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個人的自由和性需求的滿足來說,選擇性的增加是一件好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銀河說。她認為,在解放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占絕對主流的時候,個人選擇性為零;在解放后,婦女開始參加工作,各種婚介所和平面媒體興起的時代,選擇性也許到了10%;而在互聯網時代,這種選擇性也許能夠達到100%。 100%代表什么呢?所有傳奇和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會隨之而來。一個不懂英文的打工妹可以在網上遇到一位異國的總統候選人,然后閃電般結婚。今年,37歲的河南女子吳木蘭變成了互聯網時代的"灰姑娘",她與波蘭總統候選人蒂明斯基通過網戀喜結連理。即使吳木蘭是個非常普通的女人,結過一次婚,還有一個女兒,她依靠翻譯器進行網絡聊天,但這些并不妨礙她成為總統夫人。 大家怎么看?

熱心網友

你說的事例跟性需求的滿足似乎關系不大!不過現在傳媒的發展真的不可忽視!

熱心網友

有接觸就會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