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最高神是梵天那么它的宗教體系是什么印度教和佛教是不是相容的

熱心網友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與佛教也頗有淵源。一般認為,印度教源于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大約在8世紀,印度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對婆羅門教進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婆羅門教是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并逐漸完善的宗教,后來也稱為印度教,19世紀后逐漸改革為新印度教。婆羅門教的主要經典是吠陀(Veda,中文意思為明論),信奉三位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佛教稱為帝釋天,他創造了世界萬物,他的坐騎為孔雀,妻子是辯才天女,由于他已經完成了任務,印度教徒不太崇敬他,全國4000多座印度教寺廟只有一座是供奉他的。 保護神毗濕奴(Visnu),也名為黑天,佛教稱為遍入天,他的坐騎為大鵬金翅鳥,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徒有一派專門供奉他,全國有1000多座廟宇。 破壞、再生和舞蹈神濕婆(Siva),佛教稱為大自在天,妻子為雪山神女,他在印度的影響最大,全國有3000多座廟宇供奉他或他的妻子,專門崇拜他妻子的為性力派。 婆羅門教將人最初分為四個種姓(Varna),婆羅門(Brahmana),剎帝利(Ksatriya),吠舍(Vaisya),首陀羅(Sudra),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另外還將一部分人列為不可接觸的賤民--旃陀羅(Sandra),后來種姓制度發展的越來越復雜,到19世紀已經發展成45大類幾百個等級。種姓制度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在印度許多新的宗教成立都是基于反對種姓制度,如佛教、錫克教、耆那教等,也有許多低種姓人改宗基督教或伊斯蘭教以躲避種姓歧視。新印度教已將種姓制度廢除,但其影響仍存在。婆羅門教相信輪回,傳說第一個死去的人名叫閻摩,由他掌管地獄,后來演變為閻羅王,許多起源于印度的宗教都吸收了婆羅門教的哲學和部分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