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地理:·地 質   泰山的形成,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個地質時代的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它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它的雄偉。泰山地層,屬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的雙層結構,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受掀斜式斷塊抬升控制。斷裂活動使其隆起,與廣袤的華北大平原形成強烈對比。泰山南部受斷裂影響,上升幅度大,其基層在上升風化過程中,異峰突起,陡峭峻拔,露出大片基底雜巖;北部上升幅度小,嶺低坡緩,谷寬溝淺,保存著典型的古生代蓋層。 ·地 貌   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由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泰山雜巖有25億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巖石之一,對研究中國東部元古代地質構造、巖漿活動及板塊構造,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泰山西北麓張夏、崮山、炒米店一帶的灰巖和砂頁巖發育典型,是北方寒武系地層的標準剖面,是古生物許多種屬的命名地或模式標本原產地。20世紀80年代,在山前中溪發現的輝綠玢巖脈圓柱節理,已引起國際地質學界的重視。 ·水 系   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巖層上裂隙泉分布甚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泉水甘冽,無色透明,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系優質礦泉水,古稱“泰山神水”。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炭巖巖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繡川向北,泉水汩汩,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帶,巖溶水向北潛流,受地層區輝長巖的堵截,紛紛涌露,使古城濟南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氣 候   泰山地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頂年均氣溫5。3°C,比山麓泰城低7。5°C;年均降雨量1124。6毫米,相當于山下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連。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C,形成霧凇雨凇奇觀。夏秋之際,云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 土 壤 與 植 被   泰山植被茂密,種類繁多,覆蓋率達90%,呈垂直分布。從山麓拾級而上,可依次見到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界線分明,植物景觀各異。 ·自 然 資 源   泰山地區資源豐富,有煤、鐵、巖鹽、石膏、硫磺、蛇紋石、碧玉等礦藏,泰山板栗、核桃、肥桃、汶香附、鹿角菜、泰山靈芝、白首烏、泰山赤鱗魚等土特產,馳名中外。泰山花崗巖,結構緊密,質地細膩,五彩繽紛,經加工而成的紅、黑、綠、花、海浪石等板材,已成為暢銷國內外的高級建筑裝飾材料二、泰山文化:  西漢文學家東方朔認為: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群山之最。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在全國大山中更是望塵莫及。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呢?這得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大平原東側的齊魯古國,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 泗 淮之水。縱覽東部沿海廣大區域的地理形勢,泰山踞高臨下,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中有岱岳”即說明泰山居中,為天下的中心。這里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以來,這里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 豫 青 兗 徐五州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里有六國之都。泰山成了東方文明的代表,偉大莊重的象征:“其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從此便把偉人或在某方面有聲望的人比喻為“泰山北斗”。 六朝任方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死后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著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 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按“五行”東方屬于木,按“五常”為仁,按“四時”為春,在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星宿”中為蒼龍。:“東”字繁體為“東” 屬會意字。此字從木,日在其中。“木”字在甲骨文中與“桑”字通用,故有日出扶桑之說。“仁”是天地大德,“春”是萬物更生 “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的騰飛之地。于是,泰山一變而為吉祥之山,神靈之宅,紫氣之源,萬物之所,甚至一草,一木一石都能靈應昭昭。齊魯大地上至今流傳著“吃了泰山靈芝草,返老還童人不老”的諺語。先秦帝王封泰山時,怕惡傷山石,觸怒神靈,便用蒲草裹住鑾駕車輪上山。自古至今還有些荒誕的習俗,不少農婦登泰山至岱頂后,將石子壓在樹杈上,借“壓子”之名蓄意壓住子孫之“魂”可長命百歲。有的鑿塊小石塊帶回家,搗成碎粉,當藥引子,以鎮邪化病。魏曹植遭受兄曹丕妒嫉而抑郁不得志時,曾把精神寄托于泰山神靈,因此,“晨游泰山,云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丁登玉堂 金樓復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舊時泰山周圍城鄉街口、村頭要沖處或屋墻上常立碑碣,嵌方磚,上刻“泰山石敢當”鎮妖避邪。載,此俗自唐代即有。敢當就是所向無敵。傳石敢當是泰山上的勇士,山下張員外家的姑娘被妖魔纏住得了重病,員外貼出告示,誰要治好小女之病就把她許配與誰。石敢當見天將黑,就揭了告示:讓張家準備一面銅鑼,一盆香油,一口大鍋,然后他用棉花搓成十根粗燈捻,放進油盆點著,上面扣上大鍋,自己用腳挑著鍋沿。天黑不久,只聽妖風自東南而來,石敢當立即挑翻了鍋,響了鑼,妖魔一見燈火,一聽鑼聲便逃之夭夭了。從此妖魔再也不敢來了,姑娘的病也好了,但妖魔仍然到別處作惡,石敢當天天被請去捉妖,后來,妖魔聽到他的名字就逃,所以人們就在泰山石上或磚上刻上“泰山石敢當”鎮妖。小小石碣竟然有如此威力,巍巍泰山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號為“天下第一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