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多的形而上學的資料了,還是理解不了具體差異。在西方,形而上學就是哲學的另一種稱呼。但直至黑格爾,給形而上學重新賦予一個意義,因他提出了辯證法,就把以前那些僵化的方法論稱為形而上學。在中國,所謂的“形”,就是具體的器物,形而上當然是超出器物之上的更高層次了,那就是精神。形而下就普通器物范疇之內的,不上檔次的。《周易大傳·系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宋·張載注為:“形而上者是指無形體者,形而下者是指有形體者。”我想知道的是他具體怎樣從亞里士多德那里一直走到馬克思的呢?中國人又是由誰如何引進這一概念的呢?
熱心網友
形而上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譯原來的形而上學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著作,專門討論世界本原的問題,由于是寫在物理學著作之后,所以后人稱之為“metaphysic”(物理學之后),形而上學在西方就是哲學。馬克思主義中的形而上學,是指孤立靜止片面的世界觀,實際上和非馬哲學人口中的形而上學是兩碼事。具體說怎么翻譯成形而上學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熱心網友
任汝芬說形而上學是音譯過來的。原來是英語還是德語,是什么單詞,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