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飛豹”的數據:機長22。325米,翼展12。70米,機高6。575米,最大起飛重量28。457噸,最大載油量10050千克,最大外掛重量6500千克,最大使用表速1210公里/小時,最大飛行速度1。7馬赫,最大作戰半徑1650公里(改進型達2000公里,經加油后可達到2500公里,能直接炸到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飛豹系列是我國新研制的:主要以對地,對海攻擊為主,考慮兼備一定的對空自衛能力。所以整個布局,武器,性能要求都是以空-地(海)突防為模式要求的。空戰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不到不得以時,飛豹是不會主動去空戰的。所以對這種飛機的定義是--具有很強的對地(海)攻擊能力和具有一定對空自衛能力的----攻擊機(注意這三個字)FBC-1型“飛豹”戰機具有作戰半徑大、攻擊威力強、中低空飛行特性好等特點,能攜帶空空導彈、空艦導彈、航爆炸彈等。該機的主要作戰使命是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具有一定的戰斗護航能力,可用于攻擊敵戰役縱深目標,攻擊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戰場目標,孤立戰場,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戰,執行遠程截擊和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艇的攻擊任務。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突防能力強等特點。飛豹改進型的隱身效果比原型機有很大的提高,近日,中國空軍還專門演練了飛豹超低空飛行對敵艦隊實施飽和攻擊的課題。飛豹系列大有前途。。
熱心網友
請看我的資料:很詳細 。
熱心網友
飛豹戰機集殲擊機與轟炸機的功能于一身,但比轟炸機更靈活,比殲擊機的戰斗力更強。航程比較遠達到3600公里,最大外掛重量6500千克,最大使用表速1210公里/小時,最大飛行速度1。7馬赫。飛豹的固定武器可能與殲十一樣,為一門重110千克的6-23型6管23毫米改良型機炮。飛豹至少擁有10個外載掛架,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801/802、新型C-803超音速反艦導彈、還會配備俄羅斯授權仿制的Kh-65SE亞音速巡航導彈,以及一并引進生產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艦導彈、Kh-31P超音速反輻射導彈,更先進的Kh-41蚊式超音速反艦導彈。蚊式導彈發展源自Kh-31A,發射重量4。5噸, 彈頭重320 千克,使用慣性及主動/被動復合制導,在高/低空的射速分別是3。0 和2。1 馬赫, 最大射程分別為250和150千米。飛豹裝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研制的全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和四重線傳操縱系統,該系統采用冗余度技術和16位中央微處理器。采用俄制火控雷達系統,因此也能發射R-73M、R-77、R-27系列俄制空對空導彈。從以上裝備看飛豹無疑是積聚戰斗力的戰斗轟炸機,尤其是對海攻擊。
熱心網友
“飛豹”戰機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研制、自行生產的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殲擊轟炸機,擁有多種“獨門武器”。武器裝備專家、中國國防大學的葛例德教授在接受海峽之聲廣播電臺采訪時介紹到,飛豹戰機是中國國產戰機系列當中比較先進的一種機型,是一種雙座雙發動機的多用途全天候戰斗轟炸機,所謂戰斗轟炸機就是可以進行空中作戰,也可以進行對地作戰任務,或者對海攻擊任務,所以它是一個多面手,擁有多項“絕活”。 第一、航程比較遠,作戰半徑也比較大。飛豹戰機的中遠程飛行能力比較強,它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3300公里到3600公里,因此它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那么從現在飛豹戰機的情況來看,它可以飛到最南端的南沙群島附近,進行空中作戰或者對海攻擊的任務,然后再返回來,不用進行空中加油,這也是中國國產當中唯一具備這一能力的,那么在中國的東部海海域,它可以基本上在第一島鏈執行作戰任務; 第二、低空飛行性能比較好。它可以長時間進行低空或者中低空飛行,因此它能夠滿足對地攻擊和對海攻擊的需,綜合能力比較強; 第三、“飛豹”戰機在國產戰機中采用戰斗雙操作系統。所謂戰斗雙操作系統,就是它分為前艙和后艙,兩個駕駛員同時起作用,這與中國引進的俄羅斯蘇—30戰機是一樣的。前面的飛行員主要負責飛機的飛行駕駛,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空空導彈的發射,后艙的一個是領航員,他主要負責通信導航、電子對抗,還有飛行設備狀態監控,另外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發射空艦武器或者空地武器,執行對海攻擊任務、對地攻擊任務,這些是由后面的領航員來完成的; 第四、從機載設備上來看,飛豹戰機的作戰性能是非常優秀的。它采用綜合航空電子火控系統,也就是說,這種飛豹戰機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那么這些設備應該說是比較先進的,像它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比較遠,采用的是脈沖多普勒體制,對于運動目標的發現能力、攻擊能力都很強;另外從飛機導航來看,現在飛豹戰機也采用慣性和衛星導航這種復合的導航系統;另外,它還有一些導航儀表等等,這套系統應該說使用起來非常簡易,導航精度也比較高,這樣一來,這些先進的導航系統使它具備了比較好的信息對抗能力; 第五、飛豹戰機從外形上來看也是比較壯觀的。過去我們說殲八戰機叫“空中美男子”,那么,飛豹戰機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空中“大力士”。它的翼展可以達到12。7米,高度大概是在六米五左右; 第六、飛豹戰機的載彈量比較大。它的外掛重量最大可以達到十噸左右,另外,它的外掛點也比較多,出動的時候,可以有10—11個機外掛點可以掛武器、電子吊艙、副油箱等等,應該說它的綜合性能是比較強的。 “飛豹”戰機總體來看,它除了有海軍對海攻擊型和兼顧空中作戰的海軍型,還有空軍型,這種飛機就是除了對空作戰能力,還有對地攻擊能力,應該說它的綜合作戰能力非常強。
熱心網友
備了第三代戰機的特點“飛豹”戰機集殲擊機與轟炸機的功能于一身,但比轟炸機更靈活,比殲擊機的戰斗力更強。“飛豹”的現代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機載設備多,操作復雜,執行任務等級高。“飛豹”亮相于1998年的珠海航展。當時有外電評價道,“它的外形一掃中國戰機傳統模式,具備了第三代戰機的特點,預示著中國航空向21世紀起飛”。 但是,一款先進的飛行器被設計出來后,到真正投入部隊使用并形成戰斗力,需要一個很長的磨合和改進過程,這個過程一般要10年左右。而對于負責改裝“飛豹”的這支團隊來講,他們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 “飛豹”在作戰中的主要任務是突擊敵方水面艦艇編隊。與原來的殲6相比,“飛豹”增加了很多新設備。雷達、指揮儀、導航設備、火控系統,都是以前的殲5、殲6不具備的。而且,“飛豹”分前后兩個艙位。 “剛開始改裝的時候真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用。和‘飛豹’相比,以前的機型好操作多了。”這個團的一位飛行員告訴記者,“成為一名殲轟機的飛行員是最難的,它的設備最復雜,儀表最多,要求飛行員的反應特別快。相比來說,轟炸機、運輸機和直升機駕駛起來要容易一些。” “飛豹”的操作動作非常復雜,有統計表明,飛一個5分鐘的起落,飛行員要連續做2000多個動作,“光開機口訣就要背一大串”。而且,對于一個飛行員來講,僅僅能熟練地掌握這些動作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把“飛豹”上的儀表設備的工作原理摸透弄懂,只有這樣才能處置突發情況。這就需要他們在沒有任何教材和經驗的基礎上,從一次次的飛行實踐中,自己摸索。 “飛豹”真正意義上為大多數國人所知是在1999年的國慶50周年閱兵儀式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