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提高英語成績啊
熱心網友
1。自信比什么都重要。當年我和你一樣,基礎差,又沒有太多的機會鍛煉,害羞,不敢開口,考上師范院校,又是英語專業,想到今后要但老師,不得不練一練膽量。先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主動提問,學會與同學交流,漸漸地我覺得我在個方面開始進步,就更加增強自信。2。多聽native speakers 的發音,可找磁帶,短波收音機聽VOA,BBC,CCTV9等,精聽范聽結合,多模仿,把發音練的純正地道;3。 主動找外國人交流。我1985年在昆明進修3個月,下午沒課,就專門到街上,外文書店找老外交談,慢慢地我覺得口語在提高。 推薦一文讓你讀 苦學一年當翻譯 1.簡要經過 學英語聽和說最好的方法是生活在英語環境中,天天聽英語,說英語。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條件。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在半導體收錄機如此普及的今天,聽英語錄音就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我當時學習的勁頭很大,先后學習過 The Man Who Escaped《逃跑的人》、English for Today一Book Four:The Changing Technology《今日英語—第四冊:日新月異的科技》、《英語900句》等書和錄音帶。學的時候對著書看,似乎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但一年左右下來,花的功夫不少,收獲卻不大,英語水平(聽、說和快速閱讀能力等)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提高,好 像碰到了一個很不容易逾越的壁壘。 在這種情況下,我很苦悶和衍惶:進一步學習提高吧,好像困難重重,難以取得什么突破性的進展;但是放下不學吧,工作中確實需要,而且我當時單身一人在沈陽,業余時間沒有什么事可做,所以還是想學英語。 但是怎么學呢?請教一位專職英語翻譯,他說:“我們在外語學院專門學了好幾年,也不是都能聽懂,你已經45歲了,恐伯困難更多。”聽了他的這番話,使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艱巨性,打消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南方到了北京以后,覺得京戲很好聽,可是聽不懂,不知道哼哼呀呀唱的是什么。60年代初我與一位京戲迷住在一起,他有很多京戲唱片。我問他怎樣才能聽懂京戲,他說京戲很程式化,只要一字一字地聽懂幾出就好辦了。此后只要一放唱片,他就一句一句地告訴我唱的是什么詞。就這樣,我慢慢地聽懂了幾出戲,此后再去聽別的果然也能聽懂了。我不是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英語嗎? 但是,從哪里起步呢?我的聽力很差,語速稍快一點的根本聽不懂,只能去聽專門為初學英語音設計的慢速英語。說干就干,當晚就開始一詞一詞、一句一句聽寫慢速英語。這一天足1980年1月31日,是很值得我回憶的,因為從此我走上了踏踏實實學習英語的成功之路,而且從未中斷過。 剛開始聽寫時,雖然我已經認得不少詞,但由于不會念,聽懂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詞,很難繼續學下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果斷地停止了聽寫錄音帶,改為跟學電臺的“初級廣播英語”。從最基礎的英語發音學起,足足學了五個月,把基礎英語知識比較徹底地重新學習了一遍。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此后再去聽慢速英語錄音就覺得不是很困難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步是很值得的,如果沒有這五個月的退卻,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英語水平。 聽寫慢速英語,經歷了起步、鞏固和提高三個階段,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英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完成技術講解中的口譯任務。到此我并沒有停步,而是繼續聽寫各種各樣題材的Standard English,尤其是利用車禍后臥床不起的三個月時間進行系統的聽寫,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有的人認為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對英語有特殊的興趣。現在我對英語確實有特別濃厚的興趣,深深地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享受。但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卻完全相反,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對于水平比較高的人來說,慢速英語實在是太容易了。正如有的書的作者所說的“只要每天聽上5分鐘,就可以聽懂”,或者認為“只要會1500個最基本的英語單詞就可以聽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我剛開始聽寫時卻困難重重,不但一條新聞聽不到底,連一句話也聽不到底。不知道一句話里有多少個詞,每個詞都是什么音,由什么字母拼寫而成。所以只得一邊 聽一邊把聽懂了的詞寫出來,聽寫不出來就先空著,用紅鉛筆標出來。這樣,10分鐘的國際新聞,花十幾個小時都不一定能聽寫出來。 當時的苦悶是難以形容的——面對收錄機,一連幾個小時,翻來覆去地進帶倒帶,十幾遍也不一定能聽得懂一個詞一句話,實在是枯燥極了:有時真想把收錄機砸了,不聽了!但一想到“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古訓,又重新鼓起學習勁頭,堅持了下來。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知難而退,半途而廢的話,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堅持學習,水平就會一步一步提高。而水平有了提高,又會反過來激勵自己學下去。 由于英語水平的提高,技術講座中翻譯譯得對不對我也能作出判斷了。有時翻譯與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場的外籍華人一般情況下都說我的理解對(當然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專業,其實專業翻譯們的英語水平比我高多了)。 這種情況重復多了,1982年初隨團訪問德國前領導指定讓我當翻譯。能承擔口譯任務以后我仍然一點也不放松,每天仍堅持學習英語,以做到“曲不離口”、“常學常新”。有時別人問我:“你已經會說會聽了,就行了,為什么還花這么多時間學英語?”我只有回答說:“我喜歡英語”。這也是真的,比方說春節的時候,家里別的人看電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我就一直學習英語到半夜一兩點。 2.詞詞皆辛苦 有的人只看到我現在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這個結果,不了解這個結果是通過怎樣的艱苦努力才達到的。于是很容易認為我聰明,記憶力特別好,所以學會了英語。 關于我是怎樣通過刻苦努力才學會英語的,我可以舉出三個人的話來說明這一點。 一位是我在沈陽工作時的領導,看到我廢寢忘食日復一日地苦學英語,對我說:“像你這樣學,是要感動上帝的。” 另一位是中國電子設備系統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員,她每天上班路過我辦公室時總看到我在聽寫,很有感觸地說:“我沒有見過一個像你這樣用功學英語的人。” 最后一位就是我的妻子,看見我一有空就學英語,錄音機哇啦哇啦地響個不停,說:“你怎么這么笨,學了這么長的時間還學不會?” 其實別人說我聰明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嗎?為什么我不順著說下去:“是呀!對我來說學習英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空的時候聽聽錄音帶,寫一寫,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從而使別人更認為自己確實是夠聰明的呢?因為事實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位看了我《慢速英語入門》初稿的人對我說:“你不應該把學習英語的實際困難如實地寫出來,而應該把它說得容易一些,這樣讀者才有信心來學。”我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因為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假。我要如實地把學習的困難說夠,以便使讀音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為了學會英語,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下面舉幾個具體的例子:進入鞏固階段以后,堅持每天聽寫A4的紙20頁,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晚上開會晚了也要補上。從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調離沈陽為止,三年內寫了一柜子的聽寫記錄,用去了圓珠筆芯一把,聽壞電子管錄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兩本(因為我不斷地在上面寫和畫)。所以我經常對別人說:“誰知腦中詞,詞詞皆苦。”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話,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詞。 3.見縫插針 學習英語要花大量的時間,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時間呢?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用我們通常的口頭語來說就是要見縫插針。只要真正下決心學英語,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在各個不同情況下我是加何見縫插針,擠時間學習英語的。 1980年到1982年在沈陽工作時,我單身一人,沒有家務負擔,比較有利于學習。剛開始的起步階段,必須“大劑量”地學,用很多時間。所以一般我都提前一個多小時起床,早飯前學兩個小時左右,晚上再學三四個小時,這樣每天至少可以學五六個小時。星期日照常提前起床,從五點半學到八點半吃第一頓飯,學三個小時。飯后洗澡,九點半開始,一直學到下午四點半吃第二頓飯為止(當時駐北方的部隊節假日只吃兩頓飯),晚飯后活動一個多小時到七點左右,然后再學到十一點,這樣總計可以學習十幾個小時;其他節假日放幾天假就學幾天。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和想要達到的英語水平不同,并不一定非得每天學這么長時間不可。不過學習的收獲與你付出的勞動成正比。尤其是在起步階段,每天起碼要學三個小時以上,以期盡快地登上一個臺階。 見縫插針還要能“自適應(adaptive)”,也就是要有使自己適合客觀環境的能力。1983年到1990年在北京工作期間,從家到辦公室,單程需乘70分鐘左右的公共汽車,來去約需三小時,業務工作又比在沈陽時忙多了。怎么辦?我很快就“自適應”了,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時間。早晨5點20分起床后,洗漱、做早飯、吃早飯時都聽錄音,路上還是聽錄音。提前一時到辦公室以后,立即查路上沒有聽明白的詞,并把聽懂的內容輸入電腦。我把這段時間聽寫的結果命名為“額外一小時的收獲(The Harvest of Additional One Hour)”。這樣從起床到上班的兩個半小時內,一直沒有離開過英語,起碼可以頂一個小時吧!下班回來路上還是聽錄音,吃了晚飯以后從八點到十點半 再學兩個半小時,這樣一天可以保證能學三個小時以上。節假日與在沈陽單身時一樣,學十幾個小時。 1990年到1994年單身在南京工作,又有了學習英語的大好條件。在近四年時間里,把大部分業余時間用在自學和輔導別人學習英語上,既提高了英語水平,又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 1996年退休以后,學習英語的時間更多了,每天早晨先聽一小時的英語廣播并錄音,大體上記下有生詞聽不懂或感興趣的部分,隨后再花兩個小時左右進行聽寫,逐詞逐句地摳。晚上手持收音機,邊散步邊聽英語廣播,至少一小時。這樣平均每天與英語打交道的時間不少于三小時。不但鞏固和提高了英語水平,開闊了眼界,也為退休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 見縫插針,就是要把一般人看不起眼的無所事事的零碎時間都利用起來。例如等車、開會或等待某人到來前的幾分鐘十幾分鐘、排隊購物等。根據記憶心理學的原理,對于外語等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內容,及時地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復習,效果是很好的。 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語學習就會慢慢地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會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和享受,會把學習英語的事時時掛在心上,一天不學就好像缺少點什么。 有了這種心情,就不會強調客觀條件,碰到再不利的客觀條件,也不怨天尤人,而會積極地去適應它,利用它,使之為找到新學習途徑的催化劑,登上新水平的轉折點。 例如我1985年末不幸遭遇嚴重車禍,右腿臏骨骨折,石膏一直打到大腿根,動彈不得,一天到晚在床上躺著,長達三個月左右。面對這種情況,是急躁埋怨呢?還是安心療養并利用臥床不起的時間學習英語充實自己呢?我選擇了后音。開始時只聽不寫,過了幾天,覺得收獲不大,要寫又坐不起來。怎么辦?我試著在床尾系一背包帶,拉著它就能坐起來,墊上一本厚詞典就可以寫了。這樣每天就能聽寫十幾個小時,把每天兩個多小時的英語廣播全部聽懂并寫了出來。有聽不懂的,就打電話請教翻譯。結果英語水平又大大地提高了一步。痊愈后與外國人會談時他們都驚奇地問我是不是在這三個月期間去外語學院進修過。車禍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場災難,但卻又成了我學習英語的大好時機,所以我把這三個月的聽寫記錄命名為“災難的結果(The OutCome of a Disaster)”。 痊愈后乘公共汽車時再也不敢戴著耳機聽錄音學英語了。幾天下來,又覺得每天在路上的三個來小時白白地過去太可惜了,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利用起來。不久我又找到了新的學習英語的途徑。公共汽車上其他乘客用小收音機聽漢語新聞廣播,我就試著把漢語的新聞逆譯回英語去,碰到譯不出來的詞句,到家或辦公室以后立即查漢英詞典。這樣做上一段時間,不但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且還感到這是一種有獨特效果的英語學習方法。 出差往往是很多人中斷學習的理由,對于我來說卻又是學習英語的大好時機。首先是充分利用往返路上大量的乘車時間。出發之前準備好足夠的電池和錄音帶,供路上聽。碰到聽不懂的地方,車上不便于查詞典,就記下磁帶的大致位置,到目的地以后再聽再查。外出開會,只要自己不是會議組織者,就一定比在單位時還要空,只要不沉溺于打撲克等一類活動,就一定會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 我們不要低估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學習產生的效果。積少成多,一天按兩個小時計算,一年下來不就是六七百小時嗎?不就相當于中學的全部英語教學時數的總和嗎?幾年下來,不就相當于上了大學了嗎? 4.我是在國內學會的 有的人認為我學會英語是因為經常出國。其實我是學會了英語才出國的,不是出國以后才學會英語的。當然,在國外,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的客觀條件和學好英語的可能性。但把可能性轉換成現實性,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少人一次一次地出國,但就是沒有學會英語,而我第二次出國就當翻譯了。 其實就我本人學到英語知識的多少來說,有時在國內每天學的英語知識比在國外還多。因為在國外,有不少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作為翻譯出去,事務性工作就更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坐下來學習英語。而在國內,一天下來學上五六個小時,可以學習不少英語知識。一位同事以前認為我是通過出國才學會英語的,后來他和我一起出國,看到我在國外也是每天堅持聽寫英語廣播后說:“原來你是這樣學會英語的。” 找個出去鍛煉的機會,英語口語能邁出敢說的第一部就沒有問題了,建議你找幾個外國網友,經常電話或者視頻聊天,這樣對聽力口語都有好處,或者直接出去和老外交談,不要怕出丑,慢慢的你會感覺到自己的進步的,真的 。
熱心網友
看了一樓清風前輩的,真的很感動!!!!自己太懶了!!
熱心網友
這么多了,可能沒時間看我的了。我剛剛上傳了一份資料,是我學英語所走過的彎路,我中學的時候英語常常不及格,后來考過了專八,考上了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或許我的經歷對你有所幫助。里面還附有圖片。
熱心網友
建議你去這個學習論壇里的英語學習區和名師在線區看看,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熱心網友
1.通過讀短文容易多記英語單詞和詞組.2.堅持不懈的每天聽英文語音的磁帶或短劇.3.越是放棄之時就將是你要有轉折之際,因此千萬不能放棄和退縮.
熱心網友
建議你去學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 level 1
熱心網友
"心誠則靈"有聽說過吧:)其實要把她當你的朋友,她就會聽你的話,任你差遣了.多讀課文就象是在和"她"說話,要常常聊天感情才會好嘛,這樣,你托她辦事的話她才會賣力辦好嘛,對不對:) 其實學英語最重要是要有一個環境,自己可以營造的,以前在我小學還沒有接觸英語的時候,我看了一些外國電影,原聲版的有中英文字幕,看完之后我突然不知道英語是普通話還是普通話是外語了,而且學到一些簡單日常用語哦. 讀書,讀課文是很好的,你一邊讀一邊要自己明白它的意思,這樣語法不用可以去學也會用了,就象中文一樣.讀書還可以一舉三四得呢,念準一點,既訓練聽力,又練習口語,還能記單詞和語法呢,多好:)就是很多人做不到常常讀課文而已
熱心網友
如果將字母 A 到 Z 分別編上 1 到 26 的分數,(A=1,B=2...,Z=26)你的知識(KNOWLEDGE)得到 96 分(11+14+15+23+12+5+4+7+5=96)你的努力(HARDWORK)也只得到 98 分(8+1+18+4+23+15+18+11=98)你的態度(ATTITUDE)才是左右你生命的全部(1+20+20+9+20+21+4+5=100) ------------
熱心網友
1。自信比什么都重要。當年我和你一樣,基礎差,又沒有太多的機會鍛煉,害羞,不敢開口,考上師范院校,又是英語專業,想到今后要但老師,不得不練一練膽量。先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主動提問,學會與同學交流,漸漸地我覺得我在個方面開始進步,就更加增強自信。2。多聽native speakers 的發音,可找磁帶,短波收音機聽VOA,BBC,CCTV9等,精聽范聽結合,多模仿,把發音練的純正地道;3。 主動找外國人交流。我1985年在昆明進修3個月,下午沒課,就專門到街上,外文書店找老外交談,慢慢地我覺得口語在提高。 推薦一文讓你讀 苦學一年當翻譯 1.簡要經過 學英語聽和說最好的方法是生活在英語環境中,天天聽英語,說英語。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條件。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在半導體收錄機如此普及的今天,聽英語錄音就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我當時學習的勁頭很大,先后學習過 The Man Who Escaped《逃跑的人》、English for Today一Book Four:The Changing Technology《今日英語—第四冊:日新月異的科技》、《英語900句》等書和錄音帶。學的時候對著書看,似乎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但一年左右下來,花的功夫不少,收獲卻不大,英語水平(聽、說和快速閱讀能力等)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提高,好 像碰到了一個很不容易逾越的壁壘。 在這種情況下,我很苦悶和衍惶:進一步學習提高吧,好像困難重重,難以取得什么突破性的進展;但是放下不學吧,工作中確實需要,而且我當時單身一人在沈陽,業余時間沒有什么事可做,所以還是想學英語。 但是怎么學呢?請教一位專職英語翻譯,他說:“我們在外語學院專門學了好幾年,也不是都能聽懂,你已經45歲了,恐伯困難更多。”聽了他的這番話,使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艱巨性,打消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南方到了北京以后,覺得京戲很好聽,可是聽不懂,不知道哼哼呀呀唱的是什么。60年代初我與一位京戲迷住在一起,他有很多京戲唱片。我問他怎樣才能聽懂京戲,他說京戲很程式化,只要一字一字地聽懂幾出就好辦了。此后只要一放唱片,他就一句一句地告訴我唱的是什么詞。就這樣,我慢慢地聽懂了幾出戲,此后再去聽別的果然也能聽懂了。我不是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英語嗎? 但是,從哪里起步呢?我的聽力很差,語速稍快一點的根本聽不懂,只能去聽專門為初學英語音設計的慢速英語。說干就干,當晚就開始一詞一詞、一句一句聽寫慢速英語。這一天足1980年1月31日,是很值得我回憶的,因為從此我走上了踏踏實實學習英語的成功之路,而且從未中斷過。 剛開始聽寫時,雖然我已經認得不少詞,但由于不會念,聽懂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詞,很難繼續學下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果斷地停止了聽寫錄音帶,改為跟學電臺的“初級廣播英語”。從最基礎的英語發音學起,足足學了五個月,把基礎英語知識比較徹底地重新學習了一遍。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此后再去聽慢速英語錄音就覺得不是很困難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步是很值得的,如果沒有這五個月的退卻,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英語水平。 聽寫慢速英語,經歷了起步、鞏固和提高三個階段,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英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完成技術講解中的口譯任務。到此我并沒有停步,而是繼續聽寫各種各樣題材的Standard English,尤其是利用車禍后臥床不起的三個月時間進行系統的聽寫,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有的人認為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對英語有特殊的興趣。現在我對英語確實有特別濃厚的興趣,深深地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享受。但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卻完全相反,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對于水平比較高的人來說,慢速英語實在是太容易了。正如有的書的作者所說的“只要每天聽上5分鐘,就可以聽懂”,或者認為“只要會1500個最基本的英語單詞就可以聽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我剛開始聽寫時卻困難重重,不但一條新聞聽不到底,連一句話也聽不到底。不知道一句話里有多少個詞,每個詞都是什么音,由什么字母拼寫而成。所以只得一邊 聽一邊把聽懂了的詞寫出來,聽寫不出來就先空著,用紅鉛筆標出來。這樣,10分鐘的國際新聞,花十幾個小時都不一定能聽寫出來。 當時的苦悶是難以形容的——面對收錄機,一連幾個小時,翻來覆去地進帶倒帶,十幾遍也不一定能聽得懂一個詞一句話,實在是枯燥極了:有時真想把收錄機砸了,不聽了!但一想到“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古訓,又重新鼓起學習勁頭,堅持了下來。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知難而退,半途而廢的話,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堅持學習,水平就會一步一步提高。而水平有了提高,又會反過來激勵自己學下去。 由于英語水平的提高,技術講座中翻譯譯得對不對我也能作出判斷了。有時翻譯與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場的外籍華人一般情況下都說我的理解對(當然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專業,其實專業翻譯們的英語水平比我高多了)。 這種情況重復多了,1982年初隨團訪問德國前領導指定讓我當翻譯。能承擔口譯任務以后我仍然一點也不放松,每天仍堅持學習英語,以做到“曲不離口”、“常學常新”。有時別人問我:“你已經會說會聽了,就行了,為什么還花這么多時間學英語?”我只有回答說:“我喜歡英語”。這也是真的,比方說春節的時候,家里別的人看電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我就一直學習英語到半夜一兩點。 2.詞詞皆辛苦 有的人只看到我現在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這個結果,不了解這個結果是通過怎樣的艱苦努力才達到的。于是很容易認為我聰明,記憶力特別好,所以學會了英語。 關于我是怎樣通過刻苦努力才學會英語的,我可以舉出三個人的話來說明這一點。 一位是我在沈陽工作時的領導,看到我廢寢忘食日復一日地苦學英語,對我說:“像你這樣學,是要感動上帝的。” 另一位是中國電子設備系統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員,她每天上班路過我辦公室時總看到我在聽寫,很有感觸地說:“我沒有見過一個像你這樣用功學英語的人。” 最后一位就是我的妻子,看見我一有空就學英語,錄音機哇啦哇啦地響個不停,說:“你怎么這么笨,學了這么長的時間還學不會?” 其實別人說我聰明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嗎?為什么我不順著說下去:“是呀!對我來說學習英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空的時候聽聽錄音帶,寫一寫,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從而使別人更認為自己確實是夠聰明的呢?因為事實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一位看了我《慢速英語入門》初稿的人對我說:“你不應該把學習英語的實際困難如實地寫出來,而應該把它說得容易一些,這樣讀者才有信心來學。”我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因為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假。我要如實地把學習的困難說夠,以便使讀音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為了學會英語,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下面舉幾個具體的例子:進入鞏固階段以后,堅持每天聽寫A4的紙20頁,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晚上開會晚了也要補上。從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調離沈陽為止,三年內寫了一柜子的聽寫記錄,用去了圓珠筆芯一把,聽壞電子管錄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兩本(因為我不斷地在上面寫和畫)。所以我經常對別人說:“誰知腦中詞,詞詞皆苦。”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話,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詞。 3.見縫插針 學習英語要花大量的時間,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時間呢?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用我們通常的口頭語來說就是要見縫插針。只要真正下決心學英語,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在各個不同情況下我是加何見縫插針,擠時間學習英語的。 1980年到1982年在沈陽工作時,我單身一人,沒有家務負擔,比較有利于學習。剛開始的起步階段,必須“大劑量”地學,用很多時間。所以一般我都提前一個多小時起床,早飯前學兩個小時左右,晚上再學三四個小時,這樣每天至少可以學五六個小時。星期日照常提前起床,從五點半學到八點半吃第一頓飯,學三個小時。飯后洗澡,九點半開始,一直學到下午四點半吃第二頓飯為止(當時駐北方的部隊節假日只吃兩頓飯),晚飯后活動一個多小時到七點左右,然后再學到十一點,這樣總計可以學習十幾個小時;其他節假日放幾天假就學幾天。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和想要達到的英語水平不同,并不一定非得每天學這么長時間不可。不過學習的收獲與你付出的勞動成正比。尤其是在起步階段,每天起碼要學三個小時以上,以期盡快地登上一個臺階。 見縫插針還要能“自適應(adaptive)”,也就是要有使自己適合客觀環境的能力。1983年到1990年在北京工作期間,從家到辦公室,單程需乘70分鐘左右的公共汽車,來去約需三小時,業務工作又比在沈陽時忙多了。怎么辦?我很快就“自適應”了,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時間。早晨5點20分起床后,洗漱、做早飯、吃早飯時都聽錄音,路上還是聽錄音。提前一時到辦公室以后,立即查路上沒有聽明白的詞,并把聽懂的內容輸入電腦。我把這段時間聽寫的結果命名為“額外一小時的收獲(The Harvest of Additional One Hour)”。這樣從起床到上班的兩個半小時內,一直沒有離開過英語,起碼可以頂一個小時吧!下班回來路上還是聽錄音,吃了晚飯以后從八點到十點半 再學兩個半小時,這樣一天可以保證能學三個小時以上。節假日與在沈陽單身時一樣,學十幾個小時。 1990年到1994年單身在南京工作,又有了學習英語的大好條件。在近四年時間里,把大部分業余時間用在自學和輔導別人學習英語上,既提高了英語水平,又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 1996年退休以后,學習英語的時間更多了,每天早晨先聽一小時的英語廣播并錄音,大體上記下有生詞聽不懂或感興趣的部分,隨后再花兩個小時左右進行聽寫,逐詞逐句地摳。晚上手持收音機,邊散步邊聽英語廣播,至少一小時。這樣平均每天與英語打交道的時間不少于三小時。不但鞏固和提高了英語水平,開闊了眼界,也為退休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 見縫插針,就是要把一般人看不起眼的無所事事的零碎時間都利用起來。例如等車、開會或等待某人到來前的幾分鐘十幾分鐘、排隊購物等。根據記憶心理學的原理,對于外語等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內容,及時地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復習,效果是很好的。 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語學習就會慢慢地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會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和享受,會把學習英語的事時時掛在心上,一天不學就好像缺少點什么。 有了這種心情,就不會強調客觀條件,碰到再不利的客觀條件,也不怨天尤人,而會積極地去適應它,利用它,使之為找到新學習途徑的催化劑,登上新水平的轉折點。 例如我1985年末不幸遭遇嚴重車禍,右腿臏骨骨折,石膏一直打到大腿根,動彈不得,一天到晚在床上躺著,長達三個月左右。面對這種情況,是急躁埋怨呢?還是安心療養并利用臥床不起的時間學習英語充實自己呢?我選擇了后音。開始時只聽不寫,過了幾天,覺得收獲不大,要寫又坐不起來。怎么辦?我試著在床尾系一背包帶,拉著它就能坐起來,墊上一本厚詞典就可以寫了。這樣每天就能聽寫十幾個小時,把每天兩個多小時的英語廣播全部聽懂并寫了出來。有聽不懂的,就打電話請教翻譯。結果英語水平又大大地提高了一步。痊愈后與外國人會談時他們都驚奇地問我是不是在這三個月期間去外語學院進修過。車禍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場災難,但卻又成了我學習英語的大好時機,所以我把這三個月的聽寫記錄命名為“災難的結果(The OutCome of a Disaster)”。 痊愈后乘公共汽車時再也不敢戴著耳機聽錄音學英語了。幾天下來,又覺得每天在路上的三個來小時白白地過去太可惜了,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利用起來。不久我又找到了新的學習英語的途徑。公共汽車上其他乘客用小收音機聽漢語新聞廣播,我就試著把漢語的新聞逆譯回英語去,碰到譯不出來的詞句,到家或辦公室以后立即查漢英詞典。這樣做上一段時間,不但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且還感到這是一種有獨特效果的英語學習方法。 出差往往是很多人中斷學習的理由,對于我來說卻又是學習英語的大好時機。首先是充分利用往返路上大量的乘車時間。出發之前準備好足夠的電池和錄音帶,供路上聽。碰到聽不懂的地方,車上不便于查詞典,就記下磁帶的大致位置,到目的地以后再聽再查。外出開會,只要自己不是會議組織者,就一定比在單位時還要空,只要不沉溺于打撲克等一類活動,就一定會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 我們不要低估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學習產生的效果。積少成多,一天按兩個小時計算,一年下來不就是六七百小時嗎?不就相當于中學的全部英語教學時數的總和嗎?幾年下來,不就相當于上了大學了嗎? 4.我是在國內學會的 有的人認為我學會英語是因為經常出國。其實我是學會了英語才出國的,不是出國以后才學會英語的。當然,在國外,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的客觀條件和學好英語的可能性。但把可能性轉換成現實性,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少人一次一次地出國,但就是沒有學會英語,而我第二次出國就當翻譯了。 其實就我本人學到英語知識的多少來說,有時在國內每天學的英語知識比在國外還多。因為在國外,有不少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作為翻譯出去,事務性工作就更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坐下來學習英語。而在國內,一天下來學上五六個小時,可以學習不少英語知識。一位同事以前認為我是通過出國才學會英語的,后來他和我一起出國,看到我在國外也是每天堅持聽寫英語廣播后說:“原來你是這樣學會英語的。” 找個出去鍛煉的機會,英語口語能邁出敢說的第一部就沒有問題了,建議你找幾個外國網友,經常電話或者視頻聊天,這樣對聽力口語都有好處,或者直接出去和老外交談,不要怕出丑,慢慢的你會感覺到自己的進步的,真的 | 我也來回答 | 修改回答 | 采納為答案 | 我來評論 | 投訴 |↑回頁首 | 。
熱心網友
持之以恒最重要!!
熱心網友
學好英語刻苦當然是要的,方法更重要,關鍵是學好英語音標,然后就是找到背英語單詞的方法。——可以去下載《新理念英語單詞記憶法(中學3000單詞版)》看看這個背單詞的方法適合你不。 這是下載地址
熱心網友
仔細聽老師講課記下上過的要點,有不懂的知識點就去問老師,讓老師仔細分析給你聽,回去之后自己認真復習。我想這樣就可以了,因為在我們班上許多同學都是這樣學的而且效果很好。 祝:早日學成英語
熱心網友
你有這個想法就是個良好的開端!切勿紙上談兵.
熱心網友
去新東方補課。
熱心網友
建議你去看看李陽老師的《瘋狂英語》,很不錯的!
熱心網友
要學好英語不是你做多少多少的題就能學好的,你試卷能得120分不見得你的英語就好,只能表明你會做題,這個時候的你只是一個會做題的機器。要想學好一們外語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這種語言的100%的發音,20%的語法和10%的單詞,不管你學什么語言發音永遠是第一位,只要發音過了,別的就好辦多了,比如英語---為什么你的口語不好,為什么你的聽力不好,不是你聽的不夠,是因為你說的不夠,這點要明白,你聽100便不見得能聽明白,但是你把這個句子說他100便,不用你在特意進行聽力訓練也照樣能聽會----道理很簡單----你絕對能聽明白你所能說出來的東西。你見過哪個美國人天天進行聽力訓練,他們的英文卻是一流的?因為他們從出生就開始說,能說出來了就能聽明白了,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第一步就是多多的說,每天都要說,一個句子大聲的說他1000便,一天5個句子,這5個句子雖然不多但是,卻可以讓你終生不忘,這要比你一天背100個句子,過了1個星期全忘了要實惠的多吧? 學好英語不能急,越急就越失敗,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不要被當前人們的誤會所嚇倒---你每天瘋狂的說,而成績缺不見長,別人當然會認為你平時不用功,但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當你這樣奮斗了過了一年的時候,瘋狂的說了一年的時候,那些誤會你的人就會發現,你太不可思議了,他們根本不會相信你的英語能在幾天之內變的這么棒!因為他們更本沒有看見你這一年中付出了多少。 還是那句話平時多多的說,說的越多記的越牢,可能你對語法比較發愁,這里告訴你一個辦法,當你哪到一個句子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語法點,把語法點分析出來,就不用關什么語法了,剩下事情就是的就是把這個句子中每個單詞的發音都發正確,然后瘋狂的說1000邊,相信這1000遍吧,它會讓你這一輩子都忘不掉這個句子。 真心的忠告你,瘋狂的做題只能把你變成一個考試機器,英語不會就此改變。 最后建議你學學李陽老師的瘋狂英語---瘋狂英語給了我很大幫助,我從瘋狂英語中學到了初中3年英語學習中所沒有學到的東西,真心的像你推薦它,因為我是經歷者,我不是一個不負責人的人,瘋狂英語真的會改變你!。
熱心網友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熱心網友
首先對自己有信心,如果想提高聽力就每日收聽一下英語之星吧!
熱心網友
其它皆無用唯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熱心網友
我建議你去英語角跟別人對話、多聽英語歌曲、看英語電影!
熱心網友
看了上面的敘述,我真的體會到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的真諦。本人覺得學習英語主要靠努力,且要堅持,我本人就是很好例子,每學期要花好長時間學習英語,拼命背單詞,也記住不少,但是一放假總是感覺應該歇歇,整個假期從不看書,所以每次一開學翻開書發現單詞忘的差不多了,有時候看起來很簡單的卻想不起來什么意思,要花很長時間再去從很簡單的詞開始學,所花費的精力比以前多的多,所以我感覺,有時持之以恒比什么都重要。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真是很有道理。
熱心網友
學英語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首先應做到心平氣和的去學,不要著急,耐心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所謂語言是我們通過言語或肢體所表現的一種交流方式。聲音是語言的基礎,學英語就是聽的一個過程,好多英語學科的強者就是把握了這一點,通過聲音的方式開始學一門語言,接下來做到說。讀。寫的過程。著名考古學家舍里曼一生懂得20多種語言,更多是來自對語言的背誦,背誦可以加快記憶。因此,語言的學習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勤奮,勤奮的人在這方面可謂占到了絕大的優勢,因此,英語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下,這就是學英語的最大秘密了。而針對語言的性質,我認為學英語應做到如下: 1。聽,懂得英語的人首先要學回聽的技巧,它是學習語言并且應用語言的關鍵所在,心來就是培養語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絕對要狠下新突破懶的一大毛病。其二,就是要注重聽的態度了,這個態度是需要認真的,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性地聽特別是聽地道英語的廣播及錄音。通過一段長時間的訓練,你會覺得對英語有了興趣,因為你的語感來了,你已經具備了學英語的首要條件。接下來,就是一個說的環節了。 2。說,就是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去用它,去交流,更好的交流就是為了生存發展,隨著語言的發展及世界經濟的全球話,學習英語變成了當代人一個選擇人才的標準,因為交流需要人才,這種人才又極限于對英語的掌握,我們沒有具有英語先天性,這需要我們后天的培養,任何一種后天的學習是要靠后天的努力形成的。而這里,除了要具有聽的能力外,還需要個人的膽量。學英語,老實說,學不要臉的英語,就是要大膽的說出來,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大學時代曾經學習英語而煩惱,然而正是有一種不要臉的精神,造就一個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潮,所以,從現在開是,讓""NO FACE""的英語流行起來吧 3。走出學英語的誤區,這里我簡單地闡述一下。一,不要用學理科的方式學英語,理科的學習是注重左腦的,與英語剛好相反,學英語就是要通過系統地把知道的在大腦里記錄下來,這需要一臺先進的機器來完成,就是你必須用右腦來學英語。簡單說來,需要大量的死記硬背方法,這是對學英語的好方法,因此,讓我們再次倡導古人背誦的方法吧。二,不要怕別人笑話,通常愛笑話別人的英語也不會太好,在這里,我們仍倡導不要臉的英語。三,語法就是一切,語法是英語成績好的關鍵,但絕對不是英語好的所在,因此,別以為英語成績好就代表你的英語學習得好了4,讀寫連貫。晨起晨讀,這是最好的方法,有助于培養語感。更有學習語言的熱情。寫,是筆試的表達方式,注重日常的字詞積累,小作文的寫法對英語語法的檢驗具有幫助。 請記住,充分發揮你的嘴巴,發揮你的手,你的腦。你的英語會很棒的。
熱心網友
學英語最重要的就是恒心 而且不能怕說錯 大膽地用英語與人交流
熱心網友
買本英文版的 哈里波特1哈里波特2哈里波特3哈里波特4哈里波特5哈里波特6
熱心網友
非常簡單!努力學!
熱心網友
要多做題,因為你說的是提高外語成績,并非外語水平,應付考試嘛
熱心網友
學好英語在一般情況下可用如下規則描述動因+興趣+決心+持之以恒=見效
熱心網友
上課認真聽
熱心網友
我看過這本書,覺得實用性很強,不妨試試.
熱心網友
如果你有錢的話,就去找翻譯。中國現在是全民學英語,好像我們的母語是英語了,其實何必呢,讓一部分人去學,另一部分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學別的東西。中文系的學生非要英語及格才能研究古文嗎?
熱心網友
實際一點的就是多讀、多聽、多寫;現在不是有好多電視臺可以聽英語嗎?也可以學英語,我也是跟你有一樣的困擾,我現在也在堅持,我的一個朋友他是學英語的,就得到了成效。還要多看。四個多就是英語方面的材料,不要依靠漢語。
熱心網友
其實很簡單相信自己能學好再就是能埋頭苦學不要拒絕失敗
熱心網友
(是學習外語的好網址哦)
熱心網友
告訴你個最簡單的,在國外呆兩年就好了
熱心網友
樓上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過她是很專業的,而我的方法的確很奇怪,我介紹你看一本書《千萬別學英語》。里面很詳細的教你怎么去輕松學英語,我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我喜歡有個性的學習,而這本書剛好可以幫助我,其實英語如果成了一種你生命中不可少的語言的話,你就不用去煩怎么學了,看我們的語文,還不是出口成章!:)
熱心網友
要學好英語,不如下點本錢去買一個好記星E900+.雖然可能比較貴要一千左右.但我覺得第一比較實用,適合各個年齡的讀書人使用比較方便.第二雖然自己用功讀書努力學習是可以提高英語,但萬一碰到有些人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建議還是買一個比較可以對自己有幫助.有時死讀書不一定全好,還是要靠一些課外輔助工具來幫助學習會有更好的效果.