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白云豬手 配料: 豬前后腳各1只 1250克 白醋 1500克 精鹽 450克 白糖 500克 五柳料 60克 制作方法: 1。 將豬腳去凈毛甲,洗凈,用沸水煮約30分鐘,改用清水沖漂約1小時,剖開切成塊,每塊重約25克,洗凈,另換沸水煮約20分鐘,取出,又用清水沖漂約1小時,然后再換沸水煮20分鐘至六成軟爛,取出,晾涼,裝盤。 2。 將白醋煮沸,加白糖、精鹽,煮至溶解, 濾清, 涼后倒入盆里,將豬腳塊浸6小時,隨食隨取。 注意: 1。 五柳料:是用瓜英、錦菜、紅姜、白酸姜、酸蕎頭制成。 2。 豬手要先煮后斬件,以保持開頭完整。煮后一定要沖透,并洗凈油膩。 3。 煮豬手的時間不要過長或過短,長了豬皮的原蛋白溶于水中過多,皮質不爽口,時間過短,其皮老韌。 風味特點: 相傳,很久以前,白云山有一寺院和尚嗜葷,經常乘長老下山化緣的機會食肉。有一次,小和尚正于山門前偷煮豬肘時,恰遇長老提早回山,他怕服戒法,便把肘子扔到寺外的溪水里去翌日,被一樵夫拾回家中重煮,并以糖醋伴食。當時以為,只圖一飽而已,不料竟更適口。后來,此樵夫食豬肘必定煮熟后用泉水浸泡,然后再烹,并常夸耀于人。不久,此法便傳遍廣州市肆,而成為一道名菜。此品骨肉易離,皮爽肉滑,不肥不膩,酸甜可品。其來源廣州白云山有關,故名。 。
熱心網友
白云豬手“白云豬手”是廣東的一道歷史名菜。相傳古時,白云山上有一座寺院。一天,主持該院的長老下山化緣去了,寺中的一個小和尚乘機弄來一只豬手,想想嘗嘗它的滋味。在山門外,他找了一個瓦壇子,便就地壘灶燒煮,豬手剛熟,不七長老已化緣歸來。不和尚怕被長老看見,觸犯佛戒,就慌忙將豬手丟在山下的溪水中。第二天,有個樵夫上山打柴,路過山溪,發現了這只豬手,就將萁撿回家中,用糖、鹽、醋等調味后食用,其皮脆肉爽、酸甜適口。不久,炮制豬手之法便在當地流傳開來。因它起源于白云山麓,所以后人稱它為“白云豬手”。現在廣州的“白云豬手”,制作較精細,已將原來的土法烹制改為燒刮、斬小、水煮、泡浸、腌漬等五道工序制作,最考究的“白云豬手”,是用白云山上的九龍泉水泡浸的。九龍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晶瑩澄澈、清醇甘滑、用它浸泡肥膩豬手,能解油膩。據說廣州郊沙河飯店出售的“白云豬手”,仍用白云泉水泡浸,其色、香、味、形俱佳。簡介此菜皮爽肉滑,肥糯不膩。原料用料:豬前后蹄各一只(重約1250克)。調料:精鹽45克、白醋1500克、白糖500克。五柳料(瓜英、錦菜、紅姜、白酸姜、酸芥頭)110克。制作先把豬蹄用刀刮去毛,去掉蹄甲,洗凈后放入沸水鍋中煮30分鐘撈起,用清水漂1。5小時撈出,放砧板上用刀剖成兩片,后切塊再放入清水中洗凈。沸水鍋內放入豬腳塊煮約20分鐘撈起,再換清水漂約1。5小時取出,再換沸水下鍋,放入豬腳煮約20分鐘至六成軟爛撈起,待涼。將白醋放入鍋中,燒至微沸時加入白糖、精鹽、溶解后盛在盆中,用潔布過濾,冷卻后將豬腳塊放入浸約6小時,撈起盛盤,撒上五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