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社會工作學專業 概述: 本專業培養掌握社會工作與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社會行政管理、社會保障、社區發展、組織與管理、心理咨詢、社會發展項目的執行與評估等方面的工作,適宜在黨政機關、工青婦等社會團體、新聞單位及人口、勞動、環境保護、城鄉發展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 一、專業綜合介紹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由于地震、旱災、火災等自然災害而遭受重大損失,當一個人由于天災、人禍或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你也許會捐錢、捐物去幫助這些災區和不幸者。但你是否想過我們可以使救抗災工作更有效,可以創造一個完善的社會機制使喪失勞動能力者生活得更美好。這便是社會工作專業所面對的問題之一。 社會工作是一門應用學科,以社會福利計劃和社會服務為研究對象。旨在運用現代科學知識與方法,研究社會問題的規律及解決辦法,促進個人與集體的發展。她關注那些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某一方面受到損害的個人、群體。促進社區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這項工作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 我國地域遼闊,客觀上遭受自然災害的指數較高,再加上近年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嚴重,致使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此外,我國人口多,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所需要的社會服務也日漸增多。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到來,許多社會工作要做。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社會問題和人的精神心理問題尤顯突出,這也客觀上促進了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作為一門科學,社會工作的體系已漸趨完善,國內大學該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日趨完整。現實狀況既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向社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會工作專業培養出具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技能,具備社會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或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的高級人才。 社會工作雖有廣闊發展前景,但是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在我國)還不太為人所了解。廣大高中生對社會工作更是知之甚少,這直接影響考生報考時的專業選擇。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回顧說,當年報考專業志愿時,也認為社會工作是一個不太好的專業,把她作為第二志愿專業,把法學選為第一志愿專業。但法學專業的競爭力太強,分數較高,他被轉到社會工作專業。剛開始還怨天尤人,怪自己命運不濟,被“扔”到這個“爛”專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該專業有了一定了解,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社會工作的發展前景和就業狀況都很看好。本科畢業后,授予法學或哲學學士學位。 社會工作在我國發展歷史較短且遇將近一個世紀的充實、修正和完善,已發展成一門擁有一定理論和專門技術的實用性社會科學學科。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等許多著名學府設有社會工作專業和專門研究機構,本專業畢業生出國學習或在國外工作機會都比較多。 社會工作專業代碼:030302。 二、專業教育發展狀況 作為一門以助人為宗旨的應用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已經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歷程。社會工作專業起源于19世紀的人道主義運動,社會工作專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以利他主義為指導,運用專業助人方法和技巧幫助遇到問題的個人、群體和社區以實現受助對象的最大福利。社會工作專業在現代國家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的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實現民眾福利的有效機制。 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開始于19世紀末。隨著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在世界各國的普遍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作為一個國際通行的專業在世界各國得到了迅速發展。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IFSW)到1996年為止已擁有56個成員國。現在,全世界已經建立起了500多所社會工作學院。社會工作教育在歐美各國、亞洲的日本、中國的香港、臺灣均發展良好,它們所培養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所在國或地區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國際上知名的社會工作教育機構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芝加哥大學社會服務行政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社會政策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等。 社會工作專業于20世紀20年代傳入我國。1922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創辦伊始即十分重視社會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之先河。社會工作教育在20世紀30—40年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國內開設社會工作專業或相關課程的高等院校達到了20余家(如燕京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等),并出現了曼陽初、雷潔瓊等著名社會工作學者。 新中國成立后,經過1952年的院系調整,各大學的社會學系被取消,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也隨之停止。在30多年的計劃經濟時代,國家主要依靠政府機構及各種單位應對社會問題,解決社會成員的困難,其中以民政部門的工作最為突出。民政工作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政府包辦一切和企業(單位)辦社會的思路逐漸被拋棄。小政府、大社會思路的提出和企業(單位)社會服務職能的外移使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成為必然。1987年,北京大學與國家民政部簽訂協議合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為這個重建的專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動力。1988年,國家教委批準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成為社會工作專業在中國內地重建的標志。此后,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都設立了這一專業。 進入90年代,社會工作專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91年,由國家民政部直接領導的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正式成立。1994年,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成立,由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袁方先生擔任協會首任會長,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走上了組織化的軌道。 1998年,國家教委修訂本科專業目錄,社會工作專業依舊被保留,為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目前,國內社會工作教育的層次涵蓋碩士、本科、大專三個層次。90年代,國內又有多所重點大學如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目前,開展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的高校主要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大學等。 社會工作專業的重建和發展得到了我國老一輩社會學家費孝通、雷潔瓊、吳幀、袁方等的關愛,并且得到了國家民政部原部長崔乃夫、副部長閻明復等領導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海外社會工作教育機構的大力幫助。目前,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的著名學者有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博士生導師王思斌,民政管理干部學院教授盧謀華、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蘇駝、關信平、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研究中心教授吳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陸士幀教授等。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了重要的攻堅階段。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引發了眾多的社會問題。例如國有企業虧損導致大批職工下崗,人們收入差距拉大導致新的貧困人口,家庭變遷促使單親家庭增多,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引發城市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青少年犯罪上升,社會競爭激烈引發人們心理疾病頻發,人口老齡化帶來老年人養老、醫療等急需解決的問題。社會問題和社會弱勢群體的大量出現,呼喚社會建立安全和穩定機制,為社會問題的解決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與此同時,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日益深入,社會保障體系的重新建構需要新的實現機制。以上這些因素都為社會工作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領域,也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體系的建構創造了充分的條件。90年代以來,我國的社會工作專業在實務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社區建設蓬勃開展;社會福利改革日益深化;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為代表的社會公益組織(非營利機構)的發展;青年志愿者和社區志愿者活動的興起等,成為社會工作實務領域的亮點。這些事業的蓬勃開展需要大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加入,因此社會工作教育在我國的開展方興未艾。 三、專業院校分布(部分) 云南大學 遼寧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廈門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河北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南通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杭州師范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 集美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工商學院 鄭州輕工業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廣東商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農學院 河北理工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 內蒙古大學 黑龍江科技學院 東北林業大學 蘇州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工程學院 南京曉莊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 安徽大學 安慶師范學院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南昌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山東建筑工程學院 江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師范學院 湖南農業大學 重慶工學院 西南農業大學重慶師范大學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樂山師范學院 西南民族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財經學院 貴州民族學院 新疆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