4月16日,直-9、直-11直升機和渦軸-8A發動機首次獲CAAC適航證。2003年12月30日,直-9最新改型——H425民用直升機首飛成功,標志著哈飛民用直升機技術邁向了整機研制的方向。H425最大起飛重量4250千克,航程800千米。采用先進的民機設計理念和國際標準,整合全球航空技術資源,可靠性、經濟性和適航性較佳。選用了新型發動機、傳動系統,加裝抗墜毀系統。基本技術數據旋翼直徑11。93米尾槳直徑0。90米機長13。46米機長(旋翼、尾槳折疊) 11。44米機高(旋翼、尾槳折疊) 3。21米重量及載荷(A:直-9,B:直-9A)空重(A) 1975千克,(B) 2050千克最大有效載荷(A) 1863千克,(B) 203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A)3850千克,(B) 4100千克最大吊掛載荷16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06千米/小時正常巡航速度(A,總重3850千克) 250~260千米/小時最大垂直爬升率(海平面) (A) 4。2米/秒,(B) 4。1米/秒實用升限(A) 45000米,(B) 6000米懸停高度(有地效) (A) 1950米,(B) 2600米,(無地效) (A) 1020米,(B) 1600米最大航程100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5小時最大實用過載 3。5G(載重32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