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600735星馬汽車為例,每十股派2元就是每股2毛今天除息日,我有1000股的話我的帳戶里今天多了200塊錢,可我搞不明白除息日為什么股價要刨去2毛錢,就象銀行里年利百分之二我存一萬本金年底給了我200利息,按股票分紅的理解我的本金就剩9800了,為什么為什么分紅要從我的本金里扣,這樣的分紅還有什么意義,公司分紅沒什么可高興的反正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對公司分紅的理解是公司把今年稅后的純利拿出一部分給股東當作分紅,剩的算入凈資產公積金什么的,股票的價格不變,這才叫分紅,不解之道請高手指教

熱心網友

就是逗你玩的游戲嗎。

熱心網友

在上市公司分紅時,我國股民普遍都偏好送紅股。其實對上市公司來說,在給股東分紅時采取送紅股的方式,與完全不分紅、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度等方式并沒有什么區別。這幾種方式,都是把應分給股東的利潤留在企業作為下一年度發展生產所用的資金。它一方面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另一方面它不象現金分紅那樣需要拿出較大額度的現金來應付派息工作,因為企業一般留存的現金都是不太多的。所以這幾種形式對上市公司來說都是較為有利的。 當上市公司不給股東分紅或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時,這部分利潤就以資本公積金的形式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而給股東送紅股時,這一部分利潤就要作為追加的股本記錄在股本金中,成為股東權益的一部分。但在送紅股時,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本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上市公司需到當地的工商管理機構進行重新注冊登記,另外還需對外發布股本變動的公告。 但不管在上述幾種方式中采取那一種來處理上一年度的利潤,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總額并不發生任何變化,未來年度的經營實力也不會有任何形式上的變化。 而對于股東來說,采取送紅股的形式分配利潤將優于不分配利潤。這幾種方式雖都不會改變股東的持股比例,也不增減股票的含金量,因為送紅股在將股票拆細的同時也將股票每股的凈資產額同比例降低了,但送紅股卻能直接提高股民的經濟效益。其根據如下: 1.按照我國的現行規定,股票的紅利的征稅可根據同期儲蓄利率實行扣減,即給予一定的優惠,具體稅額就是每股紅利減去同期儲蓄利率后再征收20%的股票所得稅,這樣在每次分紅時要征收的稅額是: 所得稅=(每股紅利—本年度一年期定期儲蓄利率)×20% 當上市公司在本年度不分配利潤或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時,下一年度的紅利數額就勢必增大,股民就減少了一次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比如某上市公司上一年度和本年度每股股票的分紅都為H元,如果每年都照章分紅,同期儲蓄利率為i,則股民每年應繳納的股票所得稅為(H—i)×20%,兩年之和為2×(H—i)×20%。若將上一年度的利潤滾存至本年度,則股民在本年度應繳納的稅額為(2H—i)×20%。(2H—i)×20%比 2×(H—i)×20%要大,兩年合并分紅時股民要比兩年單獨分紅多繳i×20%的得所稅。 2.在股票供不應求階段,送紅股增加了股東的股票數量,在市場炒作下有利于股價的上漲,從而有助于提高股民的價差收入。 3.送紅股以后,股票的數量增加了,同時由于除權降低了股票的價格,就降低了購買這種股票的門檻,在局部可改變股票的供求關系,提高股票的價格。 將送紅股與派現金相比,兩者都是上市公司對股東的回報,只不過是方式不同而已。只要上市公司在某年度內經營盈利,它就是對股民的回報。但送紅股與派發現金紅利有所不同,如果將這兩者與銀行存款相比較,現金紅利有點類似于存本取息,即儲戶將資金存入銀行后,每年取息一次。而送紅股卻類似于計復利的存款,銀行每過一定的時間間隔將儲戶應得利息轉為本金,使利息再生利息,期滿后一次付清。但送股這種回報方式又有其不確定性,因為將盈利轉為股本而投入再生產是一種再投資行為,它同樣面臨著風險。若企業在未來的年份中經營比較穩定、業務開拓較為順利、且其凈資產收益率能高于平均水平,則股東能得到預期的回報,若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低于平均水平或送股后上市公司經營管理不善,股東不但在未來年份里得不到預期回報,且還將上一年度應得的紅利化為了固定資產沉淀。這樣送紅股就不如現金紅利,因為股民取得現金后可選擇投資其他利潤率較高的股票或投資工具。 上市公司的分紅是采取派現金還是送紅股方式,它取決于持多數股票的股東對公司未來經營情況的判斷和預測,因為分紅方案是要經過股東大會討論通過的。但我國上市公司中約有一半以上的股份為國家股,且其股權代表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由于切身權益的影響,經營管理人員基本上都贊同企業的發展與擴張,所以我國上市公司的分紅中送紅股的現象就非常普遍。 。

熱心網友

你的問題我也在質疑。簡直就是搶劫啊!憑什么啊!萬兵說了:國際慣例、不準暴富(誰暴富了?看看600031吧)、不如此,怎么算帳跌停板?你說可氣不可氣?要是他不懂,我理解;可是他要是瞎掰,我就不能沉默了!我記得1991年時,我看了幾本相關股票書籍(名字忘了),其他都理解(包括股指期貨、期權等),就是不理解除權除息。當時作者還特意介紹了西方股票場中,專門有人靠“撕息票”為生,大致是,股權登記日買入,次日一般是除權除息日賣出(以經計算過后一般是填權的價格)博取差價小利。要知道,是以此為生啊!是盈利概率較大的操作(雖然空間很小)。我想,一般原因應該是——該公司有盈利,并且分紅(絕對是好事!),正常情況下應該支持股價上漲(在除權除息日就表現為填權),當然也有貼權的走勢(其實就是下跌)。問題點是,無論填權還是貼權(僅僅術語罷了,是一種事后的解釋,偏偏有人以此為規則,主觀武斷地規定并執行多年!!!)都是市場的選擇,是買賣盤相互斗爭的最終表象,一般是以收盤價來做衡量的,干開盤價何事!!?說白了,有人傻到要高價買股票,就有人會精明地滿足他(她),到底誰精明誰傻很難說,收盤價見!明白了嗎?還不明白?請從頭再閱讀一遍吧。真不明白究竟是我傻,還是大家傻?還是崔健明白,他早就寫到歌里了。

熱心網友

這幾天怎么問這個的特別多?都是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如果不除權,持有一天,紅利到手,再按原價賣出,天上掉餡餅呢?派現還好,如果是10送10,不除權,持有一天就翻倍?這樣是不是就公平了呢?

熱心網友

那有投資不要求回報的道理本來就已經計提了公積金,你還不想分紅?!不明白???是擔心股價跌了?

熱心網友

你不但沒分到紅,還白交了20元稅呢,你的帳戶只有180元錢,冤冤冤,這不叫分紅,這叫騙人

熱心網友

分紅當然有意義。公司分紅的就是公司把今年稅后的純利拿出一部分給股東當作分紅,剩的算入凈資產公積金什么的,一點問題也沒有。公司是已經掏出真金白銀了。至于股票的價格變不變,那就不是上市公司能控制的了。至于除權,也是正常現象。如果沒有除權,那么分紅之前不都要搶股票了嗎。其實,分紅體現在長期持有股票上。今天買,明天賺,那時投機收益。而分紅才是投資收益。比如你買國債,年初1元買的,到年末賣1.03元.相當于分紅3分.這3分錢是持有1年的紅利.而你年末再買,是不可能1元買到的.沒有人能夠1元買,第二天分3分紅利,分完還1元賣出.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